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李卫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基地,我们还要让中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应用市场。
"永磁材料产业早期在全球呈三足鼎立格局,我国和欧美、日本各占1/3。但发展到现在,我国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世界上70%~80%的产品都是我国生产的,目前产量还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李卫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
国家"863"计划项目"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和表面处理关键技术",于2001年正式启动,在功能材料领域里,该项目获得的支持力度最大。对此李卫解释,主要原因在于稀土资源在我国所处的战略性地位。
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邓小平曾经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在全世界已探明的4500万吨稀土储量中,我国就拥有3600万吨,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80%。从"六五"开始,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开发和扩大稀土资源的应用。李卫告诉记者:"在稀土的应用中,稀土永磁被材料界公认为是应用最成功的一例,目前已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的程度。"
目前,我国稀土钕铁硼磁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音响以及磁化器、永磁电机、传感器、磁联轴器、磁选机、电度表等器件。而"863"计划"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
项目成功开发出的高档烧结钕铁硼磁体,更在关键技术环节取得了突破,作用领域十分广泛。李卫介绍说:"该项目制备的高温磁体在500℃时性能达到了9.6MGOe,居国际领先地位。在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的力学特性、耐氢特性、速凝薄带成分偏析、磁体时间稳定性机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各种异性磁体的制备材料微结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除了民用以外,我们研发的高性能稀土永磁产品也成功应用在国防领域,比如最新战略导弹的惯性平台力矩电机,'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惯导系统、推进系统中。还包括轨控发动机用电磁阀、舰艇的控扫雷系统以及导弹的核心部等等。"
据介绍,我国从事与稀土相关研究的企业有200家左右,各大高校、主要的研究所都在进行相关的工作。在"863"项目中,共有9家单位共同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形式。说起国内如今的产业发展,李卫显得非常自信。他说:"过去,我国在这一产业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研究,许多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而且研究很分散,造成了很多重复和浪费。进入这项"863"课题后,我们更注重技术上的进步,把重点放在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上,而且分工明确,以效益为目标。经过了"十五"这5年,我国的整体研究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产品的含金量也提高了。"说着,他拿起一小块磁体问记者:"你小时候玩过吸铁石吧?"记者点点头。他说:"我们现在做出的产品磁能比普通吸铁石高10倍,节约了大量资源。北京大学以杨应昌院士牵头的钕铁氮永磁材料研究组,建立了年产能力50吨至100吨的1∶12型氮化物磁粉中试生产线,可以稳定生产氮化物磁粉,性能远远超过国外研发的水平。"
如今,我国已经拥有8条千吨生产线,产品由原来的中低档提升为中高档,新增产值近10亿元,全球销售收入由最初的20%升至40%。李卫告诉记者:"前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是1.7万吨,去年达到2.5万吨。预计10年内没有其他材料能替代。"
不过,当前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他说:"当前最大的难点是没有政府部门统一管理。从国家'863'计划的带头作用来说,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对国内产业给予技术方面的引导,但我们的技术只适合大规模企业,那些小的、比较分散的民营企业却不适合。另外,在装备改进、一些原创性技术的开发和市场牵引等方面还需要加强。"他表示:"国内已经认识到了稀土这一战略资源,但还没有完全发挥出这一优势。怎样更节约、更充分地利用,这些方面都有待提高。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了,我们还要让中国变成最大的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