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建材工业“十五”规划及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

建材工业“十五”规划及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

发布时间:2003-10-2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建材工业

导  读:

建材工业“十五”规划

  建材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材料工业。建材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门类,广泛应用于建筑、军工、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民生活等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研究开发、地质勘探、装备制造、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国际贸易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水泥、玻璃、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的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产品的质量、档次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建材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材工业必须继续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行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历史性跨越。

一、“九五”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取得的成就

  经过“九五”的发展,建材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科技进步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国企改革初见成效,基本完成了“九五”计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

  1.“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取得初步成效。

  “九五”期间,建材工业围绕“两个转变”,正确处理了发展与淘汰、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产品开发与市场应用的关系。在加快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对重点产品的总量提出了阶段性控制目标,实现淘汰小水泥窑3069座,压减落后生产能力6335万吨;关闭淘汰小玻璃生产线187条,压减落后生产能力2592万重量箱。2000年,旋窑水泥产量1.51亿吨,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25.3%;水泥散装率达到19.1%,散装量比1995年增长了近一倍;新型墙体材料产量2100亿块标准砖,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重为28%;平板玻璃产量1.82亿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产量达70%;池窑拉丝玻璃纤维产量4.8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由“八五”末的15%提高到27%;玻璃钢机械化成型率由5%提高到20%左右。

  2.科技进步取得明显进展。

  重点开展了新型干法预分解窑(以下简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优化设计、低投资、国产化”工作,新型干法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实施项目业主负责制和招投标制,使改扩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资从1000余元/吨降到400--500元/吨,采用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的企业在产品质量、规模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通过建设示范线,“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主开发了年产7500吨池窑拉丝技术装备,建设了万吨级池窑拉丝生产线,为池窑拉丝技术与装备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基础。建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成效明显。非金属矿物超细、提纯、改性技术及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深加工技术不断提高。以电子级玻纤织物、高档耐磨超硬材料、特种工业陶瓷制品为代表的一批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组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与“八五”末相比,水泥企业的平均规模由7万吨提高到10万吨,前十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由2.9%提高到5%;玻璃企业的平均规模由31万重量箱提高到81万重量箱,前十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由28%提高到33%;玻璃纤维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约1500吨,前四家企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为36%。

  4.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改组、改造、兼并、收购等方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建材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1999年扭转了全行业连续两年亏损的局面,2000年生产经营形势进一步好转,全行业实现利润94亿元,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出口创汇28.7亿美元。建材上市企业已超过40家,融资100多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材行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大多数企业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1.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

  建材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个数仅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10.8%。大中型骨干企业与国外大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有相当大的差距。7000多家水泥企业中,前10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仅为5%。前10家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为33%,浮法玻璃生产企业有20多家,而作为世界平板玻璃生产第二大国的美国,仅有6家玻璃公司。与美国相比,我国玻璃钢企业平均规模相差25倍,玻璃纤维企业平均规模相差200多倍。陶瓷、砖瓦、水泥制品等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也相当低。

  2.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

  重复建设屡禁不止,导致工艺落后的传统建材产品严重过剩,过度竞争造成行业总体效益低下。先进生产能力增长缓慢,部分优质、高档产品结构性短缺。新型建材产值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0%。水泥总生产能力为7.1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只占10%左右,而质量不稳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立窑水泥仍占75%左右。优质浮法玻璃和加工玻璃、高档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及制品、部分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等尚需进口。

  3.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缓慢。

  高技术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科研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研开发与生产相互脱节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影响了建材高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4.资源利用和环保问题十分突出。

  建材工业生产耗能占全国能耗的比重为9%左右,占工业能耗的比重约13%,万元产值能耗近5吨标煤。以窑炉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煤炭消耗约占建材生产总能耗的比重为70%以上。全行业年排放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量的比重为14%左右;排放粉尘和烟尘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比重为55%左右。每年生产实心粘土砖近6000亿块,耗用土地约66万亩,耗煤5000多万吨。水泥熟料平均烧成热耗146千克标煤/吨,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0%多。

二、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分析

  (一)发展环境分析

  “十五”期间是建材工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对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将产生重要影响。

