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路在何方?
电力改革三周年之际,一场由电监会组织的调研即将在全国展开。
12月17日,作为参与调研的电力专家,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陈望祥说:“这次调研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厘清电力体制改革的路径之争,即到底应该发展‘全国统一一张网’还是‘优先发展区域电网’。”
此前一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召开了一次工程评审会,我国首条“山西晋东南-河南南阳-湖北荆州”的100万伏交流特高压实验示范工程可研设计最终获得通过。
这条特高压线路将联系华中电网和华北电网,而国家电网公司的远景规划是通过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最终形成“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
陈望祥反对盲目上马特高压电网。他说,如若特高压电网获准,将直接意味着“五号文件”确定的“优先发展区域电网”的改革路线在实践上被否定。2002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被业内称之为“五号文件”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在这个文件中,“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一起被确定为电力改革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因此,应不应该建设特高压电网,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之争,更是中国究竟应该发展一张全国电网还是发展区域电网公司的电力改革路径之争。
陈望祥说:“这不仅关乎电力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也关乎中国未来的能源规划”。
为何建设特高压
此次电监会组织的调研,不仅是对前一阶段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梳理和总结,更是为明辨日趋激烈的特高压电网之争提供决策的依据。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各区域电网中省与省之间的电量交换情况、区域电网所起的作用、区域电网之间的电量交换情况等。
所谓“特高压电网”,是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电网。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的电网主要是220千伏。目前,中国的长距离输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主要采用500千伏的电网。
今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
早在“山西晋东南-河南南阳-湖北荆州”的100万伏交流特高压实验示范工程可研设计获得通过之前,总投资约15亿元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西北750千伏青海官亭至西宁输变电工程,就已经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主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而国家电网规划中的第二条100万伏输电线路(安徽南部至上海)的前期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
国家电网公司更是将特高压电网列入其“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高调表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使命。
为什么要建设特高压?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中国的煤炭、水能资源分布极不均衡,2/3的水能资源在西南,2/3的煤炭资源在西北,而能源需求的2/3则来自东部,这种供需格局决定了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由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与其将煤炭和石油从西部运到东部,不如采用远距离输电。特高压电网具备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的特征,其输送距离可达到2000公里以上,代表了当今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今年3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特高压电网的设想汇报给国务院有关领导。尔后,国务院同意抓紧特高压实验示范工程的前期研究,尽快启动实验示范工程。
此后,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在不同场合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发展规划,其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跨区域输送容量占到全国装机总容量的25%以上”。
反对之声
然而就在特高压电网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展开的同时,反对之声也日趋猛烈。
今年5月25日,中国投资协会集中了几次座谈会的专家意见,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发展特高压电网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报告,其中列举了“十大问题”、“两点建议”。三天后,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建议发改委会同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研究论证特高压电网的问题。
在中国投资协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没有国家能源和电力中长期规划作依据,各方面对建设特高压电网普遍表示十分怀疑。理由包括:在西部建设大型煤电基地,水资源矛盾十分突出,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提高现有500千伏电网的容量问题,国内外已有成熟经验,不应成为建设100万伏特高压电网的理由。相反,建设特高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前景尚不明朗,其节约土地资源的结论又未经充分论证。因此,决策需慎之又慎,切忌匆忙上马。
这份报告认为,虽然“国家电网承担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资源优化配置并不仅局限于“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必须”从西部和北部大规模输电到中东部地区。
陈望祥说,资源优化配置首先要看资源落不落实,能不能利用,经济不经济,以及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各方面的条件。在晋、陕、蒙、宁严重干旱和荒漠化地区建设大型煤电基地,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水资源问题。据中国煤矿规划研究院调查,全国13个煤炭基地,98个已开发,正开发和待开发的矿区,有70%矿区缺水,其中40%严重缺水。
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提法,陈望祥指出,长距离输电的损耗远比运煤要大,因此业内向来有“近送电,远运煤”之说。至于东南部地区电力紧缺的难题,也可有多种解决方式,比如发展核电就是途径之一。
此外,报告还对超高压电网提出的电网引导电源建设提出了批驳。陈望祥表示,电源规划、电网规划是主体中的专项规划,而“特高压国家电网”是电网专项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从我国几十年电网发展史看,220千伏、330千伏和500千伏超高压区域电网都是随着大水电站和大火电厂的建设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原水利电力部生产司的电网工程师蒙定中也认为,100万伏的特高压电网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世界上只有前苏联和日本建设过部分线路,目前都在降压运行。”他建议对中国是否搞特高压电网再做论证。
全国一张网还是区域电网?
“电网体制改革的焦点就是全国一张网还是发展区域电网。” 陈望样认为,特高压电网建设投资巨大,势必抑制区域联网的建设,最终可能是打破区域限制,形成全国一张网。这与2002年国务院“五号文件”确定的发展区域电网的目标显然相悖。
“自去年年底以来,区域电网公司的权利已被逐步削弱了,目前只有一些调度权。” 陈望祥提出,应该按照“五号文件”的要求,组织具有法人权利的区域电网公司。
在陈看来,中国的六大区域电网是随着火电站、水电站的建设逐步形成的,符合市场的需要,“搞全国一张网并没有很大的必要性”。事实上,目前华北电网与华东电网,西北电网与华中电网,这些区域电网之间已经可以互相供电。“区域电网之间保持相对独立,又互相有联通,足以确保能源安全。从长期看,应当加强区域电网的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区域之间电量交换只占总电量的2%,大部分是区域内省与省之间的电量交换,约占全国总电量的15%到20%。
一些区域电网的负责人在谈及“特高压电网”时均三缄其口。而某区域电网人士则私下向记者表示,电力体制改革走到今天,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