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业内阅读《外资并购加速中国钢铁业重组步伐》一文
数字水泥网编者按:钢铁和水泥曾一度并列被称为盲目投资过热发展的行业,在行业发展和供需关系上也有不少的相似之处。经济参考报2月27日发表了该报记者黄晋鸿的文章《外资并购加速中国钢铁业重组步伐》,在行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空间、外资的进入和兼并与重组等方面均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特推荐给读者参阅。
-------------------------------------------------------------------------------
外资并购加速中国钢铁业重组步伐
世界第二大钢铁巨头阿塞洛24日正式与莱芜钢铁集团签署协议,以20.86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受让莱钢股份38.41%的股权,从而与莱钢集团平起平坐,成为菜钢股份最大的两个股东之一。
在此之前,世界头号钢铁企业米塔尔已用3.38亿美元完成对华菱管线36.67%股权的收购,成为华菱管线第二大股东。至此,世界两大钢铁巨头均拿到中国钢铁市场的“准生证”。
中国钢铁市场“墙里开花墙外香”?
国内钢铁市场经历了两年“是个钢厂就赚钱”的甜蜜期后,2005年遭遇“滑铁卢”,钢价从4月份开始一路下行,价格指数从3月份最高值138.33点骤降至116.59点,降幅达15.72%,进入年底价格继续下跌,即使是过去利润较高的高附加值的板材类产品价格降幅也达17%,有的产品价格降幅高达四分之一。
另一方面,受国际铁矿石涨价70%、石油涨价及国内煤电、运输市场价格持续坚挺的影响,钢铁全行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去年钢铁行业生产成本在2004年上涨47%的基础上,继续上涨了15%,92家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月度实现利润下降4成,许多小钢厂被迫停产。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钢铁产量相当于排名第2、第3、第4位国家钢铁产量的总和。钢铁业成为国家发改委点名的产能过剩产业之一。
然而国际巨头对中国钢铁市场的估计似乎与国内完全不一样。就在国内将钢铁产业视作过剩产业而大量关闭的同时,国际资本却对中国钢铁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5年国内钢铁企业最困难的一年,也是国际巨头与国内企业接触最多的一年。世界头号钢铁企业米塔尔完成对华菱管线股权的收购后,又紧锣密鼓地洽购包钢集团的股份。阿赛洛收购莱钢之前,也与包括青岛钢铁在内的国内9家钢铁厂频频接触。日前,俄罗斯北方钢铁公司又确定了对吉林通钢国际贸易公司1亿美元的投资意向。通钢传来的消息说,具体协议有望在今年4月份的“中国俄罗斯年”经贸活动中签署。
频繁的收购说明,国际钢铁巨头认为中国的钢铁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铁矿石供应商至今仍坚持在去年涨价75%的基础上,今年再涨意10%~至20%,佐证了这一点。
国际巨头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对并购中国钢铁企业情情有独钟呢?
国际钢铁并购波及中国
阿塞洛在入股莱钢之前,面临着米塔尔对其的敌意收购。2006年1月,米塔尔在伦敦和鹿特丹向阿塞洛所有股东发布了全面要约收购计划,掀起钢铁业并购热潮。
米塔尔对阿塞洛的要约收购价格相对当时的最高股价溢价约27%,相对过去1年平均股价溢价约55%。对于米塔尔做出的上述收购要约,阿塞洛全体董事一致拒绝。有分析人士认为米塔尔、阿塞洛相继入股中国企业,表明国际钢铁并购风潮已波及中国。
据了解,2005年下半以来,国内上市公司钢铁板块股价震荡下行,许多股票跌破了净资产。阿塞洛收购莱钢股份,收购价每股5.88元人民币,比净资产高出0.75元。上海某投资机构的李先生认为,莱钢股份市盈率9.2倍,而宝钢市盈率只有5.5倍,济钢是4.8倍,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钢铁板块基本面分析,国际巨头出价偏高。
一些钢铁企业的老总则认为,中国巨大的市场是吸引外企的主要原因。外企要进入中国,与其重新建设一个和上市公司规模相当的企业,还不如在股市上来得方便,它不仅可以省去许多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如审批、选址、可行性研究等,还可以利用现成的员工、销售网络等。钢铁行业内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若以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理论上外资只需用1100多亿元人民币就能全面收购中国最大的三家钢铁企业上市公司:宝钢、武钢和鞍钢,但这些钱远远未达到重建一个宝钢的资金需求。
阿赛洛集团高级常务副总裁罗兰·雍克在收购莱钢股份的签字仪式上表示,莱钢股份将分享阿赛洛在生产和工艺过程控制方面,以及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方面的专有技术。这意味着莱钢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有望提升,或许这也是国际巨头不惧怕中国钢铁市场的另一理由:摒弃同质化低水平的厮杀,靠提高技术含量抢占市场。
国内钢铁并购风生水起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钢铁行业目前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如此巨大的产能压力,导致国内钢价成为全球市场最低价。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表示,在“十一五”期间,钢的年生产能力控制在4亿吨左右,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到2020年,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产量要争取达到70%以上。
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起草者之一、我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专家李新创说,我国钢铁业的痼疾是产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因此要通过兼并重组,把淘汰落后与新增产能结合起来。
在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国内钢铁企业走上一条兼并重组的杀伐之路。在华东,宝钢与--马钢的联盟成为华东地区钢铁业整合的一个突破。两大强手年度总产量将达3400万吨;在华北,首钢与唐钢联合成立首钢京唐钢铁公司,首钢控股水钢,唐钢与宣钢、承钢联合,鞍钢也在酝酿重组计划,几家公司总产能达每年2500万吨;在东北,鞍钢本钢成立了鞍本集团董事会推进委员会,从而向实质性的联合重组迈出了重要一步。双方联合后总产能将达每年2000万吨;在中部,武钢联合重组鄂钢,并计划与广西柳钢在防城港新建千万吨级钢厂,以此实现国内跨区域重组,总产量将达每年2000万吨;在西部,攀枝花目前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业内有整合重庆钢铁的传闻。其他还有香港中信泰富控股石钢、唐山建龙重组新抚钢等。
2005年的钢铁产业新政是“限小扶大”,业内人士分析,在这种导向下,2006年还有更多的钢铁公司围绕着“1000万吨的目标”而奋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认为,国内钢铁企业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阶段,更多的重组大戏将在2006年上演。(黄晋鸿)
来源:数字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