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我们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这必将为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指明了方向。
因此,只有从战略的高度认清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创新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恰当地处理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信息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才能实实在在、卓有成效地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要加强制造业信息化的“驱动跨越”研究
回顾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大体经过了多种驱动形式。
初期靠“上级推动”。由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制造业信息化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
继而靠“技术驱动”。由信息化软件厂商通过展示信息化产品技术上的先进性,来吸引人们的关注和眼球。因此,软件商成为了信息化的主体。当软件商成为了信息化的主体的时候,他们不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阿里斯顿上马ERP之初就没有考虑市场的需求。但是,当市场需要阿里斯顿把自己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利润为中心”时,ERP的不适应性就显现出来了。这种情况说明:在制造业信息化中,企业要做主宰系统的主人。而不是被系统所束缚。
“企业要做主宰系统的主人而不是被系统所束缚”。这是阿里斯顿从热恋ERP到移情别恋SCM的过程中得出的深刻体会。是用金钱和时间买来的教训。
这个问题说明:企业是信息商品的消费主体。企业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主体不仅应该认识信息产品的特点、了解其技术上的先进性、功能上的可用性、安全上的稳定性,而且应该清醒的预见和防范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企业这种主体意识的增强和提升使制造业信息化进入了应用驱动阶段。
但是,我们进行制造业信息化的目的,不仅是要采用网络信息技术,而且要通过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进一步解放制造业的生产力。因此,有效益信息化观的提出,就使制造业信息化开始进入了“效益驱动”阶段。
在各方面,最典型的是奥克斯。奥克斯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他们坚持了在信息化中的“效益驱动”观。面对ERP失败率相当高的现实,他们从研究失败入手,打开了走向成功之门。
在决定引进“ERP”之前,他们就已经找出了国内企业上马“ERP”项目不成功的六点原因,并从这种研究失败、战胜失败中起步,成为了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并且通过信息化体验到了解放企业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在我们加强制造业“驱动跨越”的今天,奥克斯的经验和阿里斯顿的教训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
要加强制造业信息化中的资源整合研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跨国集团的生产和经营都发生了重大的、战略性的调整。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开始了全球性的生产整合和市场整合。跨国集团的这种战略转变,说明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多种资源整合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又说明进行多种生产要素和营销要素的资源整合,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寻求企业最大利润空间的一条新途径。
例如,前不久,欧盟在外贸要素中整合进了环保要素,在销售要素中整合进了回收要素。这种出牌规则的变化,我们制造业不适应行吗?
不适应,你制造的产品、设备就进不了人家的海关,就会遭遇“反倾销调查”就遇到“绿色壁垒”。
就国内而言,我们正处在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交汇处,正处在由传统营销向网络营销的转折期,正处在由国内营销向跨国网络营销的对接点,正处在新旧文化观念的转型期。不可能一说搞信息化就一个早上把一切都办好,只等我们轻点鼠标就行了。
就前一段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践看;大量的尖锐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一个平台14个系统;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已经拉响了警报;
ERP实施中的无数失败案例已经急待整合第三方咨询的智慧;
大量产生的信息孤岛已经急切的需要集成技术、中间件技术来实现互连和共享;
无数信息资源对信息价值像“小煤矿”一样的浅层开发,已经使超量的信息化投入淹没了,而看不到效益的闪光点;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把制造业信息化的潜在价值变成显在价值!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克服和消灭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把网站的内容和服务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领域,创造一种“价值内容”。走出信息化建设同质化、低俗化的围城。
就信息技术的内在规律而言,制造业信息资源的各种数据之间有一种“多维关联”的内在要素。正是这种内在要素为信息资源的整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
只有通过集成和整合触摸到资源增量到增值的临界点、提升点,进行信息和数据的关联应用、引深应用才能实现人机的和谐;上线和应用的和谐;投入和效果的和谐;资源和管理的和谐;电子和商务的和谐;普遍应用和行业监管的和谐。
才能把局部优势变成整体优势;把分散优势变成综合优势;把稀缺资源变成丰富资源;把不完全信息变成完全信息。提升制造业信息化的效益和水平。
要注重制造业信息化对创新服务的跟进研究
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企业“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日本当代经济学家池本正纯也指出:企业行为的本质“就是及时发现在投入和产出相对关系中尚未被利用的机会,并灵活地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这些著名管理学家的论断说明:只有市场才是检验创新效果的试金石。
只有市场才是检验创新效果的试金石。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把通过创新寻找和开拓新的市场机会作为自己的根本目的,一定要通过增值服务,去赢得市场和商机,去开拓和寻找新的获利点。
现代制造业信息化创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创新服务的跟进和支撑。我们所说的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种综合能力,整体能力,市场快速反映能力的整体提升。不提升这种增值服务能力,有了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也会丢掉市场机会。
以化肥制造业的电子配料系统为例,由于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具有了极高的灵敏度和先进性。但是,越是这样,越具有关键部件的“唯一性”。一旦设备出了故障,设备制造商不能以第一反映速度到场维修,三天后才赶到。化肥制造企业眼睁睁干等了三天。这样的服务把设备的先进性一下子全遮了。
跨国信息化产品制造商,以高度的商业敏感,较早的看到了这一点。以IBM为例,服务正在成为他们最丰厚的利润来源。早在2000年IBM在服务上拿到的合同已经达到332亿美元,占到IBM全部营收的三分之一。到2005年,世界IT服务总额将达到7000亿美元。IT服务消费额正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
制造业市场的变局,没有给予我们过多的时间,当我们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的时候。服务的理念和服务的市场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软件服务产业化;服务增值标准化;服务创收多元化;这种服务值增理念的创新发展需要我们进行跟进研究。
要进行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效益的能力开发研究
思科在不久前公布的《网络影响力》报告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的最大作用,那就是能“为你实实在在地省钱,为你实实在在地带来了客户机遇,为你打开了渠道之门,为你的明天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就说明:加强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创新研究一定要把握住重点,这个重点就是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给制造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效益!
