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人均汽车拥有量非常有限,全世界60亿人口汽车拥有量为8.2亿,即每8人一辆车,而我国13亿人口只拥有2800万辆,每50人才有一辆车。按照发改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世界人均汽车保有量是每千人280辆,而我国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20辆。
明显的差距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2月20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召开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说道,“家庭汽车是汽车社会主流,应该保证居民对于私人交通工具的选择权。”
然而,在不久前举行的深圳市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研讨会上,记者看到的“深圳综合交通战略规划报告”却提出,鼓励选择更多替代私家车出行的交通模式,特别是公共交通服务,如快速巴士系统等。
一方面,汽车产业作为新兴高增长产业,影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城市交通堵塞日益成为我国大中城市顽症。在汽车产业发展和城市交通夹缝中,究竟如何选择才能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的可持续性包括人文、生态环境、支持交通的能源以及交通安全的可持续性。”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李兴华指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并不是简单的解决交通拥塞。
李兴华说:“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以交通论交通的思路不能解决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所面临的问题。不能将思路局限于‘车路’矛盾方面,城市模式与城市结构是影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与会专家认为,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与城市整体规划协调考虑,新型城市化以及创新交通模式,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汽车工业健康发展,实现多赢目标的根本出路。
能否想象,一个城市所有的房屋和人行横道都在距离地面6米的平面上?那样的生活环境将远远超出人们对现有城市的认识和期待。然而,在本次高层研讨会上,深圳维时公司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董国良提到的“畅通城市新模型”大胆地将这种想象进行科学论证,并提出详尽的设计方案,满足了人们对新型城市的设想。
“当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唯一缺乏的是人类的想象力。”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李兴华的话似乎为这个创新型城市交通模型找到最好的注解。
“畅通城市新模型”的具体设想是:将人和车从一个平面上彻底分离开来,将机动车和停车库放在地面一层,停车库屋顶所形成的架空平台作为人们出行和活动的空间。具体而言,将一个城市的35%作为地面停车库,其上是人行道、房屋和架空花园,城市的40%是绿地等,剩下的25%设计为道路。按照这个模型,城市空间结构明晰化和简单化了。由于人车彻底分离,在地面一层可以形成发达的、没有红绿灯的棋盘式快速路系统,道路通行能力提高5至8倍,并同步建成满足需要的停车系统和花园式的步行系统。
迈克·詹克斯提出的“紧缩城市”概念是这个模型的前提。“紧凑空间”将城市半径缩小至城市规模的一半多,人们活动空间相对缩小,将会弥补由此带来的交通工具利用率的下降。
“这种大胆创新的模型彻底实现了人车分离。实际上,人车分离的设想曾经在现实的城市规划方案中早有提及,这种立体交通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京文肯定了模型的现实可行性,“现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寻找试点城市或区域,在实践中完善模型。新模型将彻底改变城市交通模式和人类生活模式,需要科学论证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生态问题,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城市规划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