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高档次产品缺乏
提到去年夏天的技术交流会,湖北省模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程旭旦至今仍一脸的无奈。
去年7月,湖北省模具工业协会组织省内近30家有代表性的塑料模具企业,到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技术交流会,推广由该校研制的华塑CAE(塑料注射成型模拟及优化)软件技术。华塑CAE软件是将仿真结果直接用于指导塑料制品设计、模具结构优化、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选定。它的使用将大大缩短试模和修模时间,提高模具质量,降低模具成本。令组织者尴尬的是,与会的代表们尽管对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赞不绝口,但赞叹之后,却无一家企业愿意使用。
"先进的技术推广不开,是因为目前国内模具企业的生产规模、制造水平、生产的模具都不上档次,他们根本用不上。"程旭旦说。
接受采访的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李德群同样用"非常失望"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他所领导的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塑性成型模拟(CAE)、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新型模具材料等方面,有着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但大都难以在企业推广。
对这一点,福建泉州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王晓东也深有同感。他说,目前国内的模具制造企业相当一部分为民营企业或个体户,受资金、场地、技术、信息交流等诸多因素的局限,相当一部分是依靠传统设备和手工加工制造完成,以至难以形成规模,只能生产一些中、低档模具,很难引进先进的制模技术及先进的制模设备。这就造成了中低档模具市场竞争加剧。有些模具企业为了揽活,不惜互相降低价格,而低价格必然影响产品质量,结果是坑了客户,误了同行,也害了自己。王晓东建议,模具企业应该通过协作、整合等方式,化单打独拼、恶性竞争为竞合共赢,打破"同行是冤家"的狭隘思想,通过行业自律来维持模具市场的公平、良性竞争。
没有行业流程标准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永泰认为,技术上的落后往往容易看到,管理落后有时却难以意识到。国外较先进的模具企业一般按生产流程进行管理,但国内一些模具企业仍然沿用那种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实行从头到尾的"包工制"。还有的模具企业属家庭作坊,企业管理比较粗糙,而且目前国内的模具生产还没有一个工艺流程的行业标准。
现代模具工业早已走出以前手工制模的时代,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实现了无图化生产,靠电脑设计,通过电脑输入数据加工制作模具。而国内大多数模具生产企业沿用的生产模式,被湖北省模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程旭旦概括为"5依靠":依靠传统设备加工制造,依靠实物测绘代替模具设计,依靠老师傅的技术经验培养人才,依靠作坊式经营打天下,依靠低价竞争求生存、求市场。
王晓东分析说,模具行业人才紧缺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一个模具师傅起码要2到3年的实践经验,一个精通模具设计的工程师,也要有5到8年的经验积累。现在的年轻人能坚持下来而有所成就的很少,相当一部分人只学一半,就觉得自己已经不错,或跳槽或自己做老板。
利润相对偏低
国内模具工业的落后,也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模具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关。国家自1997年起,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模具生产企业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能够享受的企业毕竟有限,而且今年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年,模具行业目前迫切需要一个长久的扶持政策。
据程旭旦介绍,国家对工业产品实行的是增值税制,模具的原材料投入少,价格低,而成品模具的售价却很高,增值率惊人,因而缴纳的增值税也高得很。据国家税务局的统计,模具行业的实际税负比其他行业要高出5.07个百分点。但模具在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却需要高投入,加上是单件生产,形不成批量,因此,模具的净值虽高,所获的真正利润却不高。因此,政府对模具行业的扶持十分要。
王晓东则建议,政府部门可通过协调划出部分土地,由行业内部自筹资金,在各地建立一些模具加工区。这种加工区可引入三类企业。一是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企业;二是基础差、在加大投入中促变化、求发展的企业;三是具有专业设备加工能力的原材料设备供应商。通过提供相关服务达到整合资源,互相配套的目的。这样才有可能使模具业走出目前的不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