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是先进的电路组装技术,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就充分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它以非凡的速度,走完了从诞生、完善直至成熟的路程,进入了大范围工业应用的旺盛期。如今,无论是投资类电子产品还是民用类电子产品,均有它的身影。
我国SMT产品尚待开发
我国SMT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仅20年时间,但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我们已经走过了理论探索、批量试验的初级阶段,进入深化研究和大批量生产应用的新阶段。
尽管如此,我国SMT产业仍面临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国内运行的几千条自动化生产线中,几乎没有一条由国内自行生产。
多年来,国内仅有几家单位从事手动或简易SMT设备制造,规模小、级别低,令人高兴的是,近几年来也出现了制造高档次回流焊炉的制造商,以及开始全自动贴片机研制的机构。国内的片式元件,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加工需求。锡膏等各种专用辅料,也几乎是国外品牌,一句话,偌大的SMT市场,几乎被外国商品占领。
在大生产方面,焊接缺陷率还很高,设计、采购与制造尚未形成闭环操作。
在SMT标准制定方面,尚需进一步补充和修正。我们在学习、应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更应该制定我国自己的标准,并积极推广和执行。
国内从事SMT工艺研究的机构,包括大专院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研究的深度方面,以及用于研究的各种仪器设备,还远远不能满足SMT行业在中国发展的需求。我国在SMT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根本原因是科技的差距,其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
研制中档贴片机时机已经成熟
近年来,SMT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要不要制造国产的贴片机?研制何种档次的贴片机?政府决策部门"调研、论证"的时机已经成熟,这里所提出的观点是:研制国产贴片机,特别是研究中档次的贴片机时机已经成熟,这是因为:
其一,就贴片机而言,它本身就是高度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是信息化的产物。研制贴片机,可以带动相关的基础产业,如精密机械制造以及其相关工艺;各种高精密的传感技术;各种高性能的马达制造技术;图像处理以及传感技术;X-Y
伺服控制系统;复杂的软件技术等等。因此我们在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发展我们的机械加工业,特别是基础产业,尽管需要大的投入,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国家的长久持续发展。
其二,在我国SMT应用领域,既有大型的OEM、EMS制造商,他们需求高速高精度的大型贴片机,又有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以及用于开发研究的研究院,他们需要中低速高精度多功能贴片机。因此我们首先研制这类贴片机,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设备,既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又可以降低设备本身的维护成本。在许多小型民营企业,至今因买不起进口贴片机而采用手工贴片的方法,不难想像,他们是多么希望早日买到价格相对较低而质量也很优良的国产贴片机。
其三,我们要看到近2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各项科研以及机械加工业也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863"项目中投入重金用于
机器人的开发,其中软件、
传感器技术可用于贴片机的图像处理、传感及软件开发的参考。
其四,这几年的市场经济运作,使各级领导在引进外资,引进技术以及应用竞争机制、招投标等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政府决策部门一定要把钱投入到既有技术基础,又有加工力量,还愿意积极投入研制贴片机的企业。
建立国家级研究基地迫在眉睫
国内SMT工艺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引进新设备、新材料的同时又引进了工艺技术,至今还没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与项目,国家级的SMT研究基地还少之又少,投入的资金仍是杯水车薪。
SMT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工程科学技术,涉及到机械、电子、光学、材料、化工、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与之相应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体系建设刚起步,现有的大学所设工科院系很难满足SMT要求。因此国家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院所,设立多个用于SMT领域的研究基地,从事SMT课题研究并极积参与世界级课题的讨论与交流,争取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培育出世界知名的SMT研究机构。此外,各级学会组织不应仅仅满足一年一度的学术交流会,而应成为政府决策部门的助手,包括制定我国SMT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将要推行的无铅化进程时间表。按照美国IPC模式积极组建国内的SMT研究机构,参与SMT相关标准的制定,积极从事SMT设备、工艺、材料的研究。
与国外SMT先进技术相比,我国SMT技术存在很大差距。但不管怎么说,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SMT的中国时代正在来临。在这期间,我们存在着机遇,但更存在挑战。表面贴装虽然是劳动密集型工作,但其技术本身是属于先进电子制造工艺的范畴,这说明政府和业界还有许多空间,我们可以很好地进行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