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近6000万的横山桥污水处理厂日前奠基,投资方是背景深厚的上海同济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其以“建设-经营-移交”的BOT模式,获得25年经营权,期满后移交给横山桥镇政府。
这种借力双赢的BOT治污模式正在武进大行其道。从稍前已开工的牛塘、前杨污水处理厂,到近期将开工的横林、漕桥等污水处理厂,巨资投向市政污水处理工程,投资者的目的是从中“淘金”。同济环保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孟建平介绍,项目建成后的若干年内,公司通过向排污单位收取污水处理费等形式来收回投资,以此维持该厂的日常运行并获取适当利润。他表示,横山桥污水处理厂将于明年初投入运行,预计10年左右可收回投资。
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大力推行BOT治污模式,武进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全区经济总量在近3年里成倍增长,排污总量日益增加,区域水环境面临严峻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显示,全区在枯水期间的最大COD容量为1.46万吨/年,大大超出了实际排放量。“BOT治污模式,实则是全区一项战略决策。”区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此举改变了污水处理项目长期由政府出资建设,再由隶属于政府的事业性单位负责运行的模式,把单纯的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主导的市场行为,不仅不要政府出一分钱,还可以迅速提高污水达标率,扩大环境容量。
区环保专家则表示,BOT模式是目前解决污水处理难题的最佳方案,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转嫁了项目风险,还有利于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市场化运作,环保部门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职能,以前对每个企业的排污情况都要管,现在只要盯准污水处理厂这个“总阀门”。
对蜂拥而至的社会资本,武进敞开怀抱,营造近悦远来的招商氛围。该区日前出台专门的奖励政策,对新上马的污水处理项目,按技术含量每万吨给予100-200万的奖励。位于遥观的前杨污水处理厂,是由当地企业家集资建设的,已得到100万元的奖励资金。
BOT治污模式的推广,使武进在没有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迅速扩大了环境容量,赢得了发展后劲。目前全区已有4座污水处理厂,加上在建和扩建的5座污水处理厂,明年的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8.8万吨/天。该区列入国家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重点工程的建设,也由此进入了全面冲刺阶段。
(常州日报 张晓晖 马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