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杭州结束的中国化纤论坛上,中国的化纤行业首次披露一个有关安全气囊的调查信息:在国内道路上奔跑的汽车中,装配的安全气囊全部依赖进口,没一只是用国产丝织原料制造的。目前汽车产业所需的轮胎帘子线、安全气囊用丝、安全带、顶篷、地毯、窗帘、沙发布等不仅拉动了涤纶、锦纶工业丝的巨大需求,也给纺织装饰品相关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在中国杭州化纤论坛上,有关专家称,进入汽车时代后,纺织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增多,如安全气囊丝、安全带、汽车顶篷等,全世界用于汽车内饰的纺织品每年为3.7亿平方米,但目前国内工业丝产量用于此领域的不到10万吨,还不到民用丝的1%,而且国内专业生产车用面料的厂家仅数十家。其中,安全气囊的原料丝生产,国内无一家企业涉足生产。
“国内纺织生产企业在这块市场空缺,实际上在客观上造就了一个广阔的投资市场。”中化网浙江华瑞信息部专家陈林志说,“类似像安全带等纺织物产品的生产,在国内的纺织制造行业尚处于市场起步阶段,市场投资潜力应该被各家纺织企业看好。”
本次中国化纤论坛上专门举办了车用纤维市场与技术研讨会,对车用纤维产品的涉足与技术研发进行研讨。据陈林志测算,原料100%依靠进口的安全气囊,其成分为锦纶66工业丝,按目前的市场价,每吨至少需要两万元。制作一只安全气囊大约需要400克至500克原材料。
现在车市出售的经济型家用轿车基本都有两只安全气囊,按中国2004年汽车需求量将达500余万辆计算,这将是一个较为可观的市场,何况生产高级轿车时,每辆车使用的安全气囊还不止两只。但技术上的瓶颈制约着国内纺织生产企业大踏步地进入这一领域。汽车轮胎内有一种名为“帘子布”的纤维制品和安全气囊一样,60%的产品需要进口。安全气囊的原料锦纶66工业丝,基本为著名的杜邦公司垄断,占了全球50%的市场份额。甚至最常见的车用安全带,其原料生产技术也为国外专有,全球仅有两家生产企业愿意进行技术转让。
已有不少科研院所与纺织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方面的攻关,但至今尚没有可以参照的国家标准。同时,国内生产的安全气囊丝,在一定周期内,还要得接受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认可,这将给投资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据陈林志透露,作为纺织技术与生产较为发达的萧绍平原地区,已开始向工业用纤维领域进军。海宁、绍兴等地的两家企业今年已开始投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