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2003年重大科学技术突破项目

2003年重大科学技术突破项目

发布时间:2004-03-03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科学技术

导  读:

 
   
  1.“神舟”五号遨游太空 
  2003年10月15日9时,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伟大时刻。我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搭乘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遨游太空21小时、绕地球环行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五号遨游太空,实现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和世界航天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2.IPv6占下一代互联网制高点 
  2003年12月20日,中科院计算所向社会公开展示技术创新成果――在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IPv6技术。该技术将解决IP地址即将耗尽的问题,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 
  目前的因特网基于IPv4协议。由于互联网发源于美国,使得美国在互联网IP地址资源分配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在全世界总量为40亿的IP地址中,74%的地址被分配给美国使用。而欧洲和起步较晚的亚太地区只能瓜分美国挑剩下的26%。随着上网用户与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长,IP地址资源已近枯竭。飞速增长的IP地址需求,与现有地址不足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制约国内互联网发展的瓶颈。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在国内率先启动了“IPv6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域网示范系统”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专家指出,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和灵魂,所以开展IPv6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构筑全IPv6城域示范网络对于国家未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 
  3.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 
  2003年6月1日零时,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下闸蓄水。随着工程进展,三峡工程正稳步实现“防洪、发电、通航”的三大蓝图。代表当今世界一流水平的设计理念、施工、监控和管理,使三峡工程攻克了20多项“世界之最”的经济技术指标,获得96项中国技术专利,并在水文自动测报、水土流失监控等诸多领域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科技工作是整个三峡工程的先导和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开工10年来,已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围绕三峡工程相关项目诞生的发明专利达到700余项。来自数十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数千名科技人员投入到工程所需的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仅提交的涉及不同专业的科研成果报告就超过了2000份。 
  4.“北斗”卫星为民导航 
  2003年5月25日,我国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与2000年发射的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组成了我国自主的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经修正后的精度达到数十米,而且具备通信功能。随后,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建造的大型公用服务增值平台――“北斗运营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作为北斗导航系统民用开放的门户,“北斗运营服务平台”依托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覆盖范围内的入网注册用户提供导航定位、通信和增值信息的服务。该系统将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我国的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灾害预报、通信、公安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专家预测,到2008年将会有30万个用户,直接的产值将达到35亿元,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5.采用勘探新技术推翻大庆油田“高速枯萎说”  
  大庆油田运用新技术挑战新领域,油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近3年来,大庆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亿8452万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83.81亿立方米。松辽盆地北部石油资源量为90.26亿吨,开发潜力仍然巨大;松辽盆地深层预测天然气资源总量为1.17万亿立方米,目前开发率几乎为零;海拉尔盆地16个凹陷总计拥有石油资源量6.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783亿立方米。另外大庆探区所辖外围盆地中,面积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6个。这些盆地都属于新盆地,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目前在依舒、延吉2个盆地已有7口井获工业油气流;在鸡西、大杨树盆地已发现油气显示;在漠河盆地、孙吴―嘉荫盆地、三江盆地绥滨断陷发现了较好的烃源岩,都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裁陈耕在大庆油田调研时评价说,大庆油田还可开发100年。 
  6.“枭龙”腾飞  创造我国航空新纪录 
  2003年9月2日,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歼击机枭龙/FC-1型飞机在成都举行了首飞仪式,取得圆满成功。 
  枭龙/FC-1型飞机是一种先进的多用途轻型战斗机,具有较大的航程、留空时间、作战半径以及优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较强的武器装载能力。该机型突出中低空和高亚音速机动作战能力,有较好的截击和对地攻击力。由于采用了当代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枭龙/FC-1型飞机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效能,能与当今先进战斗机抗衡,同时具有轻小型、低成本的特点,完全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和军用飞机的市场要求。作为一个崭新的机型,枭龙/FC-1型飞机从签订研制合同到实现首飞,仅用4年的时间,从冻结技术状态到首飞成功,只有23个月,枭龙的研制过程创造了我国航空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7.我国掀开水稻高产“分子奥秘”的一角 
  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所领导的课题组对“水稻分蘖”进行了深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科学家不仅发现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基因,而且成功分离和克隆了这一基因,从而在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揭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上迈出重要一步。这一成果发表在2003年4月1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这是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在这一权威杂志发表的第一篇原始论文。 
  专家指出,对这一重要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禾谷类作物分蘖调控的分子机理,并进而应用于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超级品种的培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应用意义。 
