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美国建成第一座智能建筑以来的十几年中,在世界范围内,智能建筑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和技术,迅速在各地展开。尤其是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了适应智能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相继建成了一批具有智能化的建筑。我国在20世纪(以下同)80年代末着手编制建设部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时,也开始涉及到智能建筑的理念,并提到了楼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直到90年代初智能建筑这一概念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尤其是在1993-1995年期间,全国上下许多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商都将自己开发兴建的建筑标以"智能建筑","全智慧型建筑""3A型智能建筑","5A型智能建筑"等等,一时间智能建筑成了房地产商开发销售的热点。
96年初,建设部在上海佘山召开了第一次"智能建筑研讨会",至今已过去五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通过对国际上智能建筑的了解,通过考察、工程设计配合、国际间学术交流,逐渐对智能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对国际国内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从表面的现象到其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也做到了更切合实际的需求。
1 智能建筑目前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提供快捷的服务,建立先进与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达到环保和节能以及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所设计的智能化系统,从最初的各子系统独立,发展到系统集成,从建筑管理系统(BMS)发展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而且是根据工程中实用和适用的原则,客观地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也从侧面体现了人们对智能建筑内涵的认识、提高的过程。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各种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上广大的开发商、工程业主等,也从开始的将智能化作为销售热点或是贪大求全,盲目追求智能化,到现在的务实态度,充分体现了智能建筑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系统集成,在前几年,一时成为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争论的热点,至于说什么叫集成,为什么要集成,如何来集成,从设计到学术研究,都有许多观点,许多工程,在其集成层面上也不尽相同,1999年在赴美考察中,为集成问题也向一些著名的公司的技术人员就集成问题进行了交流,对于系统集成,其主要内容是以楼宇自动化(BA)系统为主的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使之达到环保和节能的目的,达到便于管理、方便快捷的结果。至于BA系统与智能建筑中的其它系统的联系,可以通过Internet网进行联系,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于以BA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在我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第26章已有涉及,只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中BA系统中的子系统比原来的要多些,但其基本思想仍然适用。为了便于系统的集成,达到各子系统之间能够很好地互联,并且在各子系统中设备的互换、更新和升级的方便,对各子系统设备提出了开放性要求,从而能满足设备在集成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因通信协议不同,而无法集成,也能避免因系统的升级、维护中出现必须购买原厂家的产品,而被索价过高?br> 在楼宇自控中,目前占据国内主要市场的还是以国外一些公司产品为主,如Joneson、Honeywell、Andover、Landis & Staefa Echelon等国外的公司。
关于为智能建筑的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设立的支撑平台--综合布线,自1992年此技术引入中国市场以来,给国内的智能建筑市场带来一种新的概念。这种新技术的出现,立即在建筑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为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提供了模块化式的结构,对于语音、数据的传输有着极好的开放性,被智能大楼纷纷采用。综合布线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智能建筑中一项重要的系统,也是设计智能建筑的一个先决条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输的带宽和速率已得到快速的发展,从当初的10M发展到100M,到1999年底达到1000M,到目前,已出现了更高速度的以太网。为了适应网络传输带宽和速率的发展,综合布线的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一批批性能更优异的新产品相继问世,从最初的3类线发展到5类线,在国际标准化协会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还没有制定出5类以上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国际标准时,许多厂商又相继推出了超5类、6类布线系统产品,以满足千兆网的需求,甚至有的厂商要推出7类甚至性能更优异的产品,出现了产品超前于标准。
