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
机床,代表了一个国家现代机械的研发水平,甚至是经济实力。多少年来,我国虽然从无到有,建立起自己的机床工业体系,但产品技术落后,"傻大黑粗"的形象始终未能彻底摆脱。以至于近些年国产数控机床的开发水平上去了,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了,有的能够出口或者顶替进口,可国内一些用户仍然怀疑我们自己产品的性能,宁可花更多的外汇去进口别人的产品。的确,国产数控机床与国外先进同类产品比较,仍有一定差距,但是,经济实用却是国产机床的优势,关键就在于人们对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太缺乏了解,走进中国数控机床工业就会发现,今天的机床工业,已经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
去年机电产品出口出人意料地好,这其中数控机床功劳不小。近年来代表机械工业水平的数控机床业发展较快,已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并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仅金属加工机床这一个品种,2002年出口额就达3亿美元……
三落三起
我国数控机床的起步时间与国外相当。回顾我国数控的发展历史,自1958年我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式数控系统样机后,经历了三落三起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数控机床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50-70年代中期,国内机床制造技术几经努力,在机械部分已经能与别人比试比试,但是控制部分却与国际潮流相差甚远。
70年代末,由于引进了日本先进技术,国内数控机床业上了一个台阶。80年代,国内外汇紧张影响了机床散件进口,数控机床虽然竭尽全能去使器件国产化,但还是避免不了再一次的走向下坡路。
90年代以后,国内数控机床的发展起起落落。1996年开始,数控机床又有了新的发展机会,对外合作的增多,国内数控机床系统在主控方面、机械方面和动能部件的开发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可是90年代末,由于当时国内的数控机床生产企业规模小,数控机床的发展又开始下滑。当时,美国某公司一个月就能生产数控机床600台,而我们全部的数控机床企业一年总产量仅为300台。
到1999年底,数控机床又掀开了产业化高潮,机制的转变促进了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
差距仍然存在
数控机床早期主要运用于军工生产,随后才慢慢扩大到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刺激了数控机床市场需求量的增长,使国内市场逐渐开始成熟。
目前,数控机床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已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基本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要求。然而,在国产数控机床与进口机床品质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仍然更加愿意使用进口产品。这些用户有的是真正需要高规格的机床;有的是因为对国产数控机床心有余悸;有的是希望通过引进进口产品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还有的则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和炫耀心理等,从而使进口数控机床占据了大量国内市场。
不可否认,目前,我们的数控机床技术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距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国外数控机床的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间隔)是10年,约8-9万小时,而中国只有1-2万小时。二是数控机床的种类比国外要少。当前,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向定位精度高、速度快的方向发展,他们还较早地开发了高速、高效、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四高"产品,基本使开发生产从工序集中转向工艺集中,并已向高性能和小型化发展。而国内数控机床生产企业在这些方面还有所欠缺。
机遇与挑战同在
中国对数控机床的需求量堪称世界之最,但是,目前国内的生产企业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仅2002年,数控机床的进口额就是出口额的10倍,数控机床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还是比较广阔的。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企业在带来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同时,他们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市场,给国内数控机床业带来了很多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杨学桐副秘书长说,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数控机床业应该果断采取措施,适时调整战略战术。国内数控机床业要赢得这场竞争,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努力朝"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发展。他认为,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数控机床业的支持力度;生产企业也应该注重培养人才,解决产业化进程中的技术问题,努力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四高"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