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新纤维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五新概念撬动纺织原料市场

新纤维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五新概念撬动纺织原料市场

发布时间:2004-06-0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纺织 五新

导  读: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讲道:进入21世纪纺织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纺织市场的竞争已成为一个产业链与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一个产业群与另一个产业群的竞争。名牌、品牌竞争变得日趋激烈。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创造差异、创新空间成为企业取胜的法宝。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全球科技日新月异,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纺织市场还存在的薄弱环节:新纤维的开发应用少;尽管进口有所下降,但高档面料与国际差距还很大;缺少自己的品牌;现代营销网络体系不健全……  

  大力应用新型纤维促进棉纺行业健康发展
  
  去年以来,棉花收购价格和到厂价格一路攀升,从年初的11100元/吨开始不断上扬,3月中旬超过13000元/吨,到10月份,新棉上市不但没有缓解市场供需压力,棉价反倒从9月末的14100元/吨猛涨到17800元/吨,每吨比国际市场高1700元,并且有价无市,买棉困难,棉纺织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今年头两个月,由于棉价居高不下,加上出口退税率下调,使棉纱坯布成本大大上升,无法与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低棉价生产的纱布竞争,许多纺织企业采用进口较低价格的纱线,仅1-2月就进口纱线12.45万吨,增长38.64%;因成本高,外商报价低,无法接单,出口也相继受到影响,1-2月出口棉织物只有5.68亿米,下降16.27%。由于竞争力下降,库存上升,产销率为95.5%,去年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亏损面达到46.6%,比去年增长14.16%,国有企业亏损金额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亏138.46%。
  
  过高的棉价也使新增纺纱能力增长得到遏制,1-3月棉纱产量227.2万吨,同比增长11.9%,增长幅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6个百分点(去年1-3月纱线增长24.6%)。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每年纺织用棉基本要在700万吨左右,而我国的棉花产量可能只有500——600万吨的供应量,常年缺口大约150万吨以上,随着经济稳步增长国内外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供求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 
 
  中国棉纺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说:棉纺织生产企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64%以上的用棉比例,对棉花的依存度很高。一些企业在棉花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开发新产品慢,出现大面积亏损局面。因此,有必要研究、引导企业重视资源的优化,在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档次上多做文章,多使用化纤原料及各种差别化纤维,这对降低所使用资源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纺织领域出现较丰富的纤维材料,化纤原料中,差别化纤维比重不断提高,如中空、细旦涤纶、抗菌除臭、防霉防蛀、阻燃抗静电、弹力纤维等。许多企业大力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交织产品,取得很好的效益。浙江省在应用新纤维、开发非棉纱线、织物中走在前列,有丰富经验浙江不产棉花,煤炭价格、电价均高于北方地区,该省生产纱线60万吨,而用棉量只有30万吨,用棉比例50%,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例如杭州中汇纺织公司开发的梦菱纱采用多种化纤,取得专利;海盐广大纺织公司自主开发涤纶包缠纱,效益大大高于纯棉产品。”  

  我们提倡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改造现有技术装备,坚持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比重为主的技术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的拥有量。大力推进紧密纺纱、全自动气流纺纱、喷气纺纱等新型纺纱装备的采用及配合国产装备的研制;支持有条件的优强企业推进细络联、粗细络联合机、机电一体化、连续化生产;倡导棉纺织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拼“价格”比“技术”,加强产品创新,推进名牌建设;大力开发应用新型差别化纤维原料,积极开发多种新型纤维混纺纱线和织物,提高质量、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入世以来,面对中国市场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的竞争趋势,世界纺织、化纤工业已进入了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为核心,以超速发展的信息工程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竞争更为激烈的新时代。化纤和棉纺业作为纺织工业两大基础产业,如何能加快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追踪、借鉴国内外最新技术,全面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应变能力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及盈利水平,已成为推进或制约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高性能差别化新纤维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和服装的生产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进口国、使用国。2003年我国纺织和服装出口创汇超过804亿美元,特别是顺差达到648亿美元,相当全国顺差的2.54倍;2003年我国化纤产量完成1181万吨,相当全球产量1/3,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同年进口各类化纤约186万吨;2003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约2007万吨,其中使用化纤量约1293万吨(约占总量64%),使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约714万吨。 
 