智能建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公共建筑为主的智能大厦,如写字楼、综合楼、宾馆、饭店、医院、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等。另一类则是以住宅为主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住宅建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每年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开发面积均在数亿平方米,已成为建筑行业中甚至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智能化住宅小区,给住户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从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周边及智能住宅小区内设置安全防范系统,并在住宅家庭内设置可视对讲或不可视对讲、防盗报警探测器、紧急求助和报警按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等家庭安全防范系统,设置三表(或四表)出户计量系统,家电自动控制以及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为住户需求的高速通信提供可能。智能化住宅小区与智能大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住宅是向人们提供以居住为主的住宅产品,针对其特点和需求,建设部在几年前就制定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大纲,对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功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其主要突出的是安防监控、三表出户计量、现代的语音和数据通信、有线电视、一卡通以及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人们的工作、生活与通信和信息的关系日益密切,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住宅建设标准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和需求,有的开发商投资建成了商住楼,即可作为住宅,又可作为办公用,有的开发商则率先推出了SOHO(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的概念,作为一种办公的新潮流。
智能化住宅与智能大厦不同点还在于,智能化住宅不可能像大厦那样,各子系统分别设置。由于层高低(一般住宅的层高在2.7-2.8米左右),不可能再做吊顶,而且由于住户各自的需求及喜好不同,也不能像大厦那样进行统一的装修,因此需要住宅的各子系统能尽量综合,已减少家庭中管线的敷设,避免因过多的管线造成施工中的困难。针对此种情况,一些生产厂商相继推出.在1998年下半年在原90年代初制定的TIA/EIA 570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出了TIA/EIA 570A家居布线标准。该标准制定出新一代家居布线以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多种电信服务,标准主要提出了有关布线新的等级,并建立了一个布线介质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主要应用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电视、多媒体、家居自动化系统、环境管理、保安、探测器、报警及对讲等服务。标准主要规划于新建筑,更新增加设备,单一住宅及建筑群等。该标准适用于当今的单个用户居民楼的家居布线系统及相关的管道和布线空间,该系统可支持不同种类的电信应用于不同的家居环境中,将在居民楼内支持多种电信服务。标准中主要包括室内家居布线及室内主干线。
TIA/EIA 570A标准提出家居布线系统的等级,其目的是根据不同家居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布线系统方案,是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布线基础结构,主要满足家居自动化要求,为智能化家居提高安全可靠的布线系统。家居布线系统的等级选择实际上是家居布线的功能和布线设备类别的选择。
随着智能化住宅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国际上许多著名的综合布线厂商以及网络生产商,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家居布线系统,同样,这些系统也由他们引入到了中国市场。在国外产品进入中国的同时,国内有些厂家也着手研制开发了针对我国住宅小区特点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布线系统。
