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规模空前的全国性纸张订货会在11月末于海口举行,吸引了全国200多家纸厂和2000多家需求商。薄薄的、轻轻的纸张,在商家和消费者心中其实沉甸甸——
争夺2000亿元纸市场
一位喜爱游戏杂志的刘先生说,好的杂志,内容、插图和纸张都应该是高品质的。事实也如此,不经意间,纸的品质已成为高档文化用品的重要指标。
刘先生清楚地记得,他上小学时,不小心作业本就会被铅笔划破。也许他没有想到,包括他在内,消费者对纸张质量的追求,推动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全国纸市场年需求量已近2000亿元,且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增长。
外资成为助推器
以前,我国曾对外商投资造纸业有一定限制。但2001年,国家推出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除钞票纸、邮票纸等极少数品种外,化学木浆、原料林基地建设及部分高档纸及纸板生产等都被列入鼓励外商投资目录。
也因此,诱发了外商大规模投资造纸业的更大热潮。
截至目前,在国内设厂的跨国纸业公司有10余家,且各家不约而同地将眼球盯住全木浆双胶纸、低定量涂布纸、铜版纸等高档纸品领域。这些企业包括:芬兰的芬欧汇川(UPM)、芬兰与瑞典合资的斯道拉恩索(STORAENSO)、印尼的金光集团(APP)等。它们在国内高档纸品领域占有绝对领先地位。
外资在中国跑马圈地的热潮中,来自印尼的金光集团APP(亚洲浆纸)公司尤引人注目。
不仅因其规模浩大,且因其独特的发展理念。APP以海南为起点,开始对中国林业和造纸业进行席卷式投资。
1995年,APP在海南成立了海南金海浆纸林有限公司,筹划浆纸林基地。2年后,合资成立金华林业有限公司负责林地建设。同年,在洋浦建立60万吨(后扩增)浆纸厂及 350万亩造林基地项目也获国务院批准。1999年,负责木浆生产的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高达4.28亿美元。
基本上,APP在华的投资模式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下游的纸产品都有涉及,造林———制浆———造纸一体化,且从海南迅速向江西、河南、湖南、云南、广东等宜林省份扩张。
今年,APP更是大手笔,宣布拟投资项目金额超过900亿元,引起业界和传媒的极大关注。
有资料显示,目前APP已在中国建立了4个原料林基地、13家造纸及纸制品工厂,产品包括涂布纸板、铜板纸、双胶纸、无碳复写纸、卫生纸等多个品种,年产135万吨的江苏金东就是APP旗下的企业。已在海南洋浦运作几年的金海浆纸厂,总投资近130亿元,建成投产后年产能可达100万吨。
有关人士分析,在国家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唯有外资的注入,才能够解决国内纸市场巨大需求的缺口。
新老纸厂前途未卜
曹朴芳说,造纸业是技术、资金、人力密集型产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投资、高风险的产业。
有关人士甚至预言,在外资的攻城掠地情势下,今后几年中国造纸行业将重新洗牌。
以1万吨高档纸浆和纸张产能为例,从木材到纸浆大约需要1.5亿元至2亿元投入,从纸浆到成品纸又至少需要1亿元投入。也就是说,每万吨成品纸产能大约需要2.5亿元至3亿元的投入。另外,造纸业又有着很高的规模生产要求。国际上通常的规模产能起点是纸浆厂至少30万吨,造纸厂至少为15万吨,这就意味着一个基本规模的造纸企业资金投入至少在15亿至60亿元。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最大的纸厂年生产1500万吨,产值达到300亿美元。新建的纸浆企业规模一般都在50万吨以上,造纸企业产能多在35万吨以上。相形之下,国内企业产能基础和资金实力都显得极其弱小,且融资渠道也极不通畅,面临很大的困境。
除去前期投入,原料对造纸企业的持续发展关系重大,在纸品成本中比例几乎占了一半以上。造纸发达国家,原料采伐半径通常在百公里之内,而国内企业有时可达1000公里,成本之高可以想象。APP之所以在中国各地广辟林地,也许就是基于此考虑。
在订货会上,一些国内纸厂的负责人说,如果国内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渠道和网络优势,落脚于行业内的兼并重组,或许不失为良策。
来源:中国纸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