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8%到20%,尽管看起来比工业能耗要低很多,但它的增长空间和增长速度会很惊人。如果不在建筑节能上下工夫,那后果不堪设想。在此背景之下,一栋生态建筑示范楼在上海诞生。
屋顶上铺着太阳能光电板,北边的屋子也可以有自然光直射,用过的废水处理后又返回到建筑体内循环使用……坐在中央控制室里,一摁按钮,建筑外墙体上自动控制的外遮阳百叶窗开始工作……这个建筑的综合能耗为同类建筑的14,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
就是这栋矮矮的3层建筑,3月28日将在北京的国际智能和绿色建筑研讨会接受由建设部颁发的“首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这栋生态建筑示范楼,坐落在上海闵行区的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科技发展园区内,占地面积905平方米,建筑面积1994平方米,高17米。这是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生态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集成”的示范工程之一,由市建科院组织建筑相关领域的12个交叉学科团队协同完成。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8%到20%左右。”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龙惟定教授长期从事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他认为,“尽管这个比重看起来比工业能耗要低很多,但是它的增长空间和增长速度会很惊人。如果我们不在建筑节能上下工夫,那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此,去年年底,国家推出《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今年3月10日,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向各省级建设单位征求对《住宅建筑规范(暂定名)》(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而到明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正式实施。
从“庙堂”到“江湖”的举动,引发了人们对“建筑节能”的全方位关注。
未来节能建筑:不是小学生写科幻作文
“我们不是小学生写科幻作文。”听到笔者要求对未来节能建筑作畅想,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暖通空调及燃气研究所所长张旭连连摆手,“如果真要畅想,小学生们能想得更好。”
学者的畅想不免带着深刻而谨慎的研究味道。
同济大学热能利用及空调制冷研究所副所长徐文华教授说:“未来的节能建筑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材料的传热性能要低,窗墙比———也就是窗占整个墙面面积的比例要合适。另外,在中国人习惯的集中式住宅小区里,应该尽量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这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好办法。”
张旭教授显然对住宅小区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加感兴趣:“节水是建筑节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应该对住宅小区尽快实行分质供水,即饮用水和其他用途的水分别用独立的管路供应;排水按质分级处理,梯级利用,特别要加强中水回用,这样不但节水,而且节能效果明显。”
徐文华教授对未来节能建筑的环保性也提出了看法:“未来建筑的房屋结构一定要充分考虑自然通风的问题,在选材上可以考虑多用自动变换的透光板增加采光效果,还可以进行屋顶绿化等。”
而同济大学建筑节能评估研究室主任李峥嵘副教授则提出,要运用在部分地区已经投入使用的多方向旋转窗,“未来的节能建筑应当有一个可自动调节的系统,根据四季和生态环境等变化,随时调节自身的运行状况。‘建筑节能’的概念是因时因地制宜的,每个地区的措施是不一样的。”
“未来的节能建筑应当实现热电联产、采用先进的燃料电池等等,但是我要强调的还是窗的问题,这是所有房屋建筑中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我们应该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采用塑钢中空作为窗结构材料,它的优点是低辐射,同时保温性能也很好。”龙惟定教授介绍,“国外目前已经有了一种‘零能耗建筑’,它自身有一套能源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取进能量和产出能量的基本平衡,我国也应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从墙面保温到窗口采光,从太阳能供热到循环水处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节流’似乎更加重要,因为新能源的开发推广需要很长的周期,当务之急是尽快把现有的能源很好地利用起来。”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表明了这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