家居布线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总线制布线方式,它是将智能化住宅中各种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安防装置等,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进行集中的监控及家庭事务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这总线系统负责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以及与住宅以外的外部连接,另一种是星型布线方式,它是将智能化住宅中各种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安防装置等,通过星型布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监控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星型布线系统负责提供各种服务功能和与住宅以外的外部相连接。
与外部相连的是网络,现代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网络速度的提升,使有形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在家中通过互联网与朋友及业务伙伴进行联络,聊天。从外部网络进入到小区住户,有多种方式,有些技术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一种综合的方式,将语言、数码、图像进入到统一网络中,构成我们常说的HFC-光纤铜缆综合网,形象点说,就是三网合一。它将上述三种信息综合在一起,通过光纤分配网传输到小区或小区中的楼,然后通过铜缆进入每户家庭,构成一个综合的业务网,实现双向交互式操作。它能给住户提供计算机数据通信,与互联网相连,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它具备语音通信业务,它可以提供有线电视节目和提供VOD服务,它还可以通过此综合网,达到住户安防、可视对讲、家庭抄表远传、家庭设备控制等功能。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降低造价,提高了性价比。但这种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这里固然有些是技术上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由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
为了加快小区智能系统的发展,工程技术人员针对管理现状,只好将各系统单独进入智能化住宅小区,应运而生的就是由一些专门从事网络的公司,提出了解决智能化住宅小区宽带网的接入问题。对于宽带接入网有几种实现的方式:
(1)基于传统电话系统基础上的ADSL技术;
(2)基于传统有线电视网基础上的HFC方式;
(3)基于光纤到楼(FTTB)的局域网接入技术;
(4)无线接入技术。
ADSL技术是一种基于传统的语音传输线路基础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智能化住宅小区内部数据信息通过DSLAM进入智能化住宅小区中心机房,通过每家每户安装ADSL MODEM来实现数据通信,ADSL实现了在普通电话线上发展全新的宽带数据信息手段。它能在普通电话上达到上行为1M,下行为8M的速率。实现ADSL宽带接入用户可以通过虚拟拨号方式进行拨号,在用户名和用户密码得以认证通过后,进行高速上网。由于智能化住宅小区中心的ADSL交换机和智能化住宅小区内各户采用点到点方式直接连通,因而对智能化住宅小区中心ADSL交换机的交换速率要求较高,而目前智能化住宅小区中心ADSL交换机的交换速率和基于局域网的中心主干交换机的交换速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ADSL技术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技术,技术成熟度还不够,国内的成功应用实例还不多,目前完成的一些试点智能化住宅小区住户的下行速率一般控制在2M之内。双向HFC网是建立在智能化住宅小区双向光纤铜轴电缆有线电视网基础上的数据信息服务系统,一般每个光节点管理的户数应控制在200-500户,同时同轴电缆的长度应控制在200米之内。
基于FTTB光纤到楼,5类或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到户基础上的计算机快速以太网技术是一种非常成熟、使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其全交换的数据传输技术,使得终端用户可以以独享带宽的方式进行数据信息通信,从而保证用户的上网速度和上网质量。由于以太网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普及,因而基于该技术基础上的宽带网络系统具有最好的性能,最多的应用服务和最好的可管理性能。
2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1999年底建设部住宅产业中心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规范了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中的目标与原则,拟自2000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其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和工程示范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
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将按照示范工程过程中的经验,按照导则中功能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一步推进智能化住宅小区在我国的普及和建设。目前,智能化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还仅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住宅小区将会逐渐扩展,在一些中小城市,也将建成一大批智能化住宅小区,甚至将小区扩大为一个智能化社区或城市。
