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履带式行走是建筑机械主要行走方式之一,是建筑机械中使用金属最多而价格很高的机构之一,同时由于它磨损剧烈、更换十分频繁,所以履带行走机构的修复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必须采用社会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同时亟需抓紧修复设备和修复工艺的开发研究,以尽快适应这一社会化生产之需,因此对建筑机械履带行走机构的修复开展讨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卡特被勒产品北京综合服务部在履带机构修复方面具有较长的历史,同时在修理数量和修理质量方面都具有优势。他们在参阅大批统计资料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文指出:购置履带机构新品需时6-12个月,而修复工期只需1个月,从而可大大提高机械的利用率;修复成本只有购置新件的20%- 40%,而修复后的使用寿命可达新件的80%,因此说明从事履带机构修复工作可为用户和修理企业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履带机构磨损达到使用极限时,在其主要零件——“三轮一带”的表面只磨去3-27mm,此时磨损失去的全属只占“三轮一带”总质量的10%以下。如果采用更换新件的办法,就意味着为了这磨损失去的 1%-10%金属丽舍弃其余 90%- 99%还可以使用的金属,这实在是不经济的;如果采用修复的方法,就可以把这如%- 99%的金属再利用起来,这显然是很合理,因为这些金属材料从采矿、运输、冶炼、加工到成品要消耗无数的能源,要产生数不清的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1999年 9月召开的全国第九次机械维修学术会议上有不少专家著文指出, ZI世纪的机械维修模式应该是绿色机械再制造工程,同时指出“机械维修的根本特征是现有设备的再利用,它具有节能、节材、节约资源,特别是减少原材料初级加工等重要特点,具有天然的绿色工程的特性”。
而传统的作坊式维修生产作业方式无法与之相比,只有按照现代化机械制造的的流水作业方式来改造机械维修行业,绿色工程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三轮一带”的修复由于其生产量大、效益明显、工艺成熟,特别适合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模式,并且已经有成功先例,可以作为我们推行绿色机械再制造工程的典型案例加以推广。
由此可见,履带机构的修复不仅可以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是推动绿色机械再制造工程、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的典型技术改造项目,应该加大开发研究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全面推广。
2 应该按专业化的生产方式组织
早在70年代,许多大型工程机械修理厂都开展了履带机构的修复工作,其中设备相对比较完善、工艺相对比较合理、业务开展相对比较稳定的有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机械修理厂和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机筑处修理厂等。
他们采用电动扳手拆装、埋弧堆焊修复、火焰表面淬火等工艺,但限于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这些修理厂几乎都只修复本厂承修的建筑机械的履带机构,因而修复任务很少,同时修复件的寿命不十分理想。80年代以来,由于施工任务高度分散,而机械维修的市场化发育不够,这些大型机械修理厂自身日渐萎缩,履带机构的修复行业也随之日趋消亡。
8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工程机械专业厂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组建了几个维修中心,其中都包含了履带机构修复车间。这些修复车间都配置了国外进口、专用的修复设备,采用了先进、成熟的修复工艺,修复质量很好,修复件的使用寿命接近新件寿命的 80%,价格也合理,所以生产任务很饱满,在北京的维修车间甚至常见到远从新疆送来修复的:‘三轮一带”,这标志着履带机构修复业开始兴旺。
这一衰一兴说明履带机构修复行业是有生命力的,其差别只在于生产组织模式。只要按照专业化、社会化的模式,并且努力提高修复质量就能变衰为兴。但是,仅仅这几家修复车间,不论其生产能力和分布范围都远远不足以满足遍布全国建筑机械的修复行业的需求,为此建议各大型机械修理厂或建筑机械经租公司抓紧组建履带机构修复车间,肯定能为社会和自己创造良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