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
“就这样做下去”,其实意味着始于2002年的电力改革大大走样!
国家电网公司组建新源的想法显然不只是“保值增值”,更多的是对于发电领域的“依依不舍”,意图在发电领域再展宏图。在今年7月21日召开的新源公司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公司的工作计划——2005年的利润目标是3.5亿元,争取达到5亿元,销售收入争取达到125亿元。
根据新源公司的筹建文件,未来的新源定位在“新能源”的开发建设上,其远期目标是“加大开发建设和经营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节能环保电站项目、经营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发建设完成的项目资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提高整体能源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新源公司旗下的资产中,除了九家在厂网分开时保留的发电厂,还有三家在2002年后新建的发电项目,其技术水准相当领先,且均是“巨无霸”级工程。其中位于河南省辉县市的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宝泉抽水蓄能电站2003年3月开工,计划2009年9月完工;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则于2003年8月开工,计划2005年完工,目前有300万千瓦的机组将在年底前投入发电,另有600万千瓦的机组在筹建中。
此外,山东烟台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示范工程使用的是国际最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于2003年开工建设,计划2006年投产。
在电力业内人士看来,2002年电力改革启动之后,“理论上”国家电网公司就不能再投资发电项目。那么这三个项目是如何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立项的呢?《财经》调查发现,这三个项目的立项工作在厂网分开之前即已完成,原来由国家电力公司投资,但在厂网分开时并未移交给五大发电集团。
完全可以想知,在拥有了垄断的电网资源后,国家电网公司藉新源在发电领域大展宏图是完全可期的。而电网公司对于发电依依不舍,当然也有显著的利益动机。
资料显示,在“厂网分开”之前,原国家电力公司的利润总额中,来自电网和供电部分的营业利润仅占30%左右,另外70%都来源于投资发电的收益。改革之后,电网企业的利润急剧摊薄,渐至亏损边缘,电网职工收入也受到影响;而随着电力供应紧张,电网新建和维护费用增加,更加大了电网公司的资金压力。电力体制改革进展迟缓,也影响了国家对电网公司未来的资金投入与安排。在此情况下,重新投资发电被视为“突围之举”。
然而,电网公司是电力市场的惟一买家,一旦“厂网一身”,则利益冲突顿显。例如,留在电网公司系列的江苏徐州发电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亏损企业。今年5月新源公司正式入主之后,其上网电价也从原来的0.20元多调整到0.32元左右。如此调价对公司盈利固然是关键之举,是否公平合理却有待考量。如此局面,也使电力监管更加举步维艰。
“新贵”迭出的背后
作为电力改革后的变异,“厂网一身”重现,不止于国家电网公司之新源一家。
事实上,尽管以“厂网分家”为标志的电力改革已经推行了近三年,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各省级电网公司目前仍沿用原“省电力公司”的名称,已通过多种方式大量涉足发电领域;或电网公司直接投资,或通过各种旗下“多种经营”企业职工持股公司进军发电。贵州金元、江苏苏源、山东鲁能、四川启明星等均已成为当地发电企业中的举足轻重的“新贵”。
这一现象在2002年电改之前已经出现,全国领域大范围完成“厂网分家”之后,省级电网公司们借助电力紧缺形势,重回垄断格局下的“厂网一身”愈演愈烈。这些公司的控股方多是各省电网公司,股权背景除了部分国有电力资本,当地电网公司员工持股占有很大比例。
目前,相当一部分多种经营公司已经或正在完成产业链的整合。如贵州省金元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元)便是一家依靠电网以“垄断寄生”方式发展起来的发电集团,国有电力职工持股近100%,省电力公司(即网公司)总经理兼任掌门人,其发电量已占贵州省同期总量的近1/3。在《财经》披露其在电网庇护下私有化的事实后,其总经理向德洪才辞去贵州省电力公司的领导职位,同时由地方国资委出资成为大股东,但大量电网职工的股份仍保留在金元公司内,并未完全摆脱与当地电网公司之间的干系。而四川著名的“启明星系”,旗下投资控股的众多发电厂也实行职工持股,与四川电力(即四川省级电网公司)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宁夏自治区电力公司的“多种经营”企业英力特电力集团则持有宁夏发电集团有限公司30%以上的股权,宁夏发电负责自治区内两个千万千瓦级电源项目的规划与前期工作。
江苏苏源集团也依托省电网公司背景而高速成长。该集团虽是省电力公司分离出的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实际上在发电项目投资巨大,投资了江苏发电有限公司、苏州苏源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张家港苏源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昆山苏源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等。
云南滇能(集团)控股是由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及集团公司基层单位集体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多种经营公司,下有云南新源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柴石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发电企业。