进入2000年后,上半年颁布了由信息产业部负责编制的《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及《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下半年,由建设部负责编制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结束了多年来智能建筑设计处于无章可循,无标准可依的情况,这无疑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了基础。在2000年8月建设部颁发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局部修改条文,重点就是解决在建筑中大量电子产品的防雷和防止浪涌对设备的破坏问题。这为智能建筑各种电子设备的安全提出了安全的措施。
2001年底,建设部住宅产业中心又在着手修改《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并即将面世。
法规性文件的制定与修订,为智能建筑及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和发展给出了依据和保障,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新技术将应用到其中来。
在控制系统中,LonWorks技术和BACnet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智能建筑发展中用于楼宇设备控制中的较多选择。
LonWorks是目前技术上较为全面的一种总线技术,被誉为通用的控制网络。其网络协议是完全开放的,其通信不受通信介质的限制,它所支持的介质是现场总线中最多的,并且多种介质可以在同一网络中混合使用,这使它在楼宇和住宅小区设备控制中具有最好的适应性。LonWorks的通信除支持传统的主从式外,还支持对等式的通信方式。网络结构也不受传统方式的限制,可以支持自由拓扑,目前还没有其它的现场总线技术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网络通信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提出了网络变量的概念,使网络通信的设计简化为参数设置,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设计工作量,而且增加了通信的可靠性。LonWorks技术在双绞线情况下,通信速率为78Kbps,其直接通信距离可达2700米,非常适合大楼和住宅这样大范围内的信号采集和数据传送。并且在其网络上的节点数可达到32000个。由于LonWorks技术具备上述优点,这一技术已在测量及控制的各个领域中广泛被采用,也被多个标准化组织所承认,它已被EIA定义为家庭控制网络的标准,被美国供暖、空调和制冷工程师协会(ASHRAE)采纳作为其BACnet标准的组成部分,使之成为楼宇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中公认的技术标准。BACnet是ASHRAE组织国际著名专家经过数年的研究,开发出来的楼宇自控网络的一种通信协议,到目前世界上已有数百家国际知名厂家支持ACnet,它确立了不必考虑生产厂家,只要遵循其标准,各种兼容系统在不依赖任何专用芯片组的情况下,相互开放通信的基本原则。BACnet是一种通信协议标准,因此不受制于任何一家国外企业,我国的厂家可以依照该标准开发自己的产品,并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通信业务的不断扩大,以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用于连接信息设备的传输线路的要求也随之日益增强。建筑物内的布线系统作为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最末端,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用户所得到的服务质量。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通信的速率不断提高,然而如果网络的传输介质,包括网络的布线系统性能不能满足网络设备的要求,高速网络的应用也就成为空谈。网络资源的增加以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对网络的带宽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标准中规定的5类双绞线的频率带宽是100MHz,在这样的带宽下,可以实现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和155Mbps的ATM传输。对于更高速率的传输,由于5类双绞线的频率带宽限制,必须利用更先进的编码和解码技术使得更多的信息能够被压缩到有限的频率带宽中,而运用这类编码技术的网络设备其价格必定昂贵,因此更高性能的布线产品被研发出来,被应用于更高要求的场合。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光纤、5类、超5类以及6类线缆及配套的设备将还是应用的主导方向,网络速度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在终端用户的速率越快越好,这存在性能价格比问题,人们在网上浏览需要时间来阅读,而且速率越高,价格也会随之上升。
在智能化住宅小区中,目前有些网络公司自投资金,通过自建社区宽带网、租用骨干网的形式,建成具有自己企业的网络。在小区建设这种网络,可以不用小区开发商投资,而且鉴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往往一些具备一定网络水平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难以留住的现状,这种做法无疑有一定的优势。由于智能化住宅小区网络在我国目前还不普及,计算机上网的情况,目前还是通过电话拨号上网占的比例较大。随着我国网络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用户通过专线上网。互联网的发展,将不仅满足人们从网上获取信息,而且将会是交互式的,它将渗透到我们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许多在今天看来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系统集成,将会通过互联网很容易地实现。
