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全世界的光伏实验室也有几百家,一直处于一种高研究、低生产的状态,不乏出色的科研人才。在国内,虽然光伏产业在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大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而且多数是直接引进技术和人才,这个局面直接限制了我国光伏科研水平的提高。
日本从1995年开始就已经实施了政府对光伏发电的补助计划,从而促使日本的光伏产业在后来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几乎占了全球总产量的1/2;德国也出台了对光伏产业的优惠政策,使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德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已经超过全球产量的1/4。从日本、德国的例子来看,在这个领域,政府的推动非常重要。现在,西班牙、美国各州以及其他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始用政策激励的方式大规模发展本国的光伏产业。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政府历来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法》这时候能够出台也是顺应了时代要求,时机选择非常准确,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在能源和环保问题上的态度是明智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屋顶光伏发电工程的主角,上海市政府、江苏省政府等无疑为国内各省的光伏普及做了表率。但有关专家们认为,光伏发电因为成本高而无法与常规能源竞争的时候,政府采用的补贴电价、规定电网企业收购比例等扶持办法,对启动光伏发电规模市场将起到很好的带头、促进作用。
其实,此种方法在国外早就有了先例。2004年,德国实施“购电法”安装了10万个太阳能屋顶;日本采用“补贴法”安装了近7万个太阳能屋顶,并计划到2010年,安装100万个太阳能屋顶;此外,美国加州50%的新建住宅都要安装太阳能屋顶;西班牙、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出台高价收购太阳能光伏电力的政策,鼓励居民安装太阳能屋顶。据了解,“上海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很可能采用日本的模式---初装“补贴法”,这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所在。
国外的实践证明,光伏发电的成本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正在努力突破高成本的制约瓶颈。如果在技术和规模上再有大的突破,中国的光伏产业赶超日本、欧洲等国家将大有可能。有专家预测,在“十一五”期间,很可能会出现国外光伏产业链大规模向中国转移的浪潮,这无疑会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因素。光伏发电有望在30年内成为中国重要的电力能源之一。
中国光伏,由说到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光伏发电开始融入奥运建筑。目前,环保、健康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关注的话题。
清华大学BP清洁能源研究和教育中心主任李钲认为,全球问题是气候问题,但对中国来说,常规的污染是主要问题。据了解,我国虽然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使用国,却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从我国单车油耗量来看,我国平均单车所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20%,比日本高出1倍。不可否认,中国正在一天天地繁荣起来,但同时环境污染也在一天天加剧。全国大多数地区较差的空气质量就是我们依赖煤炭、石油等燃料的恒定指示物。
上海等城市的太阳能屋顶工程,无疑在能源应用方面迈出了很大一步。据了解,仅上海的“十万屋顶”并网光伏系统,每年至少发电4.3亿千瓦时,这不啻为一个天文数字。据相关部门统计,每生产1千瓦时电,大约需要350克左右的煤,4.3亿千瓦时电就相当于给能源紧缺的中国每年节省2万吨左右的煤炭资源。
由深圳市政府投资6188万元建设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它的建成昭示着我国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美好前景。该电站于今年2月开始承建,8月建成发电。电站采用国际上最先进而又成熟的技术,迄今运行状况良好,并通过业主、设计、监理、质检、供电等相关部门的验收。电站总容量达1兆瓦(即MWp,太阳能光伏发电专业术语),年发电能力约为100万千瓦时,运行20年后仍具发电能力。专家们称,这一电站是我国并网光伏发电领域的成功典范,填补了我国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设计和建设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到“十万屋顶工程”的启动,再到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立,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从“说”走向了“做”,把建设“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真正的第一次落在了实处,也是中国太阳能发电普及应用的添彩之笔。
政企结合,大力普及
据了解,在江苏无锡市40千瓦并网发电工程中存在一个“怪”现象:作为示范项目,它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是无锡市科技部门的出资,而另一部分是由排名世界第六的太阳能电力企业---江苏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提供。而且,由于目前中国太阳能电力收购价格政策还未出台,所以它发出来的电将作为示范电力,无需电力公司收购,无偿供入公共电网。