  1.国际建材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际建材工业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一是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注重规模效益和节能降耗;三是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保温、隔音等建筑功能,注重开发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抗菌、防霉、杀虫、净化空气等功能性材料;四是主要建材企业在以先进技术、管理和雄厚的资金实现全球性扩张的同时,其市场营销、服务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建材企业转变观念,跟上世界建材工业发展趋势,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比较优势,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企业在技术装备水平、研究开发能力,以及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商品关税降低可能导致进口量增加,国内市场国际化,跨国公司将依托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我国建材领域的投资,国内建材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加快水利、交通、通信、电力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产品的需求产生新的拉动。东部地区建材工业在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西部地区在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东中西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推动地区间的合作,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4.可持续发展对建材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相当长时期内,建材工业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根本改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治理日趋紧迫。资源紧缺,耕地减少等问题日趋突出,建材工业必须改变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向提高质量、节能、节地、节水、利废和环保方向发展。

  (二)需求预测分析

  1.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十五”期间,按GDP年均增长7%计,平均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万亿元左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拉动建材产品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投资规模将有大幅增长;住宅产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住房的改善,对高品质、多功能的绿色建材产品,以及工厂化系统集成住宅产品的需求将有较快增长;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水利枢纽,一批大型水库建设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龙滩、小湾、水布垭、构皮滩、公伯峡、三板溪等水电站,青藏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西南、西北进出境铁路,20万公里“五纵七横”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军工、汽车、信息、石化等相关产业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主要产品需求分析。

  传统建材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需求总量保持相对稳定。2000年水泥产量5.97亿吨,平板玻璃产量1.82亿重量箱。随着水泥新标准的实施和混凝土标号的提高,水泥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于采用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可减少水泥用量30%以上,预计2005年水泥总需求将维持在现有水平,而可配制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水泥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平板玻璃总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能够替代进口和满足加工玻璃要求的优质浮法玻璃需求明显增加。建筑卫生陶瓷需求变化的趋势是低档产品的市场不断缩小,中高档产品将适度增长,可替代进口的高档卫生陶瓷和节水型卫生陶瓷的需求将有明显增长。

  新型建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主要产品需求将有较大增长。随着建筑、军工、汽车、信息、石化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型建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量将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新型建材中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及制品、复合材料/玻璃钢,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中的超细、改性功能材料的需求将会有较快增长。

  满足房屋装饰和改善住房功能要求的装饰装修材料将有更快增长。随着住宅的商品化,住房装饰装修在我国逐步普及,装饰装修材料将有更快增长。外墙涂料,高档外墙装饰板,安全环保型的内墙涂料,高档五金件,以及优质塑钢门窗和塑料管材管件等化学建材产品的需求将有更快增长。

  3.主要建材产品国内需求量预测。

产品                     单位             2005年需求量 

水泥                     亿吨                 6 

其中:优质水泥           亿吨                 2 

平板玻璃               亿重量箱           1.8-1.9 

其中:优质浮法玻璃     亿重量箱           0.6-0.65 

卫生陶瓷                 万件                5500 

建筑陶瓷               亿平方米               15 

玻璃纤维                 万吨                 38 

其中:池窑拉丝玻璃纤维   万吨                 23 

墙体材料               亿块标准砖             7500 

其中:新型墙体材料     亿块标准砖             3000 

三、发展方针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方针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节能、节地、节水、利废和环保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产品,控制总量,加大落后技术和产品的淘汰力度,推进企业资产重组,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搞活中小企业,促进建材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建材工业增加值预期年均增长7~8%。

  1.产品结构调整目标。

  到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1.2~1.3亿吨,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20%,特种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3%,水泥散装率达到30%;浮法玻璃产量达到1.6亿重量箱,占玻璃总产量的比重为80%以上,其中优质浮法玻璃产量5000~6000万重量箱,占浮法玻璃的比重达到30%以上,玻璃深加工率达30%;新型墙体材料产量3000亿块标准砖,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重为40%;池窑拉丝玻璃纤维产量达到23万吨,占玻璃纤维总产量的比重为60%;玻璃钢机械化成型率为40%以上。

  2.技术结构调整目标。

  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取得明显进展,新增生产能力技术装备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产2000~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与装备达到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发展日产8000吨以上超大型水泥生产线,形成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体系。全面提高“洛阳浮法”玻璃技术水平,实现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重大突破,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玻璃加工技术装备及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引进年产2--3万吨规模的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装备以及电子级玻纤布生产技术,使行业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墙体材料技术与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3.组织结构调整目标。

