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信息系统第一代原型样机正式在同济大学研究成功,作为同济大学嵌入式学科链的重要成果,这一样机融合了同济大学在微电子、软件工程、信息技术和汽车等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态实时车载信息系统。
车载信息系统是为汽车驾驶员或乘客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电子信息系统。它包含车载信息终端和车外综合信息服务,借助移动通信技术与无线网络将两者整合为一。车载信息系统不仅是未来车内信息显示及娱乐设备,还是连接汽车与移动商务和交通信息服务的桥梁。
同济此次各学科强强联手,打造出一流的成果:林正浩教授研制完成了国内首枚具有知识产权的32位嵌入式CPU;陈榕教授正在攻关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中国唯一有机会与国际巨头们一争高下的操作系统领域;孙泽昌教授是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研究骨干;蒋昌俊教授的交通信息网格系统已经签约成为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四个项目,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相当显著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那么,相互结合在一起,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创造怎样的奇迹?
同济大学的蒋昌俊教授主要负责网格技术方面,他补充说,车载信息系统其实并不是完全的新事物,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已经部分运用了这一技术,但目前对于各种信息尤其是交通信息,都是静态的,中国人口众多,道路状况复杂,而且路况在不停地发生着新变化,同济研究的这一车载信息系统不仅具有实时性,还将扩充语音功能,也就是说开车人可以实时看到挡风玻璃上的“透明地图”,语音系统也可以同时实时做出各种提醒,这样可以避免一边开车一边看车内的仪表盘或导航器而带来安全隐患,视频导航加音频导航的系统属于首创。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表示,同济研究成功的车载信息系统第一代原型样机最重大的意义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打破国外对我国软件技术的抑制和垄断的典型案例,值得推广。
同济大学林正浩教授分析说,目前这一系统的成本大概在万元以上,下一步将继续努力,争取将其成本降低到不足百元,据悉,同济下一步的计划是继续在微型化、高性能以及降低经济成本方面努力,同济大学副校长杨东援教授估计经过三到五年左右的努力,这一成果将会全面产业化并真正用于老百姓的生活。
[B]车载信息系统工作原理[/B]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了车载信息系统第一代原型样机的外形,有家庭小药箱大小,方方正正,有很多的数据线与电脑相联。同济大学的林正浩教授解释说,由于是第一代,从外形看可能比较笨重一些,今后通过不断地改进,会向微型化、小巧型方向发展,最终的形状是类似火柴盒大小的芯片。其工作界面是一个很小的车载高性能LCD显示器,然后投影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形成实时动态的“透明地图”。这一系统功能很多,包括车载实时故障诊断和远程诊断系统、GPS定位、防盗系统、电子视镜、交通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