  依靠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市场、抓好化纤纺织市场急需的高性能的差别化、功能化、高技术纤维的一体化产品的研发和民用高仿真、超仿真服装、家纺、产业三大领域及非纤、合成新材料、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开拓,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争市场、争效益是提升棉纺、化纤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纺织、化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重要途径。 
 
  化纤工业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至今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作为纺织工业的基础原料,化纤可以不受天时地利的影响,而且随着科技发展,化纤新产品不断涌现,纤维性能不断改进,服用纤维正向差别化、多功能高度仿真“新合纤”“新新合纤”方向发展。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且在产业应用领域早已冲出传统纺织工业范畴,正在替代钢铁、五金、木材建材等传统材料和高性能材料,向更广阔的应用市场和高技术领域扩展。二十一世纪,化纤工业做为国民经济和纺织工业的基础产业,以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为核心,以快速发展的信息工程和知识经济为基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市场竞争中,仍有新的发展。 
 
  国外在新产品开发中特别重视加强化纤新品种的科技投入和工程化研究,为开发高性能面料,特别重视对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配套技术开发工作。目前,国外流行的高档化纤面料,大量选配使用多功能、多组份、复合、混纤纤维、细旦、超细旦、四异(纤度、收缩、截面、材质)、中空、易染等差别化纤维和具有抗静电、高吸水、抗起球、阻燃、导电、远红外保健、紫外线屏蔽、荧光、香味、防污、透气、防水等功能纤维,来适应高仿真面料的要求,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差别化纤维比率一般都在40-50以上,而且产品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超仿真、高性能、舒适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一体化和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新产品开发是个系统工程,故国外非常重视化纤纺织、染整、后加工一条龙相关部门的配套开发,同时还特别重视新产品应用开发和市场化、高附加化研究。日本“新合纤”就是采用高新技术手段从纤维、纺织、后加工乃至服装的一体化进行系统的技术开发,通过不同原料品种和各种高新技术加工工艺的不同组合搭配,开发出各类仿毛、仿真丝、仿麂皮、仿桃皮绒、以及各类功能性高密织物等高档面料或服装。特别是日本新开发成功的“新一代新合纤”,其复合功能已达到“超仿真”的水平。同时,随着多功能高技术化纤新品种的深入开发,应用广阔的产业领域已成为纺织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目前在高技术新型纤维研究上正向高性能化和材料化发展,特别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利用其高技术优势,在工程运用上成果显著。如日本在碳纤维及芳纶等高技术特种纤维研究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日本在新型建材中已使用自行研制开发的高强高模碳纤维、芳纶等特种纤维水平在高层建筑中,重量减轻50%,而大楼保证寿命却提高80%;美国对特种纤维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尤其在军工、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应用研究非常深入。
  
  中国化纤协会叶永茂副理事长谈到我国的化纤行业时说:我国自“八五”、“九五”以来,就非常重视化纤、纺织的一条龙新产品开发工作,先后组织了七省市(江苏、浙江、广东、山东、辽宁、上海、北京)四批33条部级新产品一条龙开发项目(约有42个化纤厂和160个纺织印染后加工单位参加),以高性能仿毛、仿真丝、仿高棉及“新合纤”为目标,取得示范性成果并已初步建立各类健全水平不一的新产品开发网络体系,不少产品已达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国际先进水平。 
 
  特别是入世以来民企、外资的进入,加快三大纺织领域的开拓发展,家用纺织品有十大类,2003年耗用纤维总量已达664万吨,约占全国总量1/3;产业用纺织品有16大类,尤其是非织造布发展很快,但总体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急需从功能纤维到特色制品,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我国虽已成为纺织化纤生产大国,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低、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差、难以适应国内外纺织及服装高档面料及产业应用领域的技术要求。出口服装的高档化纤面料仍有一半需进口解决,化纤新品种数量、种类少、差别化率低(国内约23%,国外40-50%)、且功能差、档次低、特别是化纤厂长不懂纺织、纺织厂长不熟悉化纤一条龙产品链开发,未形成有效快捷体系;科研成果工程化、产品开发市场化,仍然是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尤其在军工产品的高技术纤维的研制开发上,与国外差距越来越大,不少领域尚属空白,亟待重点发展。
    背景  
  日前,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2004年首届中国(杭州)·纺织新概念论坛在杭州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纤维、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是针对当前棉纺织工业受棉价过高影响,加大对化纤原料需求的形势下召开的。这次大会对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保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新世纪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48l.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纺织用喷气织机机电设备实现国产化