  “十五”末期,水泥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由目前的年产10万吨提高到25万吨,前10家水泥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由5%提高到17%;玻璃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达到300万重量箱以上,前10家玻璃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50%;前4家玻璃纤维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60%以上。

  4.能源利用和环保目标。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环保达标。到2005年,主要建材产品的平均能耗降低20%。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池窑拉丝玻璃纤维的生产以应用优质能源为主。水泥和墙体材料的生产要积极研究和开发多种能源和资源的利用途径。全行业年节能1900万吨标煤,减少粉尘排放210万吨。

四、发展和结构调整重点

  (一)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

  坚持以发展促调整的方针,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速淘汰落后工艺。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企业重组,支持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的发展。禁止除新型干法以外的其它水泥生产线的建设。严格禁止对立窑进行扩径改造。节约并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十五”期间要按照“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的原则,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6000万吨,实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翻番。

  1.扶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优化水泥工业生产力布局。

  重点支持8~10家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发日产8000~10000吨大型水泥技术装备。华东、华南及沿江沿海大中城市周边地区,要利用交通和经济较发达的优势,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加快调整水泥工业结构。在石灰石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大型熟料基地,将靠近市场、符合条件的小型水泥企业改建为现代化水泥粉磨企业。同时,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推广矿渣和粉煤灰超细粉磨,根据市场需求配制水泥干浆和高性能混凝土。水泥工业布局要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引导并鼓励东部和中部地区优势水泥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西部地区水泥工业发展应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依托现有优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2.改造一批重点企业,带动水泥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

  鼓励一批省、区、市的重点水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按照一定区域内“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落后工艺的原则,通过对湿法窑、立波尔窑、中空窑等落后工艺的技术改造,建设一批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除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以及生产特种水泥项目外,原则上不再新建、扩建日产1000吨及以下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引导机立窑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用新型干法技术实施改造,逐步淘汰立窑工艺。

  3.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

  水泥企业要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抓好清洁生产的同时,积极利用煤矸石、矿渣、粉煤灰、磷石膏、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研究和开发城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油、废轮胎等利用途径。进一步开发完善劣质能源、工业废弃物在水泥生产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水泥生产逐步向节能、利废、环保方向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

  (二)发展新型建材,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紧紧围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以提高质量、节能、节地、利废为重点,以政策法规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发完善应用技术,使新型建材生产和应用取得较大发展。到2005年,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的比重达到40%,节约土地20万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万吨,综合利用煤矸石9000万吨、粉煤灰4500万吨。

  1.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快速发展。

  要适应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建筑节能与建筑功能改善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在重点抓好170个大中城市用三年过渡时间完全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同时,积极引导其它地区用新型墙体材料替代实心粘土砖,分类指导,城乡全面推进,提高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重。重点发展非粘土类空心制品、混凝土砌块、各种轻质板材和复合板材。大力推广使用以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和江河淤泥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与装备,建设一批大规模、高水平的生产线,促进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培育2~3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2.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品。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建筑结构的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主导产品,通过主导产品的示范作用,带动各类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重点发展单班年产5万立方米以上规模的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实现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着力解决混凝土砌块的施工应用配套技术;发展加气混凝土板材和年产10--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开发大型机械化切割机,完善发泡成型技术;根据市场需求,重点抓好纸面石膏板的市场开拓与推广应用工作,发展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轻质板材,开发成套技术与装备,提高产品功能及装饰性能;发展年产6000万块以上规模的烧结空心砖生产线,推广废渣高掺量、全煤矸石烧结新工艺。

  3.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与配套能力。

  积极发展内外墙装饰材料、塑料门窗等现代建筑门窗以及塑料管材管件等新型建材产品。重点解决外墙涂料的研制开发、生产和供应,以及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等问题。塑料门窗重点发展优质产品,抓好配套五金件的生产与供应,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塑料管材的发展重点是开发和推广室内上水管、燃气管、热水管和地下排水管等新品种,形成一批品种齐全、规格系列配套、年产3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三)全面提高“洛阳浮法”技术水平