在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的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和2010年远景目标框架思路中,提出了:抓紧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继续建设宽带调整传输网络,大力发展高速互联网;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三网融合以及信息的综合利用,避免重复投资,将是今后智能建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新建建筑可以根据其需求进行管线的敷设,设备的安装等,但是对于一些已建成的楼房,要想对待新建筑那样,在多数场合是不可能的。国际上许多科技人员正在不断研究无线的方式,目前的热点当属"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利用"蓝牙"技术的设备可以和其他七个以内的设备构成"蓝牙微网"。在这种微网中,用户可切身体会到无线技术带来的优越性。可实现面向个人商务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联接,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与周边的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并使设备网络的移动接入与通信变得简单。美国《网络计算》杂志将"蓝牙"技术评为十年来十大热门新技术产品。该项技术将于21世纪初开始走向市场,并将得到快速增长,这是值得我们密切注意的科技信息动向。
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这是我们在智能建筑中始终贯穿的一条基本原则。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建筑内外墙体结构等,均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尽量利用可再生资源,利用自然的资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2000年底考察欧洲智能建筑时,英国欧洲智能建筑集团(EIBG)带领我们参观位于Watford的一栋智能型的办公楼,该办公楼主要用于办公和会议,其建筑面积仅2050平方米,其中1350平方米作为高档的大开间办公室及一些小型的办公室,近800平方米的会议及学术研讨用房,会议室能容纳100人。对于这种小规模的办公建筑,从其建设的初始阶段,就立足于要建成一个全新的、低能耗的、可作21世纪办公建筑的示范工程。楼内的能耗,比起目前具备舒适、健康和可控制工作环境的最好办公楼还要节能30%,并且作为展示在建筑中采用废弃建材和再生材料的窗口。 该建筑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及热砌块结合起,以减少机械通风的电力损耗。利用新奇的、明露的混凝土吊顶板,使建筑能够灵活分隔,而又不阻止自然通风的路径。该建筑设计最大利用自然光,并具备太阳能控制可动的建筑南侧外部百叶,并利用百叶来控制眩光,避免在英国冬天办公室常出现的百叶放下,电灯开启的现象。利用明露的吊顶板,可尽量少用空调,该吊顶板在白天吸热,夜间放热,如果需要,可以在楼板中敷设水管,利用地下水进行制冷,这种冷却方式,能够使夏季室内温度降低2℃。
采用高效的智能照明系统,自动补偿白天工作时的光线,并且每个照明灯具均能独立控制,从而避免大面积灯光开启造成的能源浪费。该建筑中所有的系统,均由楼宇管理系统操作和管理,使用者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控制照明、百叶,需要时他们也可以手动开启一半的窗户。 该建筑在其南面设置了47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它由太阳光产生直流,再转换成交流电而用于建筑中。该建筑设计所做出的每一项努力,均是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使环境更友好。建筑中还使用了80000块回收的粘土砖,还有木材、地毯等,也有些是利用再生材料制成,在卫生间采用低冲水量的洁具,充分节约水资源。
EIBG还带领我们参观了位于Watford的一栋智能化住宅,他们称之为新千年住宅。该住宅的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为了适应住宅变革的需要,在97年经一些顾问和合伙人组织了一系列的讲座和研讨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住宅建设的改革,导致一个暂定的INTEGER新千年住宅模型。到98年则组织了ISO多个组织来建造INTEGER示范住宅。英国BBC电视台将该住宅的施工拍成了6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在国家电视台播放,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这栋住宅的建造中,充分体现了创新理论变成了创新的现实。该住宅设计,对市民极具吸引力,并广泛受到欢迎。从住宅的布局、造型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色技术,智能化系统,均能很好地融汇在一起,把智能型家居的概念引入到21世纪。该智能化住宅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共有三层。其中一层为半地下形式,其北边由土堆砌起来,南边为从一层直到屋顶的玻璃,一层主要是卧室和卫生间;二层为入口、起居室、厨房等;三层为书房和设备间。
该住宅具备以下特点:
(1)注重生态和环保
在设计之初就遵循生态和环保的原则,尽量采用自然和再生材料,注重绿化。在参观中,我们看到建筑内、外墙采用木材,墙体的保温材料采用再生木材,室内客厅的木地板,是利用拆除旧建筑中的木地板,其它建筑材料尽量少用水泥,而是采用钢、铝材及玻璃等。即使要用到水泥的地方,也不在现场制作,而是利用预制的方式。建筑外墙采用的木材,外表未刷油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在建筑的北屋面上种植了绿色植物,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厨房电冰箱采用无氟型冰箱。
(2)注重节能
