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与检测设备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技术状况的评定和维修质量,是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产品质量检测是以国家相关法规以及行业管理规定为依据,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以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促进我国汽车维修与检测行业健康发展。
存在问题仍不少
汽车维修与检测设备是指汽车维护及修理作业设备、检测诊断设备、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使用的设备。目前国内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生产和营销单位有1300多家,产品1100多个品种、2800多个规格型号,基本上满足了国内汽车维修市场和检测市场的设备需求。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自主研制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对检测和恢复车辆处于良好技术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产品品种、数量的增长,产品质量、技术性能不容乐观,从市场调查和用户的反映来看,质量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和措施,将会影响行业的声誉和发展,集中表现在:
一是中、小型企业产品技术和工艺整体水平较低,产品性能不稳定,有的不按产品标准生产,一些产品存在较严重的产品缺陷和安全隐患。如一些小型汽车喷(烤)漆房生产企业,既无专业技术人员又无专用生产设备,为降低成本采用劣质材料,产品质量很差,排放气体(主要为苯系列)严重超标,甚至造成着火、爆炸等恶性事故。一些汽车举升机生产企业,缺乏必要的质量管理,产品无必要的检验,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承载车辆的稳定性。
二是产品设计存在缺陷,检测设备检测重复性差,不同产品检测数值可比性差;产品安全保护措施欠周全,汽车检测设备结构型式不统一,检测结果缺乏公证性。如针对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平板式制动台和滚筒式制动台并用,检测原理有很大差异,车辆检测结果,特别是在临界值附近没有可比性,用户对检测站的公证性、准确性持怀疑态度;再如汽车底盘测功机底盘输出功率检测,对测功机损耗、滚筒磨擦损耗功率,各种设备情况规定不同,同一种车在不同检测设备上检测结果差异很大。
三是产品仿造、抄袭现象严重,产品质量、性能得不到保证。一些中、小型企业,缺乏产品设计能力和技术力量,在“旺盛”的市场条件下,仿造、抄袭他人产品,不按产品标准生产,低层次重复生产,既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又影响用户正常使用,造成故障和质量事故。
四是一些新的维修、检测单位对汽车维修检测设备不熟悉,设备选型、采购缺乏科学依据。汽车维修检测设备行业处于市场开放但价格高度竞争阶段,维修企业购置设备只考虑价格,不考虑质量,只为满足开业要求,不考虑使用,使达不到质量要求的产品有了生存空间,造成浪费。
产品质量检验涉及面广
根据我国汽车维修检测行业的现状与发展以及行业管理需求,目前交通部汽车保修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要对涉车辆安全、节能、环保方面的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进行质量检验。重点包括:
汽车底盘测功机;制动(滚筒反力式、平板式)试验台;汽车举升机;四轮(前轮)定位仪;前照灯检测仪;侧滑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轴(轮)重仪;红外线排气分析仪;烟度计(滤纸式、不透光式);汽车喷(烤)漆房;发动机检测(故障分析)仪;悬架装置检验台;方向盘转向检测仪;汽车制动踏板力计;车轮动平衡机。同时他们还将视行业相关产品的质量性能、技术标准要求、行业管理规定,对产品检验项目适当调整和增加。
新标准有望出台
行业的技术进步、市场规范和行业自律,离不开标准。产品标准(技术条件)是企业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基本条件。2004年交通部新发布(或更新)8个交通行业产品标准(汽车举升机;四轮定位仪;前轮定位仪;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汽车排气分析仪;不透光烟度计;汽车发动机综合检测仪;汽车侧滑检验台),对组织生产、技术创新、规范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产品质量检验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
2004年新颁布(修订)的《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589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JT/T198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成为汽车技术性能评价的准则。新的《GB/T16739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今年实施。这些标准的颁布使用为汽车维修与检测设备行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的舞台和机遇。
此外,新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已经进行了报批,这个标准也是行业普遍关注的。新标准的重点是组织资源、人力资源、质量保证、技术资源、物资资源等条件是否具备综检站的能力和资格等方面,包括“服务功能、管理要求、技术能力要求、场地和设施”等内容,同时取消了对综检站的分类,检测项目累计78项,检测参数105个,15个检测能力,适用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对综检站的能力认定、委托检测和监督管理。配备的仪器设备测量范围、分辨力、准确度等级或允许误差等关键指标应满足国家、行业产品标准和计量方面的要求,共32种仪器设备和工具。考虑到各地区经济、综检站发展的不平衡,可选配仪器设备6种。
在新的形势下,该标准对加强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自身建设,提高检测行业人员素质,促进技术进步,增强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引导汽车检测行业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健康发展,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