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文库>专业论文>广西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广西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13-04-25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专业论文 人浏览
分享到:
关键字:

水土流失

导读:

[摘要]广西水土流失面积有2.81km2 ,占土地总面积23.67 万km2 的11.87%,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是广西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介绍广西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对...

[摘要]广西水土流失面积有2.81km2 ,占土地总面积23.67 万km2 的11.87%,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是广西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介绍广西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12)03-0039-03

1 水土流失现状

广西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水土流失面积有2.81 万km2 ,占土地总面积23.67 万km2 的11.87%,其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1.572 0、0. 966 9、0.379 6、0.081 2 和0.058 8 km2。水土流失问题不仅破坏着土地资源,而且更是直接诱发多种自然灾害的根源,是广西分布面积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生态问题。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是广西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广西地形较为复杂,以山地为主,四周高中间低,略成盆地状。地层以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和中生界三叠系为主,沉积岩占绝对优势,有碳酸盐岩和非碳酸盐岩两类,二者出露面积大致相等。地处亚热带地区,南临海洋,受季风气候影响湿热多雨、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约1 520 mm,但时空分布不均,汛期(5—9月) 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广西植被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主要由森林、灌丛、草类构成,以常绿阔叶林、灌木林为主。桂西北多为岩溶山区,山高、坡陡、土薄,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植被涵养水分能力低下,加之多年来的人为破坏,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使得生态严重退化。

2 水土流失成因

广西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人为因素作用为主。

2.1 自然因素

(1) 地形。广西山多平原少,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沟壑切割深、密度大,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地上。

(2) 地质。广西成土母质多为砂页岩、石灰岩、花岗岩、紫色岩,由这些岩层风化形成的土壤土质疏松、保水性差,遇水即散、易蚀易冲,其中又以花岗岩、砂页岩风化形成的红壤最为松散、抗蚀性弱,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易沙砾化,在雨水冲刷下大量的地表土壤被带走,容易形成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 降水。就全国来说,广西的降水是比较充沛的,年均降水量约1 520 mm,且降水集中、强度大、冲刷力强。

2.2 人为因素

(1) 盲目开垦种植,导致石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广西属喀斯特发育地带,岩溶山地面积达8.95 万km2 ,占全区总面积的37.8%。岩溶地区土层浅薄,人地矛盾突出,坡地开垦过度,植被失去了保护,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就会大为降低,以致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目前,全区石漠化面积已达2.38 万km2 ,另有潜在石漠化面积约0.2 万km2 ,这些地区的土地生产力和可耕性严重受损,农业生产难以为继,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地区居民的贫困程度。

(2) 不合理的采矿使水土流失加剧。作为锰矿资源储存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多年来广西一直都存在着乱开滥采矿产资源的现象,一些个体老板在开采矿产时,缺乏应有的水土保持技术指导,随意堆放废土废渣,一旦遭遇大雨,大量的废土废渣即被雨水带走,如右江支流古榕江水质遭到严重污染和河道淤积就是典型的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例子。

3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在广西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关数据显示,全区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7 401.45 万t,年均侵蚀模数为2 420 t /(km2·a)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 km2 的县就有58 个,并且主要分布在桂东南的花岗岩和桂西北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破坏土地资源,制约农业发展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过去传统的农业耕作主要是依赖掠夺式的粗放经营来维持,多年来的填湖造田、砍伐林木、开垦丘陵使不少地区的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质量下降。而农民对土地重用轻养或只用不养的经营方式,加上过度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良性结构,使地力严重下降。目前,广西有坡耕地143.16 万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32.3% ,这些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类,按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 500 t /(km2·a)计算,全区坡耕地每年即有6 400 多万t 的土壤流失掉,相当于每年流失4.5 mm 厚的表土层,每年损失氮、磷、钾等养分高达408.62 万t。

3.2 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

对流失区来说,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耕作土壤变薄、蓄水能力下降,径流带走大量的地表土壤,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量也在逐年加大,过度开采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陷。2010年广西遭遇了50 年一遇的秋冬春连旱,降雨量减少和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导致全区109 个县(市、区) 中有100 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其中重旱22 个、中旱43 个、轻旱35 个,受灾人口达1 200 多万人,因干旱导致297 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5 万hm2 ,成灾面积为24 万hm2 ,直接经济损失达33 亿元。

3.3 危害水利设施

江河上游山高坡陡,人为的毁林开荒、过量开垦坡地,使得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减少,森林自身的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大为降低。径流带走的地表土壤流入河道、湖泊、山塘、水库,致使河床抬高,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和通航能力,减少了水库、湖泊的蓄水容积,削弱了其在遭遇洪涝灾害时的调节能力,致使旱涝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此外,许多工矿企业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造成全区近七成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危害到河流流经城市的饮用水安全。

3.4 加剧了山区群众贫困

广西喀斯特地貌的最大特点是石多土少,尤其是山区土层十分浅薄,加之农民在农资方面的投入少,难以改善土地肥力状况,在广种薄收的粗放式经营下,农民生活入不敷出,难以解决温饱,长期在贫困线以下挣扎。如广西隆林县,地处西部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之所以一直未能摆脱贫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水土流失严重,加上烧柴取暖、烹煮等落后的生活方式和大量砍伐森林、过度采挖药材等破坏植被,使“三荒地”有增无减,粮食单产下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举步维艰。

