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发展混合动力车能否回避中国汽车业技术缺失

发展混合动力车能否回避中国汽车业技术缺失

发布时间:2005-12-15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混合动力车 中国汽车

导  读:

    一向以技术领先自恃的丰田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就在丰田的混合动力车Prius下线前夕,有关丰田欲借Prius主导中国混合动力车标准的说法开始在坊间流传,有业内人士开始谴责丰田不讲道义的行为,更有专家学者公开倒向大众和通用,为柴油车和氢动力车在中国的普及呐喊助威。这一系列做法让丰田很是被动。  

  今年年初,记者在日本采访时,问及Prius为何一再推迟下线日期,丰田常务役员金田新是一脸无辜,并把问题归结于中国政府制定混合动力车标准不够及时;现在万事俱备,金田新恐怕也笑不出来,因为中国的舆论风向比认证标准更让人担心。丰田作为一个日系企业,在中国走的路并不平坦。与本田相比,它的根基打得不够深;与和法国雷诺结成战略联盟的日产相比,它又显得过于孤傲。 

  国内企业善于抓住丰田的弱项予以打击。两年前,不识时务的丰田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找了吉利的麻烦。李书福二话没说,以中国民族品牌的形象应战,反而让丰田显得很没面子,最后不了了之。而今,又有不少企业在中国的混合动力车标准上提出疑点,给企图在中国市场推广混合动力车的丰田施压。可想而知,除了丰田很恼火之外,一汽恐怕也不好受。一汽丰田从确定Prius引入中国,到第一辆车下线,足足熬了两年的时间。虽说没指望这车一出来就大卖,但寄予厚望是肯定的。 

  从业内对混合动力车一致看好,到学术界的有识之士纷纷出面,质疑混合动力车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这个转变实在很突然。更何况,因为Prius的出现,国内各企业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混合动力车开发计划,时刻准备大干一场,为何要在此时泼一盆冷水呢? 

  全力发展柴油车,一方面受到国内炼油企业柴汽比的限制,一方面也有油品质量不达标、柴油价格居高不下、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污染严重、消费者接受程度低等众多制约因素;发展氢动力车,需要从现在做好研究,但也不是近10年内就能普及的。从国际上看,混合动力车的确是大势所趋,即便在柴油车盛行的欧洲,混合动力车的市场份额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如果抛去其他外在因素,许多业内人士不看好混合动力车,很可能是为了防止丰田在中国一枝独秀。丰田不是一只简单的蚂蚱,它站得高,跳得远,所以拍它得用大巴掌。作为目前混合动力车最成熟技术的拥有者,丰田的重要性在很多人心里可谓不言自明。如果中国市场全面接受混合动力车,很可能会出现所有企业都不得不向丰田买技术的窘况,丰田也摇身一变成为垄断寡头,这并不是中国汽车业的幸事。 

  如果一种先进技术不是全行业通用,而是由少数企业拥有时,垄断就会出现。当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Windows将PC市场瓜分殆尽的时候,号称源代码全行业共享的Linux系统出现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微软的扩张。与IT业相比,汽车行业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获得技术,你可以买,但要掌握技术,不是只有钱就可以的。 

  当前,中国汽车业所呈现出的焦灼状态,确实令人心寒。就拿国家发布的混合动力车标准来说,各企业借助舆论向丰田开刀,本身就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据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吴卫介绍,制定标准有法定的组织和程序,有国内骨干企业、机构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的参与机制,不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决定的,更不可能由国外公司左右,这是基本的道理。 

  据了解,中国制定标准时曾参考了国际标准(ISO)、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ECE)、欧洲标准(EN)等,也参考过日本国内电动车协会的标准。抛去日本标准不谈,前三项国际性标准也明显带有丰田的影子,因为这些标准在制定时也参考过丰田的技术实验方法。可见,无论怎么回避,国内标准也不可能不带有丰田倾向。制定标准时,除了对电池、电机等特定部件和电气系统的专项技术要求外,其余都是有关实验方法的标准,不涉及专利技术,因此对任何厂家构不成市场影响及法律约束。说依据该标准行事,就必须向丰田交纳技术转让费,纯属无稽之谈。 

  换个角度想,如果企业拿不出自己的实验标准,又有什么资格来指责中国制定的标准有问题呢?目前,由国内企业研制出来的混合动力车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虽然纷纷称自己已经通过了国家863项目组的验收,但还没有敢让消费者一试真假的。产品没有市场化情有可原,但企业连理论成果也拿不出来,就有些蹊跷了。 

  各企业为什么对一个标准如此大动干戈呢?说白了,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迄今为止也仅仅局限于争夺强势合作伙伴。合资的目的,是为了抢到技术,而不是掌握技术。没有和丰田的合作,当全球汽车产业平台更新换代全面转向混合动力车的时候,国内很多企业都将毫无出路。各企业之所以向丰田发难,实际上是为了防止一汽丰田在混合动力车市场上占尽先机,使自己能有喘息之机。 

  有人说,现在提混合动力车会不会在国内大行其道,可能还有些为时过早。其实不管是混合动力车也好,氢动力车也罢,都涉及到一个核心技术的问题。 

  目前国内发展混合动力车,还有几道坎要过。首先,混合动力车要在发动机上做文章,普通汽、柴油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其次,混合动力车需要控制和动力相匹配,这是传统汽车所没有的新型系统,我们也没有掌握;第三,传统汽车同样不具有的驱动电机,国内的研究也没过关;最后是蓄电池问题,国外已成功开发出了铝空气电池、锌空气电池、镍氢电池等高能电池,Prius用的是镍氢电池,而中国的高能电池正在研制中,至于尚能在电动车上使用的铅酸电池,生产线也是我国向国外引进的。 

