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消息:尚未进场施工的变电站站址,一夜之间由荒芜之地变成“苗圃基地”;欲建未建的盘山公路,早就有人盘算好了要让电力企业来“买单”……一段时间以来,电网重点工程变成唐僧肉的情况时有发生,使正常的工程理赔无法进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工程进度。
在广东采访时看到,某开关站开工建设前,附近村庄的村民向建设单位提出,除正常的征地补偿和青苗赔偿外,还要按36000元/亩的补偿标准,再支付700万元的村庄整体搬迁费(在电力施工中,只有水电站工程才需整体搬迁村庄),才能进场施工。理由是“开关站离村庄太近,村民出入不安全”。而记者在现场看到,开关站所在地距附近的村落至少有300米。按照规程,距离开关站20米以外就属安全范围。记者在现场还看到,开关站站址所在的近两百亩山地内,密密麻麻地种满好几万株龙眼树,树种之间的间距大多只有1.5米左右。据当地人反映,这里本来是一片荒山,这些龙眼树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长”出来的。随行的花都区林业局有关人士直言:这片山地属亚林地,根本不适合种植龙眼这样的作物,而且,时下并非耕种果树的季节,就算要种,龙眼树种的间距至少要留有3米。显然,种植承包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种种迹象表明,时下电力施工征地难、理赔难已从过去的单一主体的“赔偿标准之争”转变为多个潜在主体的“综合利益之争”。还有一些人,甚至包括担当重要协调角色的有关部门也想从中捞得一些利益,或借以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电力企业应当如何破解这道新难题呢?有关人士表示,电网企业要尽快建立工程建设的难度预警机制,把工程准备的时间提前至项目规划阶段,像预防安全事故一样,提前做好各种应对。
第一,要加强对项目规划的保密控制,电网企业应当积极推动建立项目规划保密的问责制,加强对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在内的各有关单位、部门的约束力度,尽量避免工程规划提前泄密。
第二,要超前介入,增加对工程建设难度的掌控,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困难。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项目标段的划分和招投标的落实,对解决施工沿线征地、青苗赔偿等困难的准备往往不足。实践证明,采取“边施工,边协调”、“哪里协调不下就停下来,然后向上反映”的工作思路,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工程管理的需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把工程的日常管理和对施工难的协调工作分离,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协调机构,在项目规划阶段就提前介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难点、重点进行有效预防。
第三,争取政府支持,积极寻求“一揽子”解决方案。电网企业在工程协调的谈判中,很大程度和受工期限制急于求成的心态有关,同时,就工程谈工程,缺少对谈判主体的制约,也是导致谈判屡屡让步的重要因素。有事实表明,在工程项目之外,争取多方支持,添入一些对地方经济发展或者谈判主体有益的因素,适时形成“一揽子”的协议内容,而不必事后补救,对加快工程进度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