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开始由技术驱动转向业务驱动,由重视网络建设转向重视应用系统开发。2004年初协会的三大措施,将信息化提高到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由局部推进逐步转向整体推进,纺织行业信息化将在新的一年步入持续稳定的建设期。
纺织工业:面临后配额时代的挑战
步入2005年,纺织品配额已经全部取消,这既是配额时代的结束,也是后配额时代新一轮竞争的开始,我国纺织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2004年,我国纺织行业稳定快速增长,产值、销售、利润都创历史新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预计将达到97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
但是必须看到,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棉花等原材料市场波动;面对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增多;能源等生产要素制约;还有企业普遍管理方式、营销方式落后,缺乏技术创新,体制机制障碍等长期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
纺织工业协会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行业自身特点,提出了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成为主题。针对上面谈到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问题,提出三大措施:
一、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二、提高创新能力,推行品牌战略;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和行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因此,信息化已经被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视为纺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004纺织企业信息化:持续、稳定发展
在加入WTO信息化需求快速增长之后,2004年纺织企业的需求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往往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决策上项目更加谨慎,合作开发商和产品选择也更加成熟和理性。不会出现以前那种一声令下一哄而上的局面,更不会听信炒作而盲目跟进。
岁末年终,各界纷纷评出信息化优秀企业和项目成果。如新近评出的2004年企业信息化500强中,上榜纺织企业有35家。一个共同点是: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项应用发展到综合应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业务推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列第27位的宁波雅戈尔集团,其成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建立零售POS系统、配送分销管理系统、成衣ERP系统、面料ERP系统等,管理着全国162家分公司、400余家自营专卖店、2000多个商业网点这样的庞大生产销售体系,充分说明信息化已经成为支撑集团战略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也说明更多的企业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再造管理的任务。
ERP业务需求走向深入
ERP一直是行业推广的重点和媒体关注的热点。中国加入WTO之后,有关媒体预期纺织行业对ERP等信息技术和产品是一个迅速增长的大市场,加之纺织协会E百工程的推动,这一年中需求依然强劲,集中在化纤、棉纺、服装等行业,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中端需求占60%以上。
行业中有影响的项目如广东溢达、北京雪莲、山东德棉、洛阳白马等系统成功上线验收;北京铜牛、安徽华茂、邯郸发达、济南正昊、广东湛纺等若干重点项目正在进行。广东溢达与清华大学合作,重点开发了适合色织企业的生产过程动态调度系统;北京雪莲在原有ERP的基础上,与中科院合作,建成了底层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这两个典型案例都说明,企业用户的需求逐步走向深入,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更要求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精细管理,以解决企业管理的瓶颈问题。而这方面的需求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即使同属纺织行业,棉纺织厂、印染厂、针织厂和服装厂之间差异也很大。目前通用ERP往往满足不了其细分行业的要求。通过在通用产品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或定制开发,可以解决特定企业的问题,但要作为产品化软件在同行业中推广,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MES逐渐被应用于纺织行业
执行制造系统(MES)在纺织行业还很陌生,但去年却逐步浮出水面。它是指位于上层ERP与底层设备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系统。一方面,MES可以对来自ERP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细化、分解,将来自计划层操作指令传递给底层控制层;另一方面,可以采集设备、仪表的状态数据,以实时监控底层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可以为ERP、SCM提供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从而加强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间的沟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纺织企业多年来应用的自动监测系统、车间生产物流系统、生产过程集中管理系统等都属于MES范畴。由于长期被看作不同的应用系统,不能做到综合集成,往往成为信息孤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随着企业用户需求的不断深入,在ERP或设备控制系统设计实施时都涉及中间的车间管理层,对MES的需求就应运而生了。
纺织厂自动监测系统是信息化的重要领域,近年我国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设备改造,从而为监测系统应用带来转机。今年,天津、江苏、河南等地的企业借建设新厂的机会,为全线的进口纺纱织布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准备建立全厂的监测系统。如天津纺织集团以整体搬迁为契机,做出了监测系统的总体规划,确定了技术方案。