此外,电网企业也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控股发电企业。2002年5月,四川省电力公司通过持有岷江水电(深圳交易所代码:600131)第一大股东阿坝州水利电网资产经营公司100%股份的方式,间接持有岷江水电28.61%的股份,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山东省电力公司(即电网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山东省鲁能集团,拥有并管理黄台、莱芜、聊城、沾化、运河、临沂、烟台等大中型发电企业,是山东省四大发电主体之一。
2003年8月,国资委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此后,对已经发生的投资行为如何规范,国资委一直在酝酿相关的方案,但迄今仍未出台。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资委内部有两种声音。第一种方案是要求电力企业职工将投资在发电项目的股份全部退出;第二种方案则要求电网企业的领导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领导人员和调度、财务等关键岗位人员不能持有发电项目的股份。目前两种意见仍相持不下。
电改处在“十字路口”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等2002年底陆续挂牌成立,中国的电力改革完成了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厂网分开”。然而,一批电网企业重新“突围”回到发电领域,尤其如金元这样的职工持股公司,将电网公司职工的利益与发电企业紧紧捆绑到一起。有识之士指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走到“十字路口”。
大唐集团公司发展计划部一位负责人认为,如果电网企业利用各种曲折的方式参与投资电厂,容易形成新的垄断。“这在目前电力紧缺的形势下或许看不出来,但到电力过剩时期就很容易造成不公平竞争。况且这跟当初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路是不一样的,会影响到下一步竞价上网的改革。”
根据2002年国务院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电力体制改革分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输配分开、输送分开”(电力输送和销售分开)等几个步骤;通过“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竞争供电”,最终建立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
从目前改革进展看,第一步如期进行,2002年12月国家电力公司拆分成七个公司,即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国电、华电、华能、中电投资和大唐电力五大发电集团。2003年3月国家电监会成立,开始履行电力市场监管者的职责。
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的时间表,2005年以前的目标是“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现竞价上网”。“厂网分开”之后,首先要进行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进行竞价上网的试点和完成电网公司主辅分离的改革。
然而自2003年以来,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慢了下来,时间表亦被拖延。在电力紧缺的情况下,主管部门担心引起电价大幅上涨,不敢大范围推进竞价上网的改革;“主辅分离”的方案也因电网公司和地方利益冲突迟迟没有出台最终方案。
“电力体制改革,包括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这些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虽然厂网分开了,但厂网分开的实质性问题并未解决。由于电荒的影响,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停下来了。”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评论说。
“由于电荒,人们关注的重心似乎放在了解决缺电问题,但是改革停滞的原因不止于此。目前改革遇到了争论,特别是原来计划去年推行的电价改革争议最大,已经止步不前。”另一位资深电力专家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推动者。”
2003年3月成立的电监会曾被业内寄予厚望,但定位不明、执法无据的尴尬延续至今,且一落生就陷于与发改委的分权之争中。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专家周汉华在电监会成立之前就呼吁,必须通过立法建立电力体制改革和新机构的权威性,否则电改很难推进。现状正验证着这种判断。
另一方面,贵州金元、四川启明星、江苏苏源等职工持股企业已既成现实,新源继续持有和新建发电资产,显然也有悖于“厂网分开”的改革方略。但在主管部门的缄默中,“倒逼”态势正在形成,电改下一步何去何从,业内人士多忧心忡忡。
一位当年曾参与电力改革方案设计的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是包括发改委、电监会在内的主管部门统一认识,尽快解决电网公司重新进入发电领域的问题,同时明确下一步的电改方向,排除一切阻力尽快推动,否则中国的电力改革将“毁于一旦”。
近日,《财经》就新源问题向国家发改委、电监会提出采访申请,但至截稿前未收到明确答复。电监会新闻处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新源问题非常敏感,主管领导还在考虑之中。”
一位接近电监会高层的消息人士告知记者,电监会有关领导得知国家电网公司成立新源一事时,已明确表示反对;但是电监会的职责只是监管电力市场,电力行业的准入之责,仍系于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