在能源的利用中,首先考虑的是利用自然能源,如北边的土坡,将一层北边置于土层下,使之保持自然的冬暖夏凉,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南边从地面到屋顶的玻璃暖房,其玻璃下边有电动窗帘,可用于控制不同季节、气候时房屋对日照和热量的需求。玻璃暖房下边和顶部的电动百叶,在夏季可开启形成烟囱效应,使空气对流,将室内的热空气带走,起到自然冷却的作用。在南边屋顶上设置太阳能,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阳光获取热,在冬季,通过两个地下50米深的热泵提供住宅的供暖,经热交换从11℃到50℃,在冬季最冷季节,地下热能不够时(一般能解决3/4的热能),才使用电能。在每个房间均有单独的温度控制器。在节水方面,整体预制的卫生间内的用水设施,均采用节水型产品。例如淋浴喷头采用节水型的喷头,卫生洁具的冲洗利用双水量的按钮。并且采取了中水和雨水回收措施,将淋浴和洗手用水,经专门管道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后,再用于冲洗卫生洁具。将从屋顶流下的雨水回收到花园地下的一个蓄水池中,采用加压水泵将雨水引到地面和楼上,用于洗车和植物浇灌。照明采用低压卤素灯和紧凑型荧光灯,达到高效和节能。
(3)智能化系统
智能化系统在该住宅中是其重点之一,一方面其自动控制系统将住宅的热泵、中水处理和雨水回收以及窗帘、百叶等进行自动控制,使之满足住宅中舒适性的要求。另外,在控制方面,还对室内种植的植物进行自动浇灌,在放有花盆的地方,均有水管及自动喷头,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测量植物是否缺水,当显示缺水时,则可自动进行浇灌。
住宅的控制系统是采用分级式提供集成控制,控制整栋住宅的供暖、照明、热水、安防、门禁、通风和窗帘的自动遮阳。所有的系统还均能独立控制。安防模式还可根据住宅的模式的变化而自动变换控制模式,例如该系统可以根据房间内是否有人,是否在睡觉等而自动改变安防模式。这种模式的变化是根据时间、内外温度和内部光线等情况进行。在该住宅内还设置了三组摄像机,分别对室内外花园、大门和二层暖房的平台进行监视,监视的图像可以通过电视机或计算机进行观察。
该住宅在智能化方面的另一显著特点,每个房间安装了音响、电视、电话和数据接口,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将他们综合在一起。由于该建筑为一独立建筑,实际上在其中建成了一个局域网。综合服务数字网(ISDN)为该住宅提供了2条数字电话通道和10个电话号码,可分为工作电话和私人电话,ISDN同时具备INTERNET功能,住宅内的计算机能够联到网络上,可以数据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还可与住宅的管理系统互相通信。 在客厅内,还提供了模拟、数字电视服务(浴室及儿童用房除外),在三层及房内,设有能装50盘光盘的音响设备,住宅的音响系统可以使用户在各自房间内通过墙上安装的控制器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节目。
在厨房采用先进的智能型炉具,对每个火头,均可进行设定和控制,当炊具从炉台上移开,该炉火会自动熄灭,在炉具的对面,有一台带VCD的电视机,家庭主妇可在光盘上学会烹饪。
在与欧洲智能建筑集团EIBG执行主席Alan Kell交谈中,他谈到智能建筑的设计、建造与管理的关系,认为设计、建造一座智能建筑,比管理好智能建筑要容易。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管是办公楼还是住宅,其智能化应与绿化结合在一起都有提高环保的义务,要注重生态发展,要尽量少用能源,少用水,要选用生态的、耐久的材料。在询问智能建筑与建筑师的关系时,Alan Kell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智能系统的工程师与建筑师在许多方面需要沟通,互相理解,虽然 在某些观点上还会出现争论,但最后会达到互相理解,共同创建出好的智能建筑。这栋智能化住宅的建成,也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结构、设备、电气以及智能化系统工程师们互相协作,共同创造的结果。
智能建筑的实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注重生态发展,注重环境保护,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建设的永恒主题。我国在以往的建设方面成就突出,在国际上也成为瞩目的焦点,但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却远远不够。要从建筑的根本上来体现这些,需要我们的建筑材料、施工组织及措施跟上来。如何利用再生材料和自然的建材,在确保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满足生态环境的需求。
我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并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是我国对世人的承诺,也是对我们自己提出的挑战。 节能和生态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发达国家他们提出节能,而在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更应提到更高层次来重视。如何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如阳光、风力、地热等。从建筑的构造上,如何体现少用能源而达到同样的目的。只有在充分挖掘了自然资源的可利用后,再来考虑额外的能源消耗。我国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之际,都需要能源,因此节约能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许多建筑,在设计上看,其耗能就高,试想这样的建筑,再怎么采取节能措施,也不可能达到经济的目标。有人形象地将建筑与智能化系统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中我们深切地感到,要注重生态、环境和节能,必须是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