  看来,在混合动力车的市场化上,国内企业之所以光打雷不下雨,还是有技术难关没有突破。当然,我们也可以与本田或其他掌握混合动力技术的企业合作,但到头来仍然无法避免核心技术的缺失。 

  这就又回归到发展自主品牌的问题上了。长期以来,自主研发都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必修课,顺利实现合资的企业可以让外方代考,但分数再高也不是自己的成绩。现在自主品牌风潮又起,但找人代考习惯了,企业在研发上更懒得自己动手了。车型开发全面外包的模式出现后,很多企业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很多情况下,外包给国外企业的都是核心部件,而自己的零部件厂只能出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 

  中国家电市场就是一个例子。家电企业在通过大批量产品制造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为国外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巨额的利润。以彩电业为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企业能摆脱核心技术的束缚。中国彩电在大规模使用日本显像管的同时打着“中国造”的旗号来占领市场,中国也确实成为彩电生产大国,但当中绝大部分利润还是被日本厂商赚去了,彩电业由此造成的惨淡景象,也是彩电企业不思进取的必然结果。 

  这就像讨论合资企业能否产生自主品牌一样没有意义。自主品牌可能会有,但自主开发能力能否得到提升就是一个疑问了。在合资企业原有的车型平台上生产自主品牌并不难,但平台技术、底盘、发动机都是人家的,正所谓换汤不换药,合资企业仅仅给了自主品牌一个名分。 

  事实上,“十五”期间,国家在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上的投资已达8.8亿元,加上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总投资金额达到24亿元。当然,这些钱不是发给一个企业,而是几乎所有大企业集团和相关科研院校都有份儿。据介绍,首批电动车专项研究课题总共有74项。记者此前采访东风的一位老科技专家,他表示,东风搞电动车的研究已经有10来年了,每年只有几百万元的资金,这点儿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可见,谁都去抢863项目的研发经费,全国那么多企业,国家一分摊就没有多少了,最后就造成企业靠那点儿钱根本不可能独立研发,又要买国外的技术。但是孤注一掷投在一家企业上风险也很大,汽车不像两弹一星,是要投入商业化运作的。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国家一直在拨钱,但走的弯路也不少,比如说长期以来一直执拗于纯电动车的开发。国外已经意识到这种车在商业上是不可行的,纷纷转向燃料电池车的研究,而我国仍然在纯电动车上裹足不前。 

  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企业也一样。如果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中国汽车的自主研发会不会有希望呢?其实最省钱的方法是:由政府出面组织各企业,集中技术力量,共同攻关。既然“三大三小”一个都不能少,就由每家企业各出一定比例的研究人员,联合成立一个开发小组。一旦实现技术攻关,成果由各企业共享,每个企业用这些技术研发自己的车型,再到市场上参与竞争。 

  这可能比争夺合资伙伴更有意义。 
摘自慧聪网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ubh.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电力监管信息工作纳入规范

下一篇: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重点确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混合动力车 中国汽车
  • 新能源:政策风向存变数 规划年底或难产

    自2010年9月8日,新能源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包括中央及地方在内的支持政策层出不穷,但以纯电动车为主攻方向的支持政策在2011年却遇到了挑战。

  • 现代计划于2013年发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韩国头号车企现代汽车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计划于2013年推出旗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抗衡其主要竞争对手丰田旗下的热销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现代汽车公司目前在电动车市场落后于其对手。现代汽车公司表示,计划2011年在韩国市场售出1.1万辆索纳塔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版的索纳塔轿车为现代汽车公司推出的首款油电混合动力

  • 混合动力车在中国为何不温不火?

    在刚刚闭幕的上海车展上,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车平分秋色的局面已被打破,无论从展品数量还是受重视程度,纯电动车都占据绝对优势。当今混合动力技术最为成熟的丰田展出了7款新能源汽车,其中仅有普锐斯和凯美瑞两款混合动力车。     此次车展上,丰田表示插电版普锐斯今年有可能在国内上市。这也标志着老款普锐斯在

  • 日立推出出混合动力车(PHV)用锂电池

    日立车辆能源公司已开发出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使用的锂电池。

  • 奇瑞A5混合动力车将为北京奥运服务

      7月11日上午,“奥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交车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向科技部及北京市领导交付了50辆搭载ISG、BSG混合动力技术的奇瑞A5轿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奥运科技(2008)行

  • 东京理科大学等开发出高热流冷却系统 可应用于混合动力车和发电机

         东京理科大学将在2006年9月13~15日举行的“日本创新2006_——大学商品展销会”上,展出了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产综研)和东芝联合开发的冷却系统“气泡微细化沸腾冷却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与原来的冷却系统相比,冷却面的冷却性能更高。可应用于混合动力车、家电及风力发电机等。    

  • 新型锂镍锰氧化物改性电池助力混合动力车驶向未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前公布了一项新型电池技术成果,研究人员称,他们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经济可行的新型锂镍锰氧化物改性电池。相比目前的电池来说,新型电池能效高,充放电时间短,价格低,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好,可以很好地满足电动混合燃料汽车的动力要求。  &n

  • 业内人士:中国混合动力车产业化之路还很长

              在油价快速飙升的今天,混合动力车作为“准绿色汽车”,已经成为国内外厂商纷纷竞逐的一种时尚,跻身这场鏖战的巨头们显然有些失去了理性。然而,由于价格的高昂、技术的不完善以及缺乏政府的“援手”,中国的混合动力车的产业化之路还很长。    &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