  8. 中国科学家完成世界第一个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200311月15日经过400多名科研人员6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已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根据计算机组装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测序完成了6倍的覆盖深度,所获序列覆盖了家蚕基因组的95.54%,精确度达到了99.95%,完全达到了高质量工作“框架图”的要求。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密图”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国务委员陈至立对该成果批示: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是我国科学家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科学成就,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张“框架图”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高质量的鳞翅目类昆虫全基因“工作框架图”,标志着中国在鳞翅目基因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该“框架图”的完成将为世界鳞翅目昆虫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化信息。 
  9.青藏铁路工程进展顺利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由中铁一局完成的“青藏铁路高原高寒地区铺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陕西省科技厅和铁道部专家鉴定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 
  这项技术针对青藏高原气候特点,完成了铺架施工设备及运输设备的高原适应性改造,填补了国内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铁路铺架技术空白;研究解决了高原大温差地区25米钢轨轨缝施工控制技术;编制和采用的轨道、桥梁铺架施工组织及工艺科学合理,解决了长距离单口铺设的施工难题,使铺轨日进度达到7.925公里,月架32米梁最快速度达124孔;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保障卫生体系,确保了参建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0.超级计算机--“深腾6800”  
  在国家“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共同支持下,联想计算机公司研制的国家网格主结点“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于2003年11月研制成功。 
  “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每秒5.324万亿次,LINPACK实际运算速度每秒4.183万亿次,LINPACK效率为78.5%。“深腾6800”在LINPACK效率和组合数据查询方面达到当前高端机群系统的国际领先水平;在系统均衡设计和性能优化、机群系统软件、机群基础架构以及网格环境若干支撑技术方面有重要创新。“深腾6800”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高端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开发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据悉,在2003年11月16日公布的全球最新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深腾6800”实际运算速度居第14位,LINPACK效率位居高端超级计算机第二位,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制造的超级计算机在这一排名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此外,在事务处理能力TPC-H测试的性能比较中,“深腾6800”名列世界同类系统第四。 
  11.我国科学家修正决定作物产量传统理论 
  我国科学家以“不投入大量水、肥、药,利用提高植物的非叶片器官的比例和功能,实现高产和超高产”的技术理论,修正了“作物高产只能通过叶片光合作用贡献率”的传统理论。这一“作物高产与肥水高效利用相结合”的理论技术方法,运用在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示范上获得巨大成功,从而结束了30多年来农作物面对高产不能突破的徘徊局面。 
  中国农业大学王志敏教授等研究发现,在高温胁迫下,人们常见叶片器官衰败,而小麦等作物的穗(芒、颖片、子粒果皮)、穗下节间和叶鞘等非叶光合绿色器官,不仅具有良好的受光空间,而且具有类似于“碳4型”的高效光合机制,它不仅弥补叶片光合作用的不足,而且有耐旱、耐热、抗逆强的作用。  
  实践证明,非叶片器官对农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可达70%以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科技人员建立了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技术体系”,在严重缺水的河北沧州地区大面积示范获得成功。 
  该研究源自于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共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这一理论上的突破,将会给栽培技术带来革命性变化。 
  12.血吸虫功能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血吸虫功能基因组研究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以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美国Tulane大学、澳大利亚Queensland医学研究中心等有关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下,该项内容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课题组在世界上第一次针对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包括雌虫、雄虫和虫卵进行大规模基因片段检测并作全面分析和验证。为血吸虫和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基因片段的注释和验证对认识血吸虫生物学特点、拓宽分子寄生虫学和分子进化领域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血吸虫病的诊断、疫苗研制和新药研究奠定重要基础。有关研究论文被国际顶尖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接受并将全文(Article)发表。 
  13.浙大纳米光波导研究获原创性成果 
  浙江大学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的童利民博士和何赛灵教授等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在纳米光波导研究领域取得原创性重要成果。通过使用一种新的制备方法,研究人员获得了外形非常均匀的亚微米和纳米直径氧化硅线,并成功地使用这些比光波长更细的线进行了低损耗传输实验。这一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2003年第426期《Nature》杂志。 
  纳米线研究是当前国际上纳米材料研究的前沿领域。这一针对提高光波导性质的研究,能够将氧化硅线的直径均匀控制在几十到几百纳米左右,具有长度长、表面光滑、光传输损耗小等特点,使得采用新方法制备出的纳米线各项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非常适用于制作各种纳米光集成器件,并且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材料等研究方面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科学技术在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依靠科学  战胜非典 
  2003年初,非典型性肺炎席卷全球。我国内地24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发生疫情。我国科学家在很短时间内就确定了非典元凶是冠状病毒,并针对该病毒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2003年6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SARS DNA疫苗的构建与免疫预防和治疗SARS效果研究”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中国已经在世界上率先构建并表达成功8个抗SARS DNA疫苗。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微生物所的大力支持下,彭景?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利用SARS病毒的蛋白基因cDNA片段,成功构建出了4个单价和4个融合的具有抗SARS作用的DNA疫苗。 
  2003年12月11日,国内第一家获得批准用于SARS病毒诊断核酸检测试剂盒正式用于临床。首批5000个试剂盒由农行北京分行捐赠,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分发到全国31个省市。这种用于SARS病毒临床诊断的核酸检测试剂盒是在国家SARS科技攻关领导小组领导下,深圳市匹基生物工程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东湖医院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 
