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制造业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去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趋势。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增长17%,2004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达到17.7%,其中3、4月份的速度都在19%以上,5、6月份逐步下降,但6月份的增速仍达16.2%。
工业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制造业尤其是加工工业的新一轮扩张拉动的。原材料工业的较快增长主要是由加工工业拉动的。从国际产业分类看,制造业分为两大部分:﹁是原材料工业,主要提供作为工业或建筑业材料的半成品,如钢材、铝材、水泥等;二是加工工业,或加工制造业,主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装配,为社会提供消费或生产用的最终产品,如日用品、耐用消费品、机器设备等.从制造业增长规律看,具有短期扩张能力,能够迅速进入高增长的,只是加工工业;而原材料工业则短期内不能迅速扩张,它受到自身投资周期较长的制约,也受到其上游产业———采掘业的制约。因此,凡是制造业(或工业)出现高速增长,如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都是加工工业的迅速扩张拉动的,同时也必然带动原材料工业的适应性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在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的条件下,工业投资增幅较大回落,但1~4月份的工业投资增速仍达到57.6%,制造业投资增长仍高达65.1%。不少制造业部门,如纺织服装、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石油加工等,投资增长率仍高达60~120%。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宏观调控将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起明显遏制作用。但预计今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仍将达到16%左右,一些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估计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到明年会出现大幅度回落。
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势头将持续相当一段时期。预计未来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5%。去年和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使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多数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从明年开始将更加突出。
未来几年,整个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将达到65~70%。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将上升到接近50%(目前为46%左右),制造业部门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二、出现新一轮重(化)工业化
去年规模以上重工业的增速比轻工业高4个百分点(18.6%比14.6%),今年上半年则高出4.1个百分点(19.7%比15.6%)。重工业化趋势在不断增强。
但是,这是新的重工业化进程。重工业化阶段包括两个时期:一是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时期;二是以加工工业为重心的时期。前一个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基本完成了,现在出现的重工业化属于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重工业化,是重制造业化与高加工度化的统一,并具有向技术集约化阶段转变的内在要求。
新的重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几个基本趋势:一是拉动工业新一轮高速增长,因为重制造业的扩张对原材料工业和基础工业的拉动作用较大。二是使规模以上工业与全部工业的增长率差距不断扩大,因为重制造业部门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使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规模以下工业。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与全部工业的增长率差距为1.2个百分点,2002年扩大为1.6个百分点,2003年进一步扩大为4.4个百分点(当然,规模以下工业的统计数据可能有一定误差)。预计今后几年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三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因为重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度较高,技术升级链条较长,技术发展空间较大。
三、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强
去年以来工业增长的结构性倾斜突出。2003年,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冶金、化工等5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了50%;2004年第一季度,以上5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也达到了50%左右,其中电子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2%。在制造业中,主导产业的增长持续加快,带动作用不断加强。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要注意高增长行业的两种类型:一类是重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其高速增长将持续较长时间,如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尤其是汽车、部分化学制品、以及一些精密机械、专用设备等;另一类是适应性增长的原材料部门,其高速增长主要是被固定资产投资和加工工业的高度扩张拉动的,具有短期特点,如钢铁、水泥、电解铝、有色金属等。后一类产业和产品的高增长及其高利润,一般是难以持久的。
主导产业有三个特点:比重高、增长快、带动效应强(包括影响力系数高和感应度系数高)。由于主导产业主要是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其带动作用加强将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主导产业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带来了两种趋势:一是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升级加快;二是制造业的产业组织调整加快。主导产业的高增长和强带动,会导致企业并购重组的增加(并购扩张比新建扩张来得快),使资源向大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带动产业集中度提高,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
四、外贸和外资对制造业的作用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增长,贸易逆差逐步增大。今年1~4月,出口同比增长33.5%,而进口同比增长42.4%,前4个月的贸易逆差累计已达107.6亿美元。出口增长虽然继续支撑部分加工工业的高速增长,但净出口对整个制造业增长的作用已经是负的。进口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投资扩张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调节了供求矛盾,平抑了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势。
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完成,我国制造业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2005~2010年期间,将是加入WTO后制造业国内市场受到影响最大的时期,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在这个时期,制造业的出口市场会进一步扩大,但国内市场份额的增长会受到明显挑战,依靠大量净出口来带动生产高速增长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制造业部门必须同时在国内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既继续保持出口高速扩张,又大力拓宽国内市场,才能支撑生产高速增长的趋势。
外商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继续对制造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继去年下半年外商实际投资增速下降之后,今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有所回升。1~4月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5~6月份继续保持这种趋势。但下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的增幅不会太高。
不过,从区域分布看,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北移的趋势。2003年环渤海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40.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41%,远远高于全国增长1.44%的水平,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也上升到26.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仅青岛一市实际利用外资(主要是韩资)就达到9.47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73.4%。
随着经济全方位开放的推进,特别是服务业开放的迅速到位,外商将明显扩大对服务业的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对东部沿海城市的投资,会更多地转向现代服务业部门。外商对制造业的投资会继续增长,但占总投资比重会逐步下降。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制造业发展对外资的依存度,将具有相对降低的趋势。
[center]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