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刘玠26日在鞍钢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国有大企业应带头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积极投入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和部署之中来,这必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
刘玠总经理说,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重点加强五项工作,其中第一个就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国企一定要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国企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
刘玠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主要推动力。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国钢铁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开发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主动。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我们一定要站在钢铁工业和鞍钢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带动生产水平质的飞跃,从根本上提高鞍钢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摆在国企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刘玠回顾了鞍钢“十五”以来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果。鞍钢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自主创新之路,主要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34项,其中,7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
──坚持以我为主,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集成创新的重大突破。在技术改造中,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坚持以我为主,大力开展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自主集成开发了我国第一条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带钢生产线(ASP),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150宽带钢热轧生产线,轧制精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自主开发了1780冷轧宽带钢生产线,达到了国际同类生产线的一流水平,在国内率先具备了冷连轧成套技术总成能力,获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最近,西区2130冷轧酸洗—轧机联合机组热负荷试车成功,标志着鞍钢已经具备了钢铁生产全流程的自主集成能力。
──加大关键生产工艺和产品创新力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产品结构明显改善。成功开发了“鞍山贫赤(磁)铁矿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研究及工业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面优化钢铁生产工艺,在高炉喷煤技术、钢质洁净与夹杂物控制技术、高效连铸技术、控轧控冷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领域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了替代进口的三峡水轮机蜗壳钢板、冷轧硅钢、X80管线钢宽厚板、时速300公里重轨和O5级轿车面板,成为国内两个生产轿车面板的企业之一和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板供货企业。板管比82.53%,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6.93个百分点。产品实物质量国际先进水平比率74.86%,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为66.48%。
──装备技术输出取得重大进展。成套“交钥匙”工程1700(ASP)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成功输出济钢,实现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成为国内首家具有热连轧成套技术输出能力的钢铁企业,改写了我国冶金重大成套装备长期依靠从国外进口的历史,有力推动了冶金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进程,实现了由“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重大转变。
──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和机制。成立了由著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咨询委员会,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建立冶金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了以技术中心、设计研究院、自动化公司等科研单位为骨干,钢铁主体等子公司为依托,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技术创新目标责任体系和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行技术专家、拔尖人才津贴制度和突出贡献人员重奖制度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体制和人才保证。
刘玠说,鞍钢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总结鞍钢科技创新工作,表彰过去一年为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和个人,动员广大职工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目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两步跨越”目标的实现,专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确立了“十一五”期间鞍钢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鞍钢的科技创新就是要从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出发,紧密追踪世界钢铁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把钢铁工业的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新产品作为科技创新的方向,将自主创新的重点放在钢铁行业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可持续发展支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力争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成为“领跑人”,真正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在钢铁产业前沿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在高端、前沿钢材产品开发方面保持领先优势。三是在可循环钢铁工艺与装备方面取得新成就。四是在冶金成套设备制造和技术集成输出方面取得新突破。
刘玠提出,应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以人为本,有体制、机制、投入、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保障。一是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要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和密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学府和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拓宽联合研发领域,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研发合作。建设和完善科研基础平台,加快鞍本钢铁集团研发中心的组建。加强以产品研发制造为主线的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产品结构优化目标相适应的基础实验室配置。加快矿山研发机构建设。组建以大型冶金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集成为主线的冶金装备制造工程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包括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以效益为中心的科研工作投入产出考核机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机制,以及产、销、研和产、学、研的衔接机制。抓好重点工艺技术、产品技术攻关和研发项目的立项和推进,做到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为鞍钢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保证。
二是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人才是关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要把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建设一支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适应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继续完善技术专家和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制度,实施按贡献、业绩动态选拔技术专家和技术拔尖人才办法。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关键岗位、优秀人才的薪酬激励力度。对在公司重点工艺技术、产品攻关和研发项目中取得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实施重奖,激发优秀人才的持续创造潜能。完善以效益为中心的科研工作投入产出考核机制、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名牌产品为重点的研发机制,形成竞争、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一五”期间,鞍钢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开发及科研基础平台建设方面任务繁重,要为科技创新各项目标的完成提供充分的资金保证。建设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加快鞍钢发展的迫切需要。国企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