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工行业来说,自动化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化工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自动化水平还处在低级阶段。一些小型企业只满足于在常规仪表方面做文章,大型石油和化工企业的自动化水平虽然普遍较高,但在系统性方面与国外企业差距仍相当明显。
两大集团的合同背后
中海油选择了ExperionPKS&reg,过程知识系统&#8482,在整个渤中25-1海上油田开发中实现自动操作,提供火灾和天然气安全保护。这已经是中海油与霍尼韦尔签订的第三个项目。
中石化方面,则由目前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商———上海赛科出面与霍尼韦尔签订合同,实施高级过程控制和优化解决方案,并为2005年投入使用的由8家工厂组成的新建综合设施提供操作人员培训模拟系统。据说通过这个合作,要提高吞吐量、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APC和优化解决方案可以改善盈利能力。
记者随即查阅有关资料发现,1994年前,霍尼韦尔在中国只有零星几个项目。从1994年开始,霍尼韦尔业绩快速攀升,目前在中国的重点工程项目已经超过1000项,用户覆盖中国石油、石化、化工行业的各个角落。可以下一个结论:霍尼韦尔已经成为中国化工项目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
资料显示,霍尼韦尔是家年营业额达230亿美元的多元化高科技和制造企业,全球业务涉及:航空产品和服务,楼宇、家庭和工业控制技术,汽车产品,涡轮增压器,专用化学,光纤及电子和高级材料。霍尼韦尔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莫里斯镇,公司股票在纽约、伦敦、芝加哥和太平洋股票交易所上市。霍尼韦尔是构成道琼斯工业指数的30支股票之一,也是标准普尔500家指数的股票之一。
选择一家具有如此实力的跨国公司的产品,中国企业显然是有眼光的。但是,我们依然要问:中国化工行业的几大集团已经是国内顶级公司,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为什么在最基本的技术环节却没有耀眼的表现呢?
'孤岛'加起来还是'孤岛'
中国化工企业目前在自动化、信息化方面的最大问题就是'孤岛'问题。
首先是企业结构方面的'孤岛'。大家都知道自动化的重要性,都在下力气开发,但企业重复投入现象严重,相互间信息壁垒也比较严重。
其次是技术方面的'孤岛'。现代企业自动化的概念已不单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还包括企业信息管理和实验室灾难性的综合自动化,具体来说包括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计划、仓库、设备、安全、财务、人事、市场和经营等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而目前国内企业还往往满足于在某个局部的研发成果。
对此,业内专家刘燕秋的评价是,在自动化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上,未能形成工程化、商品化、标准化、产业化,不利于成果推广和转化。
100个'孤岛'加起来还是'孤岛',并不能产生累加效应。
再看看霍尼韦尔,作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开创者,他们认为主要用来改善生产环节,目前应该上升到新一代系统,把人员与过程、业务和资产管理统一起来,帮助企业提高赢利能力和生产效率。
因此,霍尼韦尔于两年前推出了Experion过程知识系统,使传统的DCS收益几乎翻了一番,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内外都不要壁垒
跨国公司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实际上也是中国公司的成功。因为本土企业借助于跨国公司提供的系统技术,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在自动化系统开发方面,国内企业应当注重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同时整合。可借助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对研发、生产、供应、营销、服务等环节的连接,实现对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等资源的优化。
尤其需要同行及上下游企业间开展业务协同,实现信息共享,消除信息障碍。因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不是简单地将软硬件平台、网络设备、应用软件等联通,而是在此基础上应将系统组成一个性能优良的企业信息系统。
化工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现代化程度较高。既然国内企业与发达国家化工公司相比仍有相当差距,那么就应该更多地利用跨国公司的经验与成果。
像霍尼韦尔这类的跨国公司,拥有数千名资深项目工程师和顾问,分布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地完成过多个项目开发。我们的中石油、中石化、中化工、中海油等大集团,完全可以有控制地开放自己的研究平台,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
引进高技术,是最值得的,应当欢迎跨国公司转让他们的成果。
至于那些规模非常小的企业,几乎没有自己开发自动化系统的必要,完全可以享受行业伙伴的技术成果,搭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