3.5 诱发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导致地表植被遭受破坏,而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雨量集中在夏季,雨季降雨过多极易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近年来,区内尤其是山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2011 年5月桂林市全州县一采石场就因暴雨引发了泥石流,造成23 名正在采石场工棚休息的工人不幸遇险,仅有1 人生还。

4 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4.1 大力实施坡改梯工程

水土保持坡改梯工程主要是通过改变微地形、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地面土层厚度,起到拦蓄降雨、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作用的。目前,广西的坡耕地面积约为143.16 万hm2 ,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就达30.06 万hm2 ,成为区内河流泥沙的主要产地。因此,广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以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通过实施坡改梯和采用等高沟垄耕作等技术,将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这样既可有效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又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使农民逐步淘汰开荒耕种的落后生产方式。以隆林县常么小流域的弄杂村弄杂屯为例,这个屯是一个苗族聚居地,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2004 年该屯抓住实施“珠治”工程的机会,按照山上封禁、山腰退耕、山下改造的治理模式,实施封禁治理119.03 hm2 ,修建石坎梯地11.67 hm2 ,在陡坡耕地营造水保林6.40 hm2、经济林3.67 hm2 ,并在梯地内配套灌溉设施,共建蓄水池9 座(容积550 m3 ) ,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灌溉问题。此外,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宽群众的经济收入来源,当地政府还根据试点小流域的土地类型及气候特点等因素,引导群众种植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经济林果,显著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4.2 大力兴建具有拦蓄功能的水利水保工程

大力兴建具有拦蓄功能的水利水保工程,包括拦沙坝和蓄水池等。广西“珠治”试点工程的实践表明,在流域内修建拦沙坝能起到阻拦径流泥沙、稳定破碎山体的作用。“珠治”试点工程广西项目区包括百色市的西林、隆林2 个县的11 个乡镇3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56.35 km2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1.1km2。2003 年12月实施以来,已先后对西林县龙英、渭涞、八阳、渭芒、普驮和隆林县的弄桑、常么、播立、北楼、南务及猪场等11 条小流域实施了综合治理。截至2006 年8月,项目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2.63 km2 ,占国家下达计划任务的98.37%,其中: 修筑梯田805.61 hm2 ,实施沟道整治6.38 km,修建蓄水池214 座、沉沙池66 座、谷坊及拦沙坝75 座、沟洫工程93.3 km、作业便道12.6 km、沼气池738 口。“珠治”工程的实施,使小流域内微地形发生了改变,拦截和调蓄径流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流失的泥沙量也在逐年减少。

维修加固山区山塘、水库也是加强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措施。山塘、水库能起到拦截泥沙和径流的作用,能防止带有大量泥沙的径流进入江河、湖泊。近10 年来广西病险山塘、水库数量增多,使山塘、水库的蓄水和拦沙能力在渐渐下降,尽快对这些病险山塘、水库进行加固维修已刻不容缓。

4.3 加快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建设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不仅是一种生态治理措施,更是一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这项措施开展后,既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又能提高水土资源的配置效率,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快广西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步伐,就必须加快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建设。以西林县龙英小流域为例,该流域面积32.88 km2 ,项目实施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2003 年水土流失面积达25.56 km2 ,占流域面积的77.7%。2004 年实施综合治理以来,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26 km2 ,治理程度达83.18%,林草面积增加了1 901 hm2 ,流域生态景观较治理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坡耕地已成为水平、整齐的水田、梯地,昔日的光山秃岭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景观。据2 年来对该小流域进行的监测,与对照坡耕地相比,水保林地、经果林地、梯地及封禁治理地的产沙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产沙量仅分别为坡耕地的41.3%、44.7%、54. 3%和49.8%。通过在坡面和沟道综合配置植物、工程和农业耕作措施,该流域已初步形成了层层设防、分段拦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

4.4 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十二五”期间,广西天然林保护工程坚持以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洪防潮能力,构建以桂西生态屏障、北部湾沿海生态屏障、桂东北生态功能区、桂西南生态功能区、桂中生态功能区、十万大山生态保护区、西江千里绿色走廊“两屏四区一走廊”为主要骨架,以点状分布的自然保护区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山区生态林、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成果,采取恢复自然植被、封山育林育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全面推进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根据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广西将完成造林23.3 万hm2 ,其中退耕还林5.3 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0 万hm2、封山育林8 万hm2 ; 完成珠江防护林建设32.7 万hm2、沿海防护林建设5.3 万hm2 和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132 万hm2、宜林荒山造林24 万hm2 ; 湿地保护恢复与湿地公园建设中完成退养还滩、退耕还湖4 000 hm2、红树林恢复2 100 hm2、营造红树林9 230 hm2 ,新建国家级湿地公园10 处。以上生态建设工程完成后,将使广西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本文地址:本文地址: http://www.ca800.com/apply/d_1nrutga2l2hdr_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紫金桥软件应用于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下一篇:中国海上油气形势及展望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