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不是单纯减少能耗总量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场全球能源危机,加快了人们对于“建筑节能”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对于我们提倡的节约型社会来说,“建筑节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从Energy Saving(能源节约)到Energy Sustainability(能源可持续利用),建筑节能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旭教授说。
“节能是永恒的主题。但我想强调的是,建筑节能不是单纯的减少能耗总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应当是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徐文华一针见血地指出:“实际上,有许多在我们身边的能源被白白浪费掉了。”
徐文华的话恰好吻合了一部法律出台的意义。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6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国家今后将运用一系列杠杆措施,鼓励加大这些能源的利用效率,不让它们被白白浪费掉。
由此看来,“建筑节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被大大延伸了。正如张旭和徐文华所言:“衡量建筑节能要从它整个生命周期入手,每个阶段都用不同的技术来达到节能的效果。以前我们一说起建筑节能,好像就是指减少建筑在运行时的能耗,其实节能的理念要提前到刚开始建造的时候。”
“整个建筑节能要贯穿在从规划选址、建筑材料、系统设备到后期物业管理的过程当中。”龙惟定说,“真正在建筑运行阶段消耗的能量并不多,工业上生产1吨钢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一间18平方米的房间1年采暖所需要的能耗量。尽管我国南方地区空调的普及率达到96%,但其中有28%左右的家庭在冬天从不开空调取暖。”
冬天在家里穿着棉袄哆哆嗦嗦并不是建筑节能所提倡的东西。“建筑是一种服务体系,我们要倡导的是一种在保证室内舒适度基础上的建筑节能。”张旭的话很具有学术代表性。
推广“建筑节能”,政策杠杆很重要
上海市政府花大力气建造这么一栋生态示范楼,其意义或许正在于它的“示范”功能。上海建科院生态建筑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生态示范楼实际上是一个研究平台:“我们把一些生态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在一个建筑上进行集中整合和综合展示,给房产开发商和投资商提供一个实际应用和运行的数据,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部分节能技术运用到今后的建筑中去。”
但问题是,建筑开发的投资商并没有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格限制和监督。李峥嵘认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无论是建筑的设计、施工还是设备材料的选择,都取决于投资商的决策。由于节能建筑的建设成本比一般建筑要高出13左右,虽然设计师、设备商等可以向投资商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在投资商手中。
李峥嵘透露,在上海市建委节能办公室、标准化办公室、同济大学以及美国能源基金会的共同主持下,《上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先于国家标准正式颁布,这也是上海市政府为建筑节能领域制定的政策杠杆,将在建筑节能的推广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