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年的电力建设高速度,给电力装备制造业带来无限商机,不仅电力主机制造厂订货大幅攀升,电力辅机制造企业也赚得盆满钵盈。
勃勃生机
狭义的电站辅机,是指磨煤机、送风机、引风机、锅炉给水泵、高压加热器,业内人士统称为五大辅机。之所以称为五大辅机,一是可靠性要求高,直接关系到机组运行,并纳入可靠性考核;二是设备制造难度大;三是厂用电消耗大,影响机组的效率。广义的电站辅机,除三大主机以外的电站配套设备均是辅机,涉及到的门类很多。近年来,根据对电站环保的新要求,电站脱硫设备也纳入大辅机范畴。
从价值量上,主机与辅机各占设备投资的一半,其中脱硫设备占到电站总投资的15%。电站辅机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站辅机分会的资料显示,在册会员71个,保守的估计未在册的企业是它的几倍。
去年电站辅机行业经济继续呈现出在高位上运行的特点。市场持续看好,订货额大幅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尽管辅机行业门槛不低,民营资本、外资还是纷纷涌入该行业,若从网络上搜索,电站辅机企业不下几百家,基本是混合资本经济。这些企业更加注重科技投入。2004年,菲达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及垃圾焚烧尾气处理技术装备”项目,并与ALSTOM公司签订引进低压布袋式除尘器技术;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开始引进脱硫装置的空气预热器技术;环球阀门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核电厂1E级(K1、K2、K3)类阀门电动执行机构”;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与ALSTOM等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先后掌握了配套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高压加热器、除氧器、凝汽器的设计技术。
2005年,电站辅机行业热度不减,主要是去年市场订单丰厚,年内交货的项目不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维迎说,企业做大做强靠的是资源整合能力。一个大的企业销售额里10%~30%才是自己创造的。大企业赚钱,很大程度上是靠承担监督责任而赚钱。重点辅机也正在走这条发展道路。面对大量订单,辅机企业早已将“粗活”转移出去,甚至连“精活”也在转移,而且连人也跟过去,为的是确保质量。在电力火红的年代,重点辅机企业得到快速成长,在其周围还形成了一大批与之配套的小企业。有的成为分供方,有的趋向为战略联盟。1~9月,重点辅机生产企业产出指标持续增长。
电站辅机制造业已形成电力装备的子产业,整个产业链条已形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发明显。有业内人士预言,今明两年是电站辅机的黄金年,行业发展接近峰值或登顶。
群雄割据
国内电站辅机行业大体上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主要以大辅机为代表。上世纪80年代,火电建设基本以20万千瓦机组为主力机型,大辅机基本是以进口的为主,国内企业在辅机上经历了测绘、仿制或零部件的国产化阶段。上世纪90年代,火电建设基本开始以30万千瓦机组为主力机型,引进消化国外技术,进入辅机国产化阶段。进入21世纪,火电建设基本以30万、60万千瓦机组为主力机型,辅机企业开始以国外技术为支撑,通过合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经过市场和十几年的运行考验,国产辅机在市场上全线飙升。
由于对电力设备可靠性的高标准,对辅机的品质要求绝不逊色于主机。参与逐鹿辅机市场的主要是原机械部的企业,有原电力部的电力修造企业,还有混合经济的企业。由前两者组成的“国家队”占居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大辅机上显出资源与实力优势。曾经在国内某电厂对垒运行原“机”“电”两家企业的各12台中速磨煤机,成为行业内的故事,可谓成于一旦,毁于一旦。
经过市场考验和拼打,辅机市场基本形成诸侯割据的势态。以磨煤机为例,国内市场需求的是低速、中速、快速3种机型。近十年市场的主流品种是中速磨煤机,以美国技术(HP斜盘式)、德国技术(WPS摆辊式)为母本繁衍和孵化出来的,各有千秋。市场格局基本由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北京电力设备总厂两家企业占居主导地位。其次,还有沈阳、长春的两家参与。据推算,2004年,产出中速磨煤机在550~600台,剔除其他行业所用,大约95%用于电力行业。其次是低速磨煤机。预计今年中速磨煤机的总产量将高于去年。
锅炉给水泵市场虽有三四个生产厂家,但真正占主导地位的仅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它具有国际三家大公司的技术或合作背景,市场位占有率居高。2004年,该厂产出300台左右,到手订单312台;据该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今年1~9月该公司实现销售额达到7.1亿元左右。
电站锅炉风机分为送风机和引风机,技术上主要分为静调式、动调式和离心式3种,国内主要采用前两种技术。除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外,这一领域参与竞争的企业有三四家,优势企业还不明显。
电站除尘设备有众多家参与竞争,技术上基本采用电除尘、布袋式除尘等方式。兰州电力修造厂以电除尘器为主导产品,去年承接合同额5.1亿元。脱硫设备制造企业眼下已是遍地开花,主要是民营加外资、国有资本加外资的混合资本企业。上市公司浙江菲达集团有限公司去年实现订货额27亿元。当年取得3个第一:第一个中标国内4×1000MW机组超超临界机组电除尘设备;第一个中标国内最大的2×300MW机组(内蒙古新丰热电厂)布袋式除尘器;第一个中标国内最大的210MW机组(广东玖龙纸业)半干法烟气脱硫项目。以此可见,在电力环保领域,这种企业发展势头很猛。
除大辅机、脱硫设备外,还有众多电站辅机配套企业默默走自己的路。
渐显隐忧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力供需走向平衡,电站辅机行业经济景气度将见顶。市场资源将会减少,产能的高企与市场资源的不足渐显出矛盾,电站辅机企业当未雨绸缪。
目前,60万千瓦机组特别是超临界、超超临界60万千瓦机组逐成主力机型,技术提升更显得尤为紧迫。国外的超临界机组:参数为24.2MPa,560~5800C;超超临界机组:参数为26MPa,6000C。我国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的标准还在制定中。总之,机组运行压力、温度的提高,带来的变化是连锁的。也就是说,汽轮机蒸汽参数的提高,要求辅机技术提升速度加快。据了解,锅炉给水泵、高压加热器及安全阀、调节阀、旁路系统等等,都面临技术提升的压力,最关键的是解决设备制造所需的耐高温、耐高压的材料及材料标准。其次,辅机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步伐要加快。由于这些年辅机制造技术基本是引进,消化吸收的深度不够,自主开发上更是欠缺。比如,配60万千瓦机组的风机叶轮基本靠进口、动调叶片技术仍没完全掌握,给水泵的芯苞技术等等,也存在依赖进口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从事环保脱硫设备制造的企业越来越多,国内脱硫设备目前多用于新建电厂,未来老电厂改造的市场空间很大,所以人们均持看好的态度。严格说,中国的脱硫设备企业,尚未掌握核心技术,主要是参数的计算。目前,国内企业市场份额的获得基本采用“捆绑”(国外技术支持、国内制造)方式。从这种方式到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需迈过一个很高的坎。
辅机企业还面临着首次市场业绩的“坎”,这是令许多企业头痛的问题。如今产品的业绩已成为入市场门的“通行证”,没有市场(运行)业绩,企业就没有资格参标,拿不到标就自然被拒在市场门外。这种潜规则的弊端是导致不少企业热衷于依赖引进或利用国外技术,而不愿意去搞自主研发,特别是在高投入、高技术的电站辅机行业。而提高辅机行业整体水平,就要从提高辅机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上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