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海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建立起以“电子海关”、“电子口岸”、“电子总署”为主要标志的中国海关信息管理系统,从建立“电子海关”到建立“电子口岸”,再到建立“电子总署”,海关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海关的执法水平和管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实施电子通关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实施电子通关改革是海关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推进通关业务改革,实现机制和手段创新的一项重要措施,电子通关改革不仅仅是通关监管作业手段的简单改变,而是对海关通关监管管理理念、作业模式、流程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通过突破传统监管理念,将监管的时空“前推后移”,充分体现守法便利导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简化纸质单证审核的工作环节,减少纸质单证处理的工作量,打通通关“瓶颈”。
从海关内部来看,随着H2000通关管理系统在全国海关的全面切换,全国海关通关作业系统集中式管理的条件已经具备;从海关外部来看,中国电子口岸建设不断完善,与海关、商务、质检、外汇、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的电子数据联网交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电子通关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
电子通关改革的总体思路
电子通关是利用中国电子口岸及海关H2000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改变以往进、出口企业递交书面单证报关的做法,实现海关与企业及相关单位联网,企业网上申报,海关对电子数据进行无纸审核、验放处理的作业模式。这次电子通关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通关流程中凡是可以实行无纸作业的环节,全部实现电子化,使得大部分的企业、货物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过关,完成海关的各项手续,投入生产或市场。
电子通关改革将是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以风险分析条件下的风险评估、参数控制、分类处理为手段,以企业“守法便利”为导向,以海关通关监管作业无纸化为基础,为守法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和报关企业提供一种普遍适用的便利的通关方式。
与传统纸面单证的作业模式相比,电子通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简化通关环节,资信好的企业报关单电子数据经审结后,直接验放报关货物。二是通关全程电子化,海关在通关过程中不再收取、审核纸质单证,而是通过与企业联网实现数据审核、信息验放,事后集中补交书面单证。通过海关监管工作前置或后移,最大限度压缩通关时间。
电子通关改革保障和实施步骤
海关下一步推进电子通关方式的改革设想,主要是在积极与口岸有关检查检验和管理部门进一步协调推进管理数据共享、联网核查工作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扩大适用范围,并把多种海关便利措施纳入电子通关方式,整合为更加规范和便利的海关基本通关模式,争取在几年内使其成为进出口企业普遍适用办理海关手续的基本通关方式,使中国海关的通关作业改革向前再迈进一步。力争在1至2年内,逐步解决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扩大电子通关应用范围,推进新旧模式的此长彼消。逐步将电子通关作业模式推广至全国海关,使电子通关成为中国海关的基本通关作业模式,为合法、守法进出口企业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