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全国发电量比2003年增长14.8%的情况下,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除辽宁、吉林、黑龙江及新疆外,其余24个省级电网都发生了因供需不平衡造成的拉闸限电,最大电力缺口达到3000万千瓦,电力供应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今年的“两会”期间,电力紧缺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
据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介绍,2004年以来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一是近几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电源和电网建设速度相对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形成了供需发展的不协调;二是经济增长成分中,由于经济结构尚处于调整阶段,高耗能产业消耗电能比较多,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季节性用电突增明显;三是煤炭供应及运输方面存在制约因素,加之去年华中、华东地区气候异常,干旱少雨,水电厂普遍来水少,造成水电减发,加剧了供需紧张局面。
根据预测,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依然严峻。国家电网公司在总结去年迎峰度夏工作的基础上,将在加快电网发展、增强电网输电能力、抓好安全生产、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加强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大跨区跨省送电力度,跨区输送电量将超过700亿千瓦时,比去年增加7.7%,最大限度增加跨区跨省送电规模,积极缓解用电紧张局面。
刘振亚说,电网是连接发电生产和电力用户的载体,承担着电力输送的功能。电网分为低压电网、高压电网和特高压电网,各电压等级的电网由变电站连接在一起,一般用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衡量电网规模,电网中输电线路越多,变电容量越多,电网就越坚强,电网输送能力就越大。2004年底,全国500千伏线路达到55570公里,330千伏线路11292公里,220千伏线路166132公里;500千伏变电容量达到21082万千伏安,330千伏变电容量2106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容量46488万千伏安。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但一次能源分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均衡。水能、煤炭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能源和电力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能源分布与消费的不平衡状况,决定了能源资源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就要求电网具备远距离、大容量的送电能力。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时差、季节差十分明显,加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不同地区的电力负荷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要求区域电网及省市电网之间具备大容量电力交换能力。但由于目前电网结构薄弱,国家电网公司系统500千伏输电线路中约有四分之一线路送电能力不高,特别是跨区和跨省线路、大电源送出线路安全稳定水平比较低,输送能力有限,主要体现在
电网内部电力交换能力不足。如四川雅砻江流域,内蒙古东部等电厂,向用电中心送电距离在600公里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0公里,长距离送电的电气特性造成输送能力有限;另外一些网内联络线路,由于设计建设年代久远,设备老旧和输电线材料的限制,做不到大容量输送电力,输送能力比较低。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不足。当前,中国电网已经形成东北到华北到华中地区的跨区大型系统,但由于互联初期电网过于薄弱,区域间的电力交换能力不高,相互调剂的能力有限,制约了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为了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国电网的根本发展出路是在500千伏电网之上发展百万伏级特高压交流电网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同时,国家电网公司还将对现有电网进行技术改造,实施技术升级,逐步提升电力输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