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纺织服装界来讲,2005年1月1日这一天无疑将成为值得纪念的一天,也是令人憧憬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实行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将废除。通往欧盟、美国等市场的宽广大道即将展现在供应商面前。对于价格和质量上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讲,"利好消息"不绝于耳。但近来国际市场所发生的贸易摩擦告诉我们,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不可盲目乐观。
我国纺织品出口呈现出高增长势头,目标市场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市场。在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贸易过程中,所谓的"游戏规则"的主动权掌握在对方手中。
根据中美签署的一项特殊纺织品维护协议,美国除可以使用《反倾销法》和"201条款"对中国纺织品输美采取限制措施外,还可以诉之于只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美国根据该协议已经对中国的针织布等3种纺织品采取了特别保护措施。
欧盟对我纺织品输出制裁手段更严过美国,在拒绝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条件下,欧盟委员会已正式宣布对原产于我国的涉及近千家出口企业,5.8亿美元化纤布发起反倾销调查。宁波涉案企业二十几家,案值800多万美元。
更甚的是,所谓在涉及反倾销调查时,选择一个所谓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同时又是市场经济国家墨西哥的同类产品作为参照。正如一位外国专家在一次论坛上说的,中国国际贸易环境好象一个司机在一条没有限速标志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假如车子的时速是100公里,警察说司机超速了,那么拿什么来做标准呢?于是由警察找到另一条高速公路,这条路的限速标志是80公里,结果这个司机超速了,就要受罚。第二次,司机的车速降低为80公里以下,但警察仍然说司机超速,因为警察找到另外一条公路作为参照,那条公路的限速比80公里还要低。这样的话,无论司机用什么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超速,都有被罚的可能。
除了反倾销调查外,发达国家设立了一系列的技术壁垒来限制中国产品的竞争能力。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立法,对进口服装纺织品进行环保生态认证及有害物质检验认证,如美国的纤维成分和标签法规,欧共体纺织品生态标签。"绿色壁垒"正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瓶颈。而作为全球第一纺织大国,中国目前获得生态纺织品认证的企业仅有几百家,服装大市宁波的出口企业中仅有6家通过了相关的环保认证。
另一个必须面对的技术壁垒是SA8000认证。虽然它只是一个民间组织标准,但该标准已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在国际采购时要求供应商达到SA8000标准。与其他贸易保护措施如反倾销等比较,SA8000机制更易获得西方国家的认同,也比反倾销措施更容易取得证据。SA8000的要求非常严格,且能很快获得裁定,比反倾销程序简单得多。一旦实施,将对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WTO取消配额后竞争加剧,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尤其是各个国家都将目标瞄准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时。反倾销、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有可能成为贸易过程中的经常事件。我国的服装业,在原有"廉价劳动力"优势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行业、政府共同努力,加强企业自律、行业内部合作,尤其是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等方面的领导作用。
廉价劳动力成本,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加上企业对"游戏规则"的熟悉适应,纺织服装"中国制造"还是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尽管有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存在,"利好"是实实在在的。但可以说,黎明前"黑暗"时期的考验是严峻的,为了早日引来中国纺织服装业的黎明,维护产业自身的安全,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必须尽快提高全产业核心竞争力,解决好道路、能力、标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