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成为我国建筑业最热的关键词,但也有人指出,我国目前所谓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可持续建筑”都停留在概念的阶段,有良好的意愿却缺乏客观的执行、评估标准,有些“绿色建筑”不免成为“标签工程”。
美国MulvannyG2建筑设计公司(简称MG2)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设计师张铭在上海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绿色建筑可定义为在建筑生命周期(选址、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过程)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最低环境负荷之情况下提供最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适的居住空间,是一个非常复杂、综合的概念,兴起于30多年前的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和评估体系。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标准出现,但至少已经有了“绿色建筑”的社会观念,是一个非常进步的现象。
绿色建筑在欧美的评估标准相当严格,从建材选择、规范性、可操作性等各方面都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规定,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评估标准相信很快就会出台,这对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有序发展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房地产市场评价体系存在误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专家王国刚日前表示,中国现行的房地产市场评价体系存在严重误区,包括均价、空置率、房价收入比等错误的计算,掩盖了市场的真相,影响了决策者、管理者和普通消费者对市场的判断。
首先是房屋均价指数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走势。均价指数只适用于标准化的产品,而房产却是典型非标准化的、个性化的产品,每一套住宅,其位置、楼层、朝向、面积都不同,每一座楼盘,其地理位置、社区环境、商业环境以及学校、医院等配套情况都不同,价值也都不一样,如果把许多不同质的东西放在一起来比较,以均价涨跌看房地产市场趋势,就造成许多错误的判断。
其次是房屋空置率计算方法错误。现在许多地方将经济核算中的库存计算方法简单地套用到商品住宅的空置率计算中,其计算公式大致为:(当年竣工商品住宅面积-当年已销售的商品住宅面积)+当年竣工商品住宅面积。照此计算,2003年房屋空置率是18.38%,已远远超过国际10%的警戒线。而在发达国家中,住宅空置率的计算公式为:(当年竣工商品住宅面积-当年已销售的商品住宅面积)+居民已居住的商品住宅面积。按此计算,2003年底全国各城市实有住宅面积89.11亿平方米,当年商品房的空置量7262.51万平方米,空置率仅为0.82%。
再次,房价收入比计算步入误区。中国简单地以人均收入(或家庭收入)和商品住宅价格进行对比的做法,不符合联合国人居中心的计算方法,由此得出的数据与联合国人居中心的数据也不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