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曾经被认为是洪水猛兽的核电,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欧美国家被冻结30多年的核电计划纷纷解冻。而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也正在由“适度”转向“积极”。
核电投资高峰
即便与长期停滞不前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核电发展依然落后。
目前,中国核电只占2%,已建设的核电站只有4个,11个核电机组,其中有9个已建成投产,江苏连云港两台核电站目前还在建设中,共870万千瓦的核电总装机容量。而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共建造了437个核电站,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的16%(见图1)。
根据2020年中国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估计,国内约需发电装机容量为8亿-8.5亿千瓦,但目前已有装机容量仅为3.5亿千瓦,按水电资源已探明储量和以天然气与煤为燃料的火电最多可提供的装机容量计算,将会有3200万-4000万千瓦的缺口。
目前,中国能源的布局很不平衡,从发电结构看,煤电约占74%。若电力需求再翻一番,每年用煤就将超过16亿吨,而长距离的煤炭输送将加剧环境和运输压力,使得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每年分别新增500万吨和5326万吨以上。另外,水电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开发难度相当大。而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遇到核心技术的瓶颈,其使用成本极高。在未来的30年内,这些新能源不具备成为我国主力能源的条件。高效率、高清洁的核能无疑将在解决中国电力缺口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特殊角色。
2005年3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动核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下一步配合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首先发展的就是核电。中国核电发展的最新目标是:到201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到2020年前要新建核电站31座,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为达到这一目标将意味着,国家今后每年需新开工建设两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需要总投资5000多亿元。
近期继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广东核电集团(下称“广核”)两大巨头之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首个核电项目有望获批立项。中电投首批筹备的核电项目包括大连和烟台两处,但据目前项目审批进展状况看,大连项目首先立项更为乐观。该项目一期投资预计人民币200亿元,选址在大连瓦房店红沿河一带,由辽宁核电有限公司联合广东核电集团运作。
100亿元设备市场
核电设备主要包括核岛设备和常规岛设备等。核电设备制造业壁垒和行业集中度较高,呈现垄断竞争状况。
世界上主要的核岛设备制造企业包括俄罗斯核电建设出口有限公司、法国法马通公司、美国西屋。主要的常规岛设备制造企业包括阿尔斯通、GE、西门子、日立、东芝和三菱重工等传统的电站设备生产企业。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开发、设计和建设30万千瓦级和60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能力,但在100万千瓦级核电站的技术、设计与设备制造等方面尚处于开发研究阶段。
目前,国内取得生产核电设备许可的企业数量不少,如一重、二重、哈尔滨电站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等等。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在核岛设备和常规岛设备上都具有较强的优势,而相比之下,哈电集团在核岛设备上实力较弱,在常规岛设备上可以和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并驾齐驱。
国产设备虽然有性价比的优势,但在中外竞争中处于弱势。据统计,目前建成和在建的870万千瓦核电机组中有720万千瓦设备分别从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进口,而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核电站只有秦山一期30万千瓦和秦山二期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
为了扶植国内厂家,在核电设备招标时,国家要求外方必须与中方同行组成联合体竞标。为此,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分别与法国法玛通和美国西屋电气组成投标联合体,共同竞争中国的核岛设备市场,哈电集团和GE结成投标联合体,东方电气集团和阿尔斯通结成投标联合体,上海电气集团和西门子组成投标联合体,共同竞争国内的常规岛设备市场。
通过组成联合体招标及与同行跨国公司组成合资企业招标。中国的核电设备公司将充分享受国内核电建设带来的机遇。
在国内已建成的4个核电站、11个核电机组中,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主要是由上海电气集团参与,而岭澳核电一期主要是由东方电气集团参与。其中岭澳核电一期工程的两台百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就被东方电气集团的投标联合体斩获,秦山二期两台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被哈电集团的投标联合体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