  平板玻璃工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升级,重点是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全面提高“洛阳浮法”玻璃技术水平,实现浮法生产技术和管理的突破,使平板玻璃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五”期间要严格限制新建、扩建平板玻璃原片生产线,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小平拉等落后工艺。积极发展玻璃深加工产品。

  1.提高技术水平,发展优质浮法玻璃。

  “洛阳浮法”玻璃技术是我国玻璃生产的主体技术,玻璃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基本立足于“洛阳浮法”玻璃技术的提高。针对“洛阳浮法”生产工艺在原料处理、熔化、成型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品在表面平整度、渗锡量、微气泡等质量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重点建设优质硅质原料基地,提高耐火材料产品质量,加强配套工作,提高熔窑的自动化控制、锡槽密封、冷端在线检测等技术装备水平,并在生产线控制技术和管理软件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窑龄达到8--10年,产品实物质量以及能耗和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提高“洛阳浮法”玻璃整体水平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提下,结合冷修改造若干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2.开发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

 抓住多功能、深加工玻璃市场迅速扩大的机遇,走引进加工设备和自我开发相结合的路子,玻璃深加工通用设备国产化和现代化水平要有明显提高。重视玻璃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超薄、超厚及大规格产品、多品种着色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在线镀膜和制镜制品,提高深加工玻璃在玻璃产品中的比重,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推动玻璃深加工产品向配套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3.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生产集中度。

  鼓励平板玻璃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初步形成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这些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基本实现全浮法生产,优质浮法玻璃比重达到50%以上,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系列化、配套化、规模化的玻璃加工生产基地。淘汰四机以下引上工艺及小平拉工艺,部分淘汰六、九机引上工艺及小规模格法工艺。企业的平均规模达到300万重量箱以上。

  (四)加快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化进程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是国防建设和高新技术等相关产业所必需的重要材料。支持重点企业、重点技术和重点产品的发展。加大科技开发和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把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作为建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发展池窑拉丝玻璃纤维,实现生产技术和装备的重大突破。

  瞄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万吨级以上规模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建设优质原料基地,继续实施用先进池窑拉丝工艺技术对落后生产工艺进行全面改造,使池窑拉丝生产能力的比重由目前的27%提高到60%以上,生产技术达到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系列。淘汰陶土坩埚生产,严禁其产品流入市场。重点扶持、培育3~5个年产5万吨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2.开发新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

  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电子级覆铜板纱、布以及优质增强型玻纤无捻粗纱、短切纤维及毡等产品,到2005年,出口增加到9万吨左右,进口由目前4.5万吨减少到2万吨左右。加大电子级玻璃纤维织物类制品及复合材料/玻璃钢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重点研究开发片状模塑料(SMC)低压成型技术,干、湿法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塑料(GMT)片材制备,A级表面处理技术,以及玻璃钢渔船、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整体优化设计与机械化成型等成套技术。支持特种纤维、特种玻璃、石英玻璃、特种陶瓷、高品质人造金刚石及特种光电晶体等高科技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出口创汇优势产业。

  (五)发展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扩大出口创汇

  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深加工产品。扩大出口。

  1.支持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围绕建筑、石化、汽车、机电、环保等产业的需要,发展超细粉碎、精细提纯、表面改性、超微细和微孔技术,研究开发纳米技术和产品。发展高性能摩擦材料、绝缘材料、密封材料、工程塑料功能填料、电子工程材料和环保矿物材料,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支持现有骨干企业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在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规格品种等方面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鼓励企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

  2.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加非金属矿物制品出口。

  发展优势矿种的深加工,逐步实现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保持和增加东南亚市场份额的同时,努力扩大对欧洲、北美及南美的出口。鼓励非金属矿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逐步控制和减少初级产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实现出口创汇稳步增长。

  (六)优化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结构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要发展高档产品,增加中档产品,压缩低档产品。加强技术改造,采用新型装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强配套并发展环保产品、节水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1.发展新型工艺技术,增加建筑陶瓷花色品种。

  建筑陶瓷的发展以全自动液压砖机、新型装饰技术和使用洁净燃料的辊道窑为重点,淘汰手动压砖机和煤烧窑。大力推进二次布料、梦幻布料、渗花、彩色大颗粒、干法施釉、抛光、水刀切割拼花、多次装饰、多次烧成等新型工艺和装饰技术,增加产品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环保、抗污、抗菌等多功能产品,综合利用尾矿和工业废渣。