  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前研究,SARS灭活疫苗研制生产所需毒种已经确定,并经国家检定符合要求;疫苗生产工艺已经确定,大致分为病毒培养、超滤浓缩、层析、除菌过滤四个过程;用于抗体和抗原测定的工作参考品已研制成功;疫苗研制生产用检测方法的标准操作细则制定完成;SARS动物模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确定了用于评价疫苗的病理、免疫学等方面的指标,经专家评价已完全能够有效用于对SARS疫苗效果进行评价。 
  2.我国新一代核反应堆在北京并网发电成功 
  2003年1月7日,我国第一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在北京并网发电成功。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中国利用核安全技术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取得了重要进展。 
  高温气冷堆是一种先进型核反应堆,是国际核能界公认的安全性最高的反应堆。它能在发生事故时自动关闭,并将剩余热量排除冷却,不会发生燃料元件烧毁现象。中国是继美、英、德、日后第5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这座反应堆是“863”计划的15个重点项目之一,于2000年12月建成临界后,正式进入热态实验调试阶段。经过两年时间,完成了包括环境影响在内的100项安全相关系统方面的实验。其关键设备都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和建设。高温气冷堆用氦气作冷却剂,采用全陶瓷型球形燃料元件,燃料最高限制温度为1600摄氏度,发电效率高,并可应用于煤的气化和液化、制氢、石油化工等领域。它的并网发电成功,为我国在今后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同类型、功率更大的核电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秦山三期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成功 
  2003年6月,中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成功。这标志着该机组反应堆正式进入可控自持核链式反应和启动状态,为下一阶段低功率物理试验、并网发电和功率提升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山三期核电站反应堆排管容器共有380个燃料通道,每个燃料通道安装12根燃料棒束、2个屏蔽塞和密封塞。首次装料采用人工手动方式进行,既节省装料时间,又可减小燃料棒束对通道的机械磨损。在此次装料前,国家核安全局已对现场调试及装料准备情况进行了严格检查和监督,并正式批准秦山三核二号机组进行首次装料。  
  秦山三期核电站是从加拿大引进的坎杜6商用重水堆核电站,装机容量2×728兆瓦,设计寿命40年,设计年容量因子85%。该电站自1998年6月8日开工以来,工程建造、调试和生产进展顺利,一号机组已于2002年12月31日提前43天投入商业运行,目前一直保持满功率安全可靠运行,有效地缓解了华东地区电力紧张的局面。 
  4.我国科学家探明人和黑猩猩基因功能区域差异 
  2003年8月4日,我国探索人类基因序列变异又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近日成功完成了人和黑猩猩基因序列差异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人和黑猩猩基因的功能区域差异只有0.75%。 
  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系统地开展人和黑猩猩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这个发现为探索人类的起源及其独特的性状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数和新的研究线索,同时也为识别重要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此前发表了这项研究论文。 
  此外,科研人员对人、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和猕猴的标本测序所得到的系统进化树,也再一次证明了和人类具有最近亲缘关系的是黑猩猩,而非大猩猩。 
  5.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乙型肝炎病毒新的编码基因 
  2003年8月,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新的编码基因,从而在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一发现改变了传统观念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认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不仅有助于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探索,而且将大大推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防治研究。 
  这一研究成果是由全军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第302医院首席专家、内科传染病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导师成军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取得的。他们发现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2个新的编码基因――前-前-S基因和前-X基因,改写了医学界25年来认为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只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的历史。 
  6.微流控芯片及其相关仪器的集成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林金明研究员领导的环境分析化学研究组,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十五“863”计划的共同资助下,目前在微流控芯片及其相关仪器的集成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除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外,还申请专利8件,其中获得授权1件。在这些专利的基础上,该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LUM-F流动注射发光测量仪、LUM-P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器、LID-ChipCE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和LUM-2000数据处理系统等系列仪器。 
  他们研制的这一系列仪器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好,既可用于有毒重金属离子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多环芳烃、酚类以及毒品海洛因、吗啡等的测定与研究。LUM-2000数据处理系统可以用在该研究组研制的LUM系列仪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也可以作为其它分析仪器的数据处理系统,通用性强。 
  7.脑智科学交叉前沿研究获重大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朝义院士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脑智科学交叉前沿研究”,自2000年11月启动后,3年来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并于2003年11月20日通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验收。 
  “脑智科学”研究人脑和智力的关系,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是新世纪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重大交叉科学。该项目集中了我国神经科学、心理学、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优秀人才,由中国科学院下属的8个单位――神经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所、自动化所、昆明动物所、数学研究所、生物物理所、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共同承担。 
  项目组在“基于物体的选择性注意”理论和以拓扑性质为基础的视觉基本表达的理论、果蝇的两难抉择研究、大脑视皮层神经元处理大范围复杂图像的神经机制、“顿悟”的大脑机制等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代表了近年来我国在脑智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 
  8.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克隆大鼠 
  在法国农业研究中心(INRA)、中国科学院、中法先进研究计划(PRA)的共同支持下,中科院周琪研究员在法国INRA负责组建的研究小组取得重要成果。该小组采用在克隆小鼠和克隆牛研究中发明的“损伤切除术”,并且发明了能够精确控制大鼠卵细胞自发活化的专利技术,获得克隆大鼠成功。论文发表于2003年9月25日的《科学》杂志。这是中国科研机构和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在《科学》上发表动物克隆领域原始创新性工作成果。 