条形码系统的应用增加,大多用于服装厂的生产物流系统,也是明显的趋势。如北京雪莲的系统通过条形码读入原料、辅料、半成品和产品信息,可以为ERP及时地提供数据,保证了基础数据采集面,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实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绩效管理水平,这是制造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趋势。
目前,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综合应用刚刚起步。从10月份的国际纺机展看,国外厂商居多。而企业的实际应用绝大多数依赖于定制开发,尤其是软件系统。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也自然被提上日程。
软件产品:应瞄准细分行业化应用
要使行业信息化实现突破,开发适合我国纺织行业特点的应用软件产品是当务之急。
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行业细分需求特点日益明显。比如象ERP这样的管理软件需要行业定位,如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工业两类,还有间歇式生产,流水式生产,连续流程生产等等在生产计划、能力计划和车间控制方面的多种功能,但是也不可能覆盖所有行业,不能满足不同工业领域、不同产品生产的特殊要求。想用一个大而通用的软件系统满足多种行业的用户需求是不现实的,也非ERP的初衷。因此,形成自己的行业特点,行业化成为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树立行业化的概念,ERP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从而降低实施风险,提高成功率。
值得指出的是,行业化软件首先必须是一个产品,是一个符合科学标准的、成熟的、面向特定行业的专业化产品,而不只是一个原型,更不是为个别项目定制开发的。
管理信息化总体市场扩大,用户行业化特色就更加明显,势必走向行业市场细分;管理软件从通用走向专用,和当初由专用走向通用一样,是发展的必然。而随着国内产品成熟度的提高和产业发展日益成熟,这种特征趋势只能更加突出,这是符合管理软件总体发展趋式的。我国行业市场的规模给瞄准行业化的厂商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在当前行业市场品牌集中度不高的状况下,今后两到三年,率先拥有行业适用的软件产品,其竞争优势将迅速表现出来,会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
SAP的行业化推广战略很成功,但一些纺织细分行业还没有介入;Intentia、Datatex等国外厂商则专注于纺织服装企业。一些国内主流ERP厂商如金蝶、用友、浪潮已经开始了行业化工作,这些都是有远见的举措,通过缜密论证,选择有市场前景的行业,必将得到各方面的回报。而北京中纺达、浙江华瑞、杭州爱科、杭州开源、北京希门、常州企友、北京同灿、南京亿格等许多专业化厂商在特定行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充分利用熟悉行业、贴近市场的优势,提升产品的商品化水平。
服务平台:专注中小企业
纺织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滞后、需求多样、实施复杂,提供公共的、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形成信息化服务平台,是他们变劣势为优势的必要途径,也是缩小与大企业信息化“鸿沟”的重要环节。
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对应几十个以致上百个企业,怎样能提供众多中小企业所需要的个性化服务,细分行业是必然选择。在纺织业集群地区,行业化的技术服务机构得到初步发展,以示范项目和用户为辐射点,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相关行业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如中纺网络公司在广东西樵试点,整合分散在各产业集群间的网站和信息资源孤岛,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统一的服务和协作平台。如纺织业发达的浙江省,更有许多细分行业服务平台,如爱科公司面向服装企业;华瑞公司面向化纤企业;轻纺中心、开源公司面向印染企业等,都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近来一些有实力的IT公司也建立了E询网这样的面向包括纺织企业在内的跨行业服务平台,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技术发展:锁定四个方向
在2004年10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提出我国纺织工业到2010年要重点突破和急待解决推广的4项信息化技术:
一、开发适合纺织各个行业的ERP系统。
开发适合纺织各个细分行业应用、具有行业特点的ERP产品,能覆盖从原料一直到最终产品的整个产业链。它是适合某个专业领域的产品,不是针对某个企业定制开发。与大而全的通用系统相比,具有开发周期较短、升级换代快、实施容易等特点;但由于是按特定行业设计,具有贴切、细致、准确的管理功能,符合行业的管理需求和生产制造流程。
二、建设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给面向国际市场的广大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带来空前的机遇。按照B-B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结合纺织行业特点,以纤维、纱线、面料和服装等产品为对象,遵循流程简捷、技术可靠、操作合理、交易规范的要求进行纺织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并推广符合国际惯例和通用规则的电子商务编码体系。
三、CIMS系统推广及应用。
首先在服装行业和纺机制造行业推广具有快速反应功能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改变企业传统的设计方式、制造方式、营销方式和经营模式,建立集CAD、CAM、CAPP、PDM和企业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是关键技术。
四、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
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在前面已经介绍,是在生产现场对生产过程中的产量、质量等信号进行在线采集和处理。其关键技术包括:监测系统和传感器件可靠性高,寿命长,抗干扰,以及标准的联网通信接口和数据格式。
总结多年来信息化进程的经验和教训,纺织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开始由技术驱动转向业务驱动,由重视网络建设转向重视应用系统开发。2004年初协会的三大措施,将信息化提高到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由局部推进逐步转向整体推进,纺织行业信息化将在新的一年步入持续稳定的建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