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钢材市场的硅钢片,特别是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片,因国内产能放大,市场竞争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博弈阶段,并趋向"白热化"。
"白热化"的表现为:国产中低牌号无取向冷轧硅钢片价格竞争"刺刀见红"。如50WW600(原牌号50W470)市场成交价为7500元/吨左右;B50A-470(宽度1000m/m)为7450元/吨左右;50W470(宽度为1200m/m)仅为6550~6600元/吨左右。同一品种,同一牌号,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的价格差异如此之大,是以往几年所罕见的。
进口中低牌号冷轧电工钢与国产中低牌号冷轧电工钢竞争更加激烈。从数量上看:今年1~7月,国内冷轧硅钢片产能达106.8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19.14万吨,增幅达46.6%。国产冷轧硅钢片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而进口硅钢片今年1~6月仅为66.6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去年1~6月为90.79万吨)净减24.12万吨,跌幅达26.57%,市场占有率处于下风。其原因一是国外产品报价较高,风险增大。二是无价格优势。为了迅速出货,M470-50A(斯洛伐克产)成交价仅为6200~6300元/吨,出货速度相当缓慢。
国产冷轧硅钢片中的让步产品,即协议品、试车料、利用材与国产冷轧硅钢片正品开展竞争。由于让步产品比正品同品种、同牌号、同规格要低数百元/吨,价格有一定优势,适应了中小型电机、电器生产企业消费层次的需要。因此,让步产品销售较为红火,出货速度不比正品慢。
冷热轧硅钢片吨价差正在缩小,以冷代热市场化运作速度加快。随着中低牌号冷轧硅钢片国内产能的增大,冷轧硅钢片行情已全线回落。以50WW800为例,8月23日市场成交价为6100元/吨,与3月涨至9400元/吨的天价相比,每吨下跌了3300元/吨左右。热轧硅钢片DR-5103月为6600元/吨,8月23日挂牌价为5800元/吨,每吨下跌了800元/吨左右。3月,冷热轧硅钢片吨价差为2800元/吨,至8月,两者之间吨价差缩小至300元/吨。这说明,吨价差缩小,意味着市场化运作迫使热轧硅钢片生存空间正在缩小,以冷代热速度正在加快,明年肯定是淘汰热轧硅钢片关键的一年,决战在所难免。
下游企业对流通服务要求高标准。由于下游企业采购行为是多批次、少批量、小库存,往往是上午采购,下午就要送货,有的企业还向流通商提出大卷分小卷、纵剪横切等一定的技术要求。显然,流通商异地易货交易传统经营模式已受到挑战,流通商应以流通加工手段开展现代物流配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