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顶峰投资有限公司正处于和潜在买家接触的敏感时期,而之所以决定出手是因为其大股东美国联合能源(Alliant)已决定退出在中国电力市场的所有投资。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电力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联合能源的此次退出被视为2004年以来外资退出中国电力市场的最后案例。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进入和退出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联合能源抽调资产
联合能源表示,公司董事会已批准出售其在中国的投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公司希望致力于发展其核心的美国国内公用事业;二是其在中国的投资资产持续萎缩,希望尽快转手以套现。
联合能源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能源公司,已有百年发展历史,总资产达170亿美元,年收入为80亿美元,拥有火电、核电、水电、天然气、电网、热力等资产。1997年,联合能源为开拓中国电力市场专门在新加坡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太平洋顶峰,专司在中国电力市场的投资。后来,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也对太平洋顶峰进行了投资。
最新数据显示,太平洋顶峰目前在中国共拥有10家电厂,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5省,总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资产总额达4亿美元。
今年第二财季,联合能源的中国资产估值持续缩减,截至3月31日的估价仅为1.9亿美元。因此,该公司计划将其中国资产大部分收回国内。记者了解到,仅6月份联合能源就从中国收回了1930万美元现金。
煤电联产企业亏损严重
太平洋顶峰此前的公开数据显示,其在中国的总资产将近4亿美元,但联合能源目前公布的估值仅为1.9亿美元,两相对比触目惊心。尤其是太平洋顶峰的电力投资一直保持稳健政策——通过仔细甄别,选择具有可靠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来化解风险,事实上其在中国也的确选择了热电联产电厂作为主要投资项目,以此规避行业风险。
热电联产,即在生产电能的同时以热水或蒸汽的形式对外供应热能,在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但太平洋顶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共关系经理徐海虹称,2004年底,该公司在河北、河南和山东3省的7个热电联供企业中“四亏三平”,之前的几年这些企业都一直盈利。公司将亏损归咎为政策扶持不到位和煤炭价格的大幅上涨。据悉,自2002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急速上升,运输费用大涨,使得上述企业成本剧增,仅2004年一年该公司因煤炭价格因素增加的成本就达人民币1亿元。
方正证券的电力行业分析师袁海说,对于煤炭发电企业来说,这其实是个普遍现象。目前,热电联产企业几乎全在亏损。虽然该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但地方政府并没有对其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在电力上网、调度、电热价格和煤炭供应等方面也没有具体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另外,迫于财力因素,很多地方的供热费经常收不上来,即便煤电联动政策出台,也只是电价得到了调整,煤价仍在高位徘徊,在多数情况下,热电厂并没有因为供热得到它应得的基于“以热定电”的价格补偿。正因如此,热电联产事实上成为了一种欠缺政策保障、背离市场规律的高风险、低回报甚至无回报的行业。
业界观点
外资电力企业享受国民待遇
目前,我国对外国电力资本的态度基本上是,其享受国民待遇,不设限,也不会有特别优惠政策。国家电力公司动力经济研究中心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柴高峰认为,像美国联合能源这一波外国电力资本的退出,基本上可认为是过去招商引资时代外国电力资本的终结。一方面,我国的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尘埃落定;另一方面,电力竞价上网政策实施之后,未来的电价走势不明朗,国家正在控制电力建设。因此,在外国资本没有找到新的盈利模式的时候,这一波招商引资拉动的外国电力投资浪潮已经结束,在外国电力资本大规模进入之前,的确会出现一个投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