“‘电子眼’拍不下开车加塞、乱并线,摄像头没有拍摄交通违法功能,警察就是看得到也很难抓得到。”今后,有这种想法的司机可要小心了。从本周起,遍布全市各主要干道、联络线、路口路段、环路桥区的路况监控摄像机(俗称摄像头)新增了“抓违”功能,加塞、乱并线、大货闯禁行等违法行为将被“一网打尽。”
目前,北京市交通系统使用的监控摄像装置主要分两种,一种位于红绿灯上方,俗称“电子眼”,有拍违的功能,好比是照相机;另外一种位于城市主要干道,俗称“摄像头”,没有拍违功能。但是从本周起,全市几百个摄像头的“抓违”功能就将投入使用。凡是被监控系统抓拍到的加塞、乱并线、闯禁行等违法行为都将面临处罚。
改后优势 摄像头可360度旋转 二三环实现无缝覆盖
北京市交管局科研所副所长邹平说,“交通违法车辆图像记录系统”比以往的“电子警察”更具“杀伤力”。
首先是覆盖面更广,目前的路况监控摄像机遍布全市,几乎囊括了全市所有主干道、主要联络线和主要路口路段;在二、三环主路和桥区实现了“无缝覆盖”;四环路以内主干道、主要路口,基本达到全部覆盖。加之摄像头可以360度旋转、长距离变焦,实现了全方位、全角度监控。
改后摄像头 “抓违”取证效率高
其次,改后的摄像头取证效率高。在本月9日采集到的违法记录中,早7时48分49秒至7时51分52秒,仅3分钟时间,民警就利用广安门桥上的路况监控头,捕获到15辆小客车进入导流带加塞的违法行为画面。民警足不出户就可以发现并记录管界内任意一个纳入监控范围内的路口、路段的交通违法行为。
实际操作 人工调取任意画面
这套系统功能是通过安装在全市各主要路口、路段的交通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完成违法车辆图像、图片信息采集。通过采集的违法车辆图像、图片信息,经人工确认车辆违法行为并进行相应的登记。
经确认的违法车辆信息以及作为证据的图像、图片文件上传执法数据库,作为处罚交通违法行为的依据。
邹平13日演示了这种“超级电子眼”的工作程序。
他利用系统程序,调取了任意一个路况监控头拍摄的实时画面,并通过键盘操作随意调整摄像头角度、缩放画面,画面中所有车辆的行驶状况都能尽收眼底。
“方圆400米范围内的车辆违法行为及号牌,都能清晰可辨。”邹平说。
目击 违法行为可被全程记录
6月6日,“交通违法车辆图像记录系统”进入实验阶段,民警调出了实验中的两个案例进行现场演示。
某日7点31分,摄像头对准了广安门桥东北角,一辆从二环路盘桥上来的水泥搅拌罐车出现在画面中(此车为闯入禁行),民警轻点一下屏幕右侧的“开始记录”钮,一段记录这辆车违法过程、地点、时间的10秒钟录像存入电脑,而后,民警对车号和违法行为进行甄别,将相关信息录入执法系统后,一条带有违法过程录像的违法信息便被存入“非现场执法”系统。
民警在查询时,输入监控点名称、车牌号或者违法时间段就可以调阅违法记录。查询界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又分为左右两个窗口,左侧窗口自动播放车辆违法过程录像片段,右侧窗口可用鼠标拖动或键盘操作进行播放,截取车辆号牌清晰的画面;下半部分是记录入库的相关信息数据,包括“单号、车种、车辆类型、省份、车辆号牌、违法时间、违法行为描述、违法地点、违法地点描述、警员编号、支队代码”共11项信息。
摄像头可伸缩清晰拍到车牌号
某日19时22分,在安慧桥上,一辆黑色吉普车在直行道中突然右转,加塞汇入右转车流。
操作监控头的民警迅速调整焦距将违法车辆逐渐放大,车号可以看得很清楚。“这辆车从开始减速到违法转弯,再到强行加塞的全过程已经被储存下来。”
正在行进中的车辆可以拍,违法停车也可以纳入“法眼”,一辆在雅宝路公交车站前停车的桑塔纳就被记录在案了。
提醒 司机本周内可能收到摄像头拍到的违法告知书
目前,全市共有几百个路况监控摄像头。邹平介绍,从本周开始,交管局以及各个支队将开始对辖区内摄像头进行改造,加入交通违法车辆图像记录系统。
“这就意味着,从本周开始,全市的几百个路况摄像头就都具备了‘抓违’功能,凡是本周有过加塞、乱并线行为的司机有可能在当月的非现场违法告知书上看到自己的这些‘违法记录’”。
从即日起,各区交通支队的指挥中心将有民警专门负责利用这套系统采集违法信息。
“电子眼”能抓一半交通违法行为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70.6万辆,道路总长度达到1.7万公里,而本市交通民警总数不足6000人,仅靠民警路面值勤,很难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全面管控。
“电子眼”的出现,帮了交警不少忙
近年来,“电子眼”先后具备了抓拍闯红灯、超速、进入公交车道行驶、进入应急车道行驶、违法停车等违法行为的功能。在这些“电子眼”的监视下,司机开车都“留了神”。去年,市交管局查处“非现场”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382万起,占对违法机动车执法总量的50%。
但是,一些诸如大货车闯禁行、违法并线、强行加塞、社会车辆进入公交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电子眼”拍不到,摄像头又不具备拍摄功能,即使民警看见,但证据转瞬即逝、不易收集,常常让一些司机钻了空子。长期以来,交管部门也为如何治理这类违法行为而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