  该研究使人类首次获得克隆的大鼠,它的成功将在动物发育机理、动物克隆技术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将有助于研究癌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人类慢性疾病。 
  9.揭示艾滋发病新机理 艾滋病毒研究再获重要进展 
  2003年12月上旬,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由浙江大学教授于晓方领导的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艾滋病发病的新机理,引起了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科学家的关注。该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一组使HIV(艾滋病毒)避过人体细胞天然防御系统而在人体细胞内大量复制的蛋白,阐明了HIV突破宿主细胞防御系统分子机制,并提出了新的HIV防治策略。这组蛋白的发现对于了解HIV如何战胜宿主防御系统至为关键,有望成为HIV治疗的新靶点,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途径,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0.创新光子晶体理论 为光辐射控制开辟了新途径 
  中科院物理所的科学家在光子晶体中量子动力学性质方面取得富有创新性的重要成果。这一最新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物理评论快报》上,该刊审稿人对这一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处理了三维光子晶体中非常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和困难的量子电动力学问题”。 
  十多年来,科学家们广泛采用两个理论模型处理光子晶体中的量子光学问题,令人困惑的是,这两个模型给出的理论预言却是相互否定的。为解决这一有重大争议的理论问题,顾本源研究小组突破了以上两个模型的理论框架,首次把一个关键参数引进相关函数,得到一个新的普适性公式。在新的理论框架内,他们为一些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提供了清楚的理论解释,对一些物理量提出了正确的数值计算方法,并预言了某些光子晶体中的物理现象。他们同时发现,原子位置的变化会根本地改变原子的光辐射性质,这一发现为光辐射控制开辟了新的途径。光子晶体的研制成功,使人们能够像控制金属和半导体中的电子一样灵巧地控制光子流,具有极其诱人的应用前景。 
  11.我国研制成功第一个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 
  在国家“863”重大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10m、10.5kV/1.5kA 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并成功地进行了试验运行。10m、10.5kV/1.5kA 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主要由超导电缆芯、低温容器、高电压绝缘、电缆终端、电缆低温系统及电缆的试验和监测系统组成,系统的所有部件和相关技术均为自主研究开发。这一成果使中国跻身于高温超导电缆研究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 
  和常规电缆相比,高温超导电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低和传输容量大的优点,利用它,可以大大降低电力系统的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总效率,实现大容量输电。利用高温超导电缆改装现有地下电缆系统,总费用可降低20%,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12.多总线集成的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研发成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多总线集成的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该项目根据国际现场总线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紧密结合工业控制系统的应用需求,针对多总线集成的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在多种协议信息转换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先进分布控制技术和冗余技术、软PLC通用平台技术和现场总线产品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形成了包括温度、压力、F/I、I/F 等现场总线仪表,基于FF/H1分散控制站和FF/HSE分散控制站组成的现场仪表控制装置,以FF HSE/H1和 Profibus DP/FF H1协议转换网关为通信集成设备等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品。上述产品在天津第二煤气厂、唐钢炼焦制气厂等工业现场进行了成功的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广泛适用于冶金、电力、化工、轻工等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和改造,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3.我国研制成功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 
  2003年3月14日,被誉为中国超级服务器“航空母舰”的曙光4000L在京通过专家验收。曙光4000L不但具备百万亿字节的数据处理能力,而且在支持数据密集应用的基础上,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它可以同时适用于高性能“科学计算”和“信息服务”两大领域。 
  由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发中心联合曙光公司共同推出的这一超级服务器,是当前国内最大的数据处理主机,存储与处理能力都十分强大。在百万亿字节量级的存储容量下,这款超级服务器的智能文件浏览器可支持文件的快速检索和浏览;海量数据处理上,曙光4000L平均每天能处理163亿次入库操作。  
  据悉,这一超级服务器将应用于国家有关部门,在电子政务、网上银行、证券、石油等市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4.我国炼铅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新工艺及工业化装置开发,彻底改变了我国铅冶炼污染现状,在环境治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重大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该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是积多年持续攻关所取得的成就。在原国家科委立项,于“六五”期间在水口山矿务局进行了半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被原国家计委、经贸委列为“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这期间经过大量单项及联动设备试验,开发出可旋转式氧气底吹熔炼炉、多通道水冷高温喷镀耐磨底吹氧枪、特殊耐磨材质的氧枪口保护砖、双排风口大炉腹角高料柱鼓风炉、浅层分格富铅渣速冷铸渣机、带弧型密封罩和垂直模式壁中压防腐余热锅炉、全封闭铅烟尘输送配料等满足工艺需求的全套产业化装置。 
  该工艺是先进的熔池熔炼现代技术与创新后的鼓风炉还原工艺的完美结合,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并已扩展到铜冶炼。该技术应用成功取得强烈反响,推广速度强劲,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铅厂已有8个,设计总产能达50万t/a粗铅;铜冶炼厂1个。 
  15.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海洋生物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高值化加工是未来15年我国海洋高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我国整个海洋生物资源的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的附加值低,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差。因此,我国急需开展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加工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863”计划“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专题实施以来,注重大学、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在海洋水产品的高值化加工、海洋生物酶和海洋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中试示范和推广。累计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9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 
    内蒙古科技信息网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1o5.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斯滕斯奈斯对中国石油前景寄予厚望

