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9日,上海国际制造技术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此次展会让记者深切感受到,我国机床行业正在千方百计满足汽车工业对机床设备的需求,以期减少机床进口。
专家指出,汽车工业的发展既依赖于机床行业的技术进步,又带动了机床行业的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机床消费的主体,约消费了全社会40%的机床。同时,汽车工业投资的一半以上又用于购买机床,其中进口机床约占80%。
加快自主创新才能缩短差距
专家指出,我国机床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是造成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缩短这个差距。
在展会上,记者采访了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向东。他指着参展的XK2314WT-5X五轴联动龙门铣床和XK715G/3-5X五轴床身式铣床等大型机床说,为加快自主创新,桂林机床与国内外多所名牌大学、科研单位进行了产、学、研的合作。桂林机床和合作单位的教授、专家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开发出五轴五联动数控龙门铣床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自动万能铣头,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桂林机床已经成为我国龙门系列产品产销量最大的厂家。
尹向东指出,今年我国普通机床的产销量明显下降,明年还会继续下滑。但数控机床,尤其是大型、高档数控机床的产销量在今年持续上升的基础上,明年还会继续上升,这个发展势头是挡不住的。桂林机床明年会继续加大大型数控机床的产量,千方百计满足汽车工业对装备的需求。
11月4日上午,齐齐哈尔二机床企业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在展厅举行了产、学、研合作签字仪式。记者采访了刚刚走下签字台的齐齐哈尔二机床企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曲波。曲波说,齐二机与上海交大的合作,主要围绕核电项目进行高新技术的研发。此前,齐二机已与清华大学有着三年的合作历史,与哈工大合作也已进行许多年了。曲波说,高校人才济济,有一大批科研成果。齐二机与高校搞产、学、研合作,就是把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适用技术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齐二机此次展出的TK6920型落地数控铣镗床完全是自主创新制造的。该机床动态刚性设计计算是清华大学支持完成的,代表了我国的最高水平。这台被称为“金切航母”的机床重143吨,高10米,长15米,是国防、汽车、发电、船舶等行业急需的关键设备。
提高精度速度进一步减少差距
专家指出,我国机床行业与国外的另一个差距就是机床的精度与速度满足不了汽车工业对装备的需要。
令人欣喜的是,这次展出的一批最新国产机床令人眼前一亮。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缪颖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刚刚研制成功的纳米精度微型数控磨床。该机床是上机与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合作开发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外圆磨床,是国内生产的精度最高、规格最小的磨床。这台机床的砂轮架进给采用纳米高新技术,机床主轴转速达到每分钟6万转,采用空气密封冷却系统。砂轮采用最小直径可达0.2毫米的金刚钻圆柱砂轮,可满足高精度小孔、槽、台阶面的加工。床身采用整体式大理石、具有精度高、抗震性好的特点。缪颖表示,上海机床厂将瞄准汽车工业对装备的需求,及时开发适用机床和专用机床,千方百计满足需求,并坚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打消汽车制造企业对使用国产机床的担心。
在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台,记者采访了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烈根。他说,凯达机床瞄准汽车零部件行业对高速、高精机床的需求,开发生产了KDTA50、KDTA90立式加工中心和一批数控车床。这些机床的主轴转速达到了每分钟6000转。浙江瑞安一个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一次就买了凯达200台数控车床,这是因为这批机床具有高稳定性、高抗震性的特点,完全能满足大批量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需要。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于忱毅介绍了大机展出的7台为汽车制造业服务的数控机床的情况。他说,大机这次展出的HDS630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主轴最高转速达到每分钟1.8万转,可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的部件,由于该设备的高速优势,上海柴油机厂一次就订购了48台。据了解,大连机床已成为我国汽车装备制造基地之一,已累计为一汽、东风汽车、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汽车企业提供了百条以上的组合机床和柔性自动线。
力争实现柔性自动生产
有专家说,我国某机床厂生产的无心磨床需要4个工人伺候,才能正常生产,其中两个人负责上料,两个人负责把加工完的工件卸下来。这样的机床怎么能够适应高自动化生产的汽车工业的需要呢?
此次展会,记者在上海冲剪机床厂的展台前看到了一台机器人。这台机器人忙个不停,一会儿用它灵巧的手臂把待加工件拿到数控折弯机前准备加工;几秒钟后,又把已加工完的工件取下,整齐码放好。这台能上料下料的机器人配合这台数控折弯机,基本实现了无人生产。据介绍,这台KUKA机器人应用潜力无限,不仅能承担整个零件的折弯工序,还能进行模具更换以及剪切、焊接和打磨等多道加工工序。
看到这台机器人,仿佛使人看到了我国机床行业的希望。为汽车工业提供大批整条柔性自动生产线的愿望不久就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