下一篇:高科技防火迷彩布料诞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纺织 五新
  • 10月26日直播报名丨欧姆龙免费公开课《仅3步!完成凸轮表变更》

    与机械凸轮相比,电子凸轮拥有机械结构更简单、凸轮曲线变更便捷、成本低、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在自动机床、内燃机、印刷机和纺织机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凸轮相当于各种类型的机械凸轮的集合体,只需进行参数配置,即可适用于各种方案。典型的电子凸轮应用有飞剪、追剪、同步等,满足众多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开发效率。P

  • 10月26日直播报名丨欧姆龙免费公开课《仅3步!完成凸轮表变更》

    与机械凸轮相比,电子凸轮拥有机械结构更简单、凸轮曲线变更便捷、成本低、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在自动机床、内燃机、印刷机和纺织机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凸轮相当于各种类型的机械凸轮的集合体,只需进行参数配置,即可适用于各种方案。典型的电子凸轮应用有飞剪、追剪、同步等,满足众多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开发效率。P

  • 丹佛斯传动推出iC2-Micro变频器功率扩展产品,赋能更广泛的行业和应用

    全球变频技术和电气化解决方案领导者丹佛斯传动宣布,推出全新的紧凑型变频器iC2-Micro功率扩展产品。新产品发布后,iC2-Micro产品系列的功率将扩展为0.37kW至15kW,且体积小巧、功能完备、性能强大,操作配置灵活方便,适用于各类泵、风机、物料输送、包装机械、纺织机械等设备,是全球OEM和系统集成商的超值之选。服务,

  • 丹佛斯传动推出iC2-Micro变频器功率扩展产品,赋能更广泛的行业和应用

    全球变频技术和电气化解决方案领导者丹佛斯传动宣布,推出全新的紧凑型变频器iC2-Micro功率扩展产品。新产品发布后,iC2-Micro产品系列的功率将扩展为0.37kW至15kW,且体积小巧、功能完备、性能强大,操作配置灵活方便,适用于各类泵、风机、物料输送、包装机械、纺织机械等设备,是全球OEM和系统集成商的超值之选。服务,

  • 丹佛斯传动推出iC2-Micro变频器功率扩展产品,赋能更广泛的行业和应用

    全球变频技术和电气化解决方案领导者丹佛斯传动宣布,推出全新的紧凑型变频器iC2-Micro功率扩展产品。新产品发布后,iC2-Micro产品系列的功率将扩展为0.37kW至15kW,且体积小巧、功能完备、性能强大,操作配置灵活方便,适用于各类泵、风机、物料输送、包装机械、纺织机械等设备,是全球OEM和系统集成商的超值之选。服务,

  • 丹佛斯传动推出iC2-Micro变频器功率扩展产品,赋能更广泛的行业和应用

    全球变频技术和电气化解决方案领导者丹佛斯传动宣布,推出全新的紧凑型变频器iC2-Micro功率扩展产品。新产品发布后,iC2-Micro产品系列的功率将扩展为0.37kW至15kW,且体积小巧、功能完备、性能强大,操作配置灵活方便,适用于各类泵、风机、物料输送、包装机械、纺织机械等设备,是全球OEM和系统集成商的超值之选。服务,

  • 2023第14届福建(晋江)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

    展会主题:汇集新设计、新品牌、新产品、新时尚、新材料、提产品设计纺织,OA,

  • 2022年国内低压变频器行业市场分析

    海外疫情的反复导致纺织、包装等传统行业订单回流国内,叠加芯片短缺导致供货周期延长等供给侧扰动带来的渠道与终端的恐慌性提前订单因素,2021年低压变频器迎来了近三年来的高速增长。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