下一篇:天津加冕“油品大港”头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科学技术
  •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增至九个

    中国科学技术部对外公布,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一周智能制造事件汇总:西安签约引资882.2亿 促智能制造转型

    5月9日,由中国工程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18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并作主旨报告。

  • 关于召开“2018(第六届)先进制造业大会” 的邀请函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先进制造业》全媒体主办,上海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服务型制造产业创新联盟、上海闻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第六届)先进制造业大会”将于2018年5月8-9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 279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从今年获奖成果,特别是高等级奖项的总体水平看,我国在世界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已占有一席之地,正在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新兴产业占36%

    从2009年获奖情况看,来自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的获奖比例颇大,占据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获奖成果的36%

  •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陕西宾馆召开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于2009年2月24日-25日在西安市陕西宾馆召开,480名代表参加了代表大会。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省委副书记、省长袁纯清,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郭永平,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锦斌,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魏民洲,省人大常委会副

  • FA381型单眼高速并条机获全国科学技术奖

      “纺织之光”杯200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授奖项目于7月22日公布。   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FA381型单眼高速并条机获该项目三等奖。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自2004年设立以来,为推动中国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行业内的影响与日俱增。   今年评审工作于6月27

  • 青岛纺机展:感受现代科学技术 体验纺机先进设备

    今年4月10-1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将迎来2008年中国首场纺织工业展“第九届青岛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青岛纺机展”)。展会同期也将举行多场精彩夺目的活动。--“时装表演动态展示” 有40多年历史的专业纺织机械代理公司--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本届展会,将于4月10-11日在展会现场每天举行四场时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