  2.以节水为中心,提高卫生陶瓷档次和配套水平。

  卫生陶瓷的发展在提高质量、档次和加强配套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卫生陶瓷产品节水技术,如改进排污道和布水孔,采用射流技术等,增强陶瓷便器的冲洗功能,采用新型水箱配件,根除水箱漏水,实现水量分档冲洗,用纳米技术形成超平滑的抗污、憎水的陶瓷釉面,减少冲洗水量等,满足社会对节水型卫生陶瓷产品的需求。同时,提高我国卫生陶瓷产品节水标准,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措施与政策

  (一)措施

  1.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抓紧行业规章、规范、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并制定严格的产品使用条例,规范企业行为,创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修订产业政策,发布建材行业鼓励、限制、淘汰目录,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2.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全行业整体水平。建立国家实验室或科技开发中心,集中研究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涉及产业发展的重大科研开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大在研发经费方面的支持力度,确保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加强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开发,在主要领域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科技开发资金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将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大集团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支持以工程总承包等形式整套输出我国成熟的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卫生陶瓷等技术与装备。

  3.适应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要求,探索建材工业发展新模式。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对行业的影响力。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加快改革,促进企业资本多元化,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的原则,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各地建材中小企业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4.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密切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加强行业管理,促使企业自觉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加强会员企业之间的协调,维护行业市场秩序。

  5.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建材工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和集散控制系统(DCS),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建立企业计算机生产监控调度系统,实现企业生产调度现代化。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现代管理技术。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在建材行业的发展,逐步实现网上信息发布、分类查询、商务谈判和交易结算等。

  6.西部建材工业要合理确定发展重点。西部地区应认真吸取东部地区建材工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合理配置资源,吸引人才、资金、先进技术,做到优势互补。严防将淘汰的技术和设备转移到西部。根据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市场开发程度,合理确定发展重点,防止盲目扩大规模,禁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政策

  1.在鼓励投资的政策(贴息、债券)中,继续将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重大技改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目录。

  2.对具有战略价值的非金属矿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保证国家对大型优质矿山、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矿产资源和战略资源的控制力。

 

  3.支持优势骨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有效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4.鼓励企业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对以工业废渣、尾矿、废液、城市垃圾等为原料和燃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实行减免税等优惠。

  5.及时修订产品标准、能耗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产品发展,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6.对大型成套装备出口提供卖方信贷支持。

  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提供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luvt.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冶金工业“十五”规划及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

下一篇:电子信息产业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建材工业
  • 工信部印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建材工业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取得明显突破,重点领域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成效,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经营成本、生产效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推动建材工业全产业链高级

  • 刘长发:建材工业由大变强“十二五”将成为关键

    1995年,原国家建材局党组针对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组织开展了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并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在全国工业领域率先提出了“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经过15年的发展实践,我国建材工业在由大变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各主要行业的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已接近或达到

  • 30年持续快速发展 建材工业打造国际优势

    改革开放30年,建材工业在党和国家正确方针政策指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建材工业已经发展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产品配套能力较强、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材料和制品工业。   生产规模快速增长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在30年的快速发展中,从1985年起,水泥、平

  • 建材工业2007年取得的成就及2008年发展重点

    2007年建材工业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取

  • 建材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建材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并发挥作用。     该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国建材工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重大成果。新型干法水泥在技术预分解窑节能煅

  • 2006中国建材工业重大科技进展

       1、我国超薄浮法玻璃成套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成果单位: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工艺技术属于国际玻璃行业中最前沿和尖端的技术领域之一,该技术被国外公司长期封锁和垄断。作为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中“洛阳浮法玻璃工艺

  • 节能是建材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和消费国,建材工业的年能耗总量位居中国各工业部门的第三位。应该看到,建材工业既大量消耗能源,同时又潜含着巨大的节能空间;它既污染着环境,却又是全国消纳固体废弃物总量最多,为保护环境做出重要贡献的产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 节能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材料工业,属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工业。我国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和消费国,建材工业的年能耗总量位居我国各工业部门的第三位。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这样的阶段:它一方面大量消耗能源,同时又潜含着巨大的节能空间;它在生产过程中既污染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