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4.8‰;主要污染物削减2.1%。
推进振兴
完成国企改革
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开放式改制,引进战略投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力争90%以上的国有企业进入改制程序,70%的企业基本完成改制。针对企业不同情况,实行一企一策。对规模大、影响力强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处于盈亏边缘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停产或半停产、产品或部分产品有市场的企业,采取整体出售等多种措施。对劣势企业实施破产关闭。完成22所企办校分离工作,分离10所企办医院,启动企办供电、供水、供热和物业部门的分离工作。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推进企业债务重组。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 发展民营经济
以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为方向,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完善民间投资机制,引导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信息等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扶持一批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小巨人”行列。
建设工业基地
积极参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加快工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强势集团和知名品牌。
实现工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10%,利润增长12%。
加快项目落实
落实好前两批国债项目,规划论证好第三、四批国债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的更大支持。完成工业投资140亿元,增长20%以上,实施超千万元以上项目234项,确保竣工投产70项以上。重点实施33个超亿元项目。推进超大规格铝板带材、轴承系列产品、精密数控刀具等一批重大改造项目。
壮大优势产业
加快发展机械、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聚集。机械工业做强做大主机产业,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力争新开59个项目,投产26个项目,增加配套企业30户。医药工业新开25个项目,投产15个项目。食品工业新开10个项目,投产13个项目。力争引进10户以上国际大企业。加快培育新的优势产业,规划、启动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推进12个化工重大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发展木材加工业。
培育企业集团
加强政产学研结合,加快培育和发展企业技术中心,致力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快产业化步伐。发挥哈药、哈啤、电站、哈飞等品牌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多元化投资,建设一批品牌号召力强、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应变能力强的大企业集团。
百姓利益
提高城建水平
力争启动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确保实施一项跨松花江大桥或隧道工程。打通通乡街,拓宽改造工农大街。推进磨盘山供水工程,确保2006年向城市供水。启动何家沟综合整治等内河治理和污水处理项目。继续实施道里集中供热二期、西南部集中供热、向阳生活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推进城区增绿、郊区环绿,绿化沿松花江、穿城铁路线及城区“三沟”。重点实施中央大街综合整治三期后续工程、太阳岛三期改造等建设工程。严格控制高档商品房,大力发展普通商品房,适量建设经济适用房。改造一批背街背巷、无灯街路、破损人行道、水冲公厕和居民庭院,力争消除市政土路。
社会保障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进一步落实财政投入、小额贷款、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努力扩大就业容量,全年增加10万个就业岗位。继续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安置1.5万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建立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机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突破100万人,新增参保人员10万人。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确保养老保险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达到176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医疗保险力争达到155万人。继续提高城市低保金补差额,开展农村低保工作。
医疗卫生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建设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立和完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药品供应网、监督网建设。做好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启动大冬会筹备工作,提高冬季运动项目竞技水平。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