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清澈的小溪流过家园,我们才能幸福歌唱……”11月3日,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进行大会交流时,智利大学阿尔法罗教授吟诵一首墨西哥民谣,引起全场工程师共鸣。
发展新技术、建设新工程、开发新能源,塑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是现代工程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与会各国工程师们纷纷贡献真知灼见。
资源环境亮红灯
资源、能源、环境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耶鲁大学工业生态教授格来德指出,短短200多年内,世界消耗矿产资源超过了前几百万年的总和,其中包括大量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目前,全球石油、天然气资源储备只够再开采50年左右。今后社会要发展、人类要生存,动力在哪?因此,必须改变用资源换发展的模式。工程师,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中坚力量,务必积极投身于这种改变。
以污染环境、消耗能源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已让地球不胜负荷,可很多人似乎不以为然。美国工程院院长沃夫打了个比方:人们发现用沸水煮青蛙,青蛙一跳就逃走了,改用凉水慢慢加热青蛙,等其察觉已为时太晚。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人类切不可做那凉水煮的青蛙。工程师,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提醒人们的重任。
“4R”塑造未来方向
工程科学的基础要从单纯追求规模、效益模式转向建设循环经济的方向。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提出“4R”理论: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和Remanufacture(再制造),目标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徐匡迪介绍说,欧盟、日本正在推行汽车“减重化”,预计2010年汽车燃料使用效率可提高22.8%,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0%,这是“减量化”的一个很好例子。在“再利用”方面,目前美国用废钢铁生产的钢已近60%,而中国只有20%。据测算,利用废钢产钢,减少能耗6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节水50%;在“再循环”方面,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废渣的再循环在中国比较成熟;在“再制造”方面,以废旧设备和零部件为毛坯,采用先进的快速成型、功能覆层技术,可生产合格设备,再次供应市场,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这在我国还有待推进。
新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现在有种误解,以为使用工程技术必然带来污染,事实并非如此。大会多位报告人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不是让人们躲避新技术。积极鼓励采用新技术,正是消除传统技术弊端的出路所在。
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布鲁斯说,许多人可以在火山边安居乐业,却绝不愿和核电站为邻,而事实上核电站外的辐射完全是无害的。让普通人了解新技术、新能源的好处,是新技术真正得以应用推广、造福人类的关键。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主席史蒂格森先生说得更坦率,有许多人认为是技术的发展造成了污染,有必要让他们知道高新技术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