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开大学了解到:由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低价、长寿命新型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近日通过了科技部结项验收并被评为“优秀”。
低价、长寿命新型光伏电池基础研究是“十五”期间我国在光伏领域设立的唯一一个973计划项目,由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教授耿新华和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王孔嘉任首席科学家,自2000年10月立项启动,主要对非晶硅及微晶硅薄膜电池、染料敏化薄膜电池开展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
973计划能源领域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全面完成了研究计划,实现了预期目标,在解决低价、长寿命新型光伏电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备技术,建立了非晶硅太阳电池及染料敏化薄膜太阳电池的实验平台。项目首席科学家及研究队伍创新能力强,同时人才培养业绩突出,在国际交流方面也作出了良好的成绩。专家组还指出,由于薄膜太阳电池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建议国家对其发展及产业化做进一步的部署。
据了解,该项目共8个课题,主要由南开大学和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承担,另有中科院半导体所等4个单位参与。其中,南开大学承担的课题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鉴定成果9项,获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登记高效硅薄膜电池工艺控制软件1项,开发的“高效高稳定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技术”(即“高速沉积技术”)被公认为下一代硅薄膜电池技术,国际上正在就此开展平方米级电池制备技术的研发工作。为此,专家组建议通过国家863计划,将这部分成果向中试技术过渡。
目前,以耿新华教授研究组的技术为支撑,南开大学等单位组建的天津津能电池科技公司已建立起我国唯一的年产5兆瓦非晶硅和非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这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也是唯一可制造双结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少数国家的垄断,产品远销海外。
耿新华教授表示,南开大学将联合津能电池公司,申请863计划项目和天津市科委攻关项目,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新型高效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制备实现产业化,提升天津市硅薄膜电池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与国际同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