这些年在制造业信息化上国家和企业进行了巨大的投入。“九五”、“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科技部投入了大量资金,组织人力、物力,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形成了包括CAD、CAPP、CAM、PDM、ERP、数控系统等单元技术和管理系统。
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又投入了8亿元引导资金,带动了企业近30多亿资金用于支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控制、企业集成化、制造网络系统、数字化装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七大类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产品产业化。
但是,为什么一些单位信息化的效果没有明显的显现出来?
为什么相当多的企业顷其所有上马ERP,成了神坛上的祭品?问题在于:对制造业信息化效果的开发研究注重不够。
作为指导部门,在对制造业信息化进行层次化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没有进行引深应用推进;
作为应用企业,没有注重在推介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引深应用,整合应用。并在扩展应用中形成自主的创新元素和创新技术,形成自己的无形资产。
以CAD 和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为例,目前,我国在集成化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等软件的应用数量上已超过国外。但是,由于多数信息化项目没有进行引深应用,更没有注意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开发和后续资源开发。因此,相当多的制造业企业去了老问题,又出了新矛盾。许多信息化项目自成体系,单元之间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接口和规范,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流经常出现“阻塞”、“断流”的信息孤岛。以致很多企业在资金越投越多、包袱越背越重的恶性循环中,应验了“系统越多、共享越差”的定律。
通常,无论机械、电子、轻工,凡制造业新品研发,从创意到定型,大都要经过图纸设计、开模、制样、验证等众多环节。倘若样件不能满足预期效果,便要返回头来再重新设计、开模、制样、验证一番。
这种手工劳作不仅速度慢,而且精度差。在这种漫长的新品研发过程中,大量的人力、财力都消耗在制样和验证环节上。因此,开模、制样已经成了制约制造企业产品创新不能提速的主要瓶颈。
其实,三维CAD信息技术不仅使我们放下了图板。而且已经为数据传递给快速成形(RP)系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只要将三维CAD信息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引深应用和快速成形系统整合起来,就可以自动地将三维数字模型离散为二维的截面信息,然后按照用户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成形工艺和材料,便可准确、快速的将任意复杂形状的制造样件制作出来。制造业新品研发周期必然大为缩短。制造业新品研发进程必将大大加快。样件制造和验证设计的过程必将变得快捷和通畅了。
某汽车制造公司为尽快适应城市环保对产品排放的要求,在研发新型电喷发动机期间,同时提供了2种进气管设计方案进行对比试验。需要将不同的进气管样件装在发动机上进行功能对比验证,从中确定最佳方案。由于采用了这种三维CAD造型、快速原型制造、样件结构验证的整合信息化技术。结果使产品研发周期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开模制样费用也由原来的近40万元降低到2万元左右。
实践证明:CAD设计技术引深向下游与基于RP技术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现代设计开发体系。这种崭新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设计开发制模体系,不仅可以高速度、低成本地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用于验证的塑料或木型样件,可以承担单件或小批量、高强度金属产品样件的快速研制任务,而且创造和形成了自己的无形资产。这必将对制造业产生革命性的意义。
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树立自主创新意识,才能改变只注重有形资产的运营而不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的现状,才能把科技部门推广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企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一种能带来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因此,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注重信息的资源开发和价值开发,注意网络信息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协同应用,注意单项技术和多维技术的引深开发,才能形成极大的新技术的市场扩展力和冲击力。对加快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