从中不难看出,在我国的太阳能电力收购价格政策出台之前,无锡市等政府部门采用这种与大型光伏生产企业合作的方式,一起来推动中国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普及,可谓用心良苦。
据了解,除无锡市政府的太阳能电力并网工程外,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太阳能行业的领头羊,还是上海“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和江苏“一千个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角。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太阳能的发展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过从上海、江苏等地区的“太阳能屋顶工程”来看,中国太阳能光伏普及的“东风”已经刮起。
锦囊妙计,助推发展
在8月召开的“中国电力论坛”上,美国IEEE协会的高级会员赵建华博士针对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六点建议,以实现光伏产业的高速增长,在国际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
一是有关部委联手,整合各方面资源,制定我国光伏事业的科研、生产、应用和推广方针。
二是在《可再生能源法》获人大通过后,一些更加细化的实施细则应尽早出台。制定强有力的支持、激励政策,扶持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如税收的优惠政策、对研发投资的税收减免政策、强制并网规定等等。
三是加大对光伏科研的投入,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技术和新产品。国际光伏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具有国际权威性的光伏研发中心或者实验室,这对我们参与未来的国际竞争相当不利。以现有的技术为基础,成立一到两个国家级的研发中心是当务之急。同时,在国家的资金投入方面,我们也应该注重投入的效率、目标和时限。
四是培养自己的人才。建议以国内水平比较高的光伏生产基地为基础,加大投入的力度,在科研、生产、设备等方面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争取在3~5年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人才。
五是进一步拓展光伏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开发出新型的光伏应用产品。要加快光伏的并网应用工程建设,要从发展互用系统逐步过渡到发展并网应用系统;光伏发电逐步取代部分常规能源,要有一定比例要求。
六是目前太阳能电池产业链的瓶颈在于高纯硅的生产。希望国家在这一方面建立政策,鼓励投资,吸引外资。目前,投资硅材料生产的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只是初始投资金额太大,加上其他风险,使投资落后于需求。国家的鼓励政策可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从而解决国内硅材料紧缺的问题。
克服障碍,展望未来
光伏发电技术大规模应用面临的障碍有:技术问题、制造问题、电力部门的结构、标准化、融资、安装者的教育和培训及市场意识或公众接受能力。当前需要所有相关各方共同参与,以解决不同方面的障碍。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实验室里的优秀科研成果还是不够的,所有开发的技术解决办法必须能进行产业处理,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我国的光伏电池技术是从60年代发展空间用太阳能电池起步的,地面用光伏电池的生产是从70年代初开始,主要的低成本技术及生产能力则在8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光伏发电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单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达20%,批量生产效率为14%,多晶硅实验室效率为12%。到1999年,我国光伏电池的主要产品是单晶硅电池和非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只限于实验室和中试产品,但在2000年之后,多晶硅产品逐步走出实验室,开始形成规模生产,目前批量生产效率为11%。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
随着科技发展,预计2030年以后发电成本会继续降低。所有技术如晶体硅、薄膜及一些新概念将会在市场上大量涌现。如果新概念得以成功实施,模块的转换效率将进一步提高。最终,光伏模块的能源转换率将达到30%~50%,从而使太阳辐射能可以高效地使用。安装在阳光充足地区的1平方米最高效的光伏模块每年将发电1000千瓦时。到2030年,光伏系统组件将发展成建筑物通用的部件,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标准化的具体应用,几乎所有新建筑都将安装光伏阵列,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未来几十年,传统能源仍将是主要的能源,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不断增加,将发挥重要作用。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水电和地热能将以补充的形式配合供应需求。由于光伏发电具有节约成本的优势,因此,被认为是太阳光照充分时期供应电力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