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文库>解决方案>河北省平原水土流失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河北省平原水土流失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2-10-09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解决方案 人浏览
分享到:
关键字:

水土流失

导读:

摘要:河北平原区面积7.53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平原区的水土流失不仅存在,而且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范围内还相当严重,造成平原区土壤风蚀沙化、河岸坍塌,水质变差,吞蚀农地,增加洪涝灾害隐患等,治...

摘要:河北平原区面积7.53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平原区的水土流失不仅存在,而且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范围内还相当严重,造成平原区土壤风蚀沙化、河岸坍塌,水质变差,吞蚀农地,增加洪涝灾害隐患等,治理平原区水土流失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平原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剖析了平原区产生水土流失成因,并根据地貌类型,提出了平原区水土流失分区;根据不同分区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重点防治任务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护平原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分区;防治任务;防治措施;河北平原

中国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683(2011)05-0158-03

1 平原区概况

平原区指海拔高度在100m以下(燕山为50m以下)的地区,河北省平原面积7.53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

1.1 地形地貌

河北省平原区从山麓到海滨,按其成因可分为山前冲洪积平原、中部冲积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3种地貌类型。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山麓平原,又称山前倾斜平原),是由山地河流出山后在山前堆积形成的扇形地带,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山前,海拔50至100m,从山麓缓向平原倾斜上,地面坡降从扇形地带顶部1/500直至前缘1/5000以下;中部冲积平原历经古黄河、海河等水系冲积面成,地面坡度大体为1/4000-1/6000,中部平原一般海拔不足40m,最低至天津附近,海拔3m左右;滨海平原系由海积、冲积形成,在海河流域分布于京沪铁路以东,滦河流域分布于丰南至北港连线以南、滦河三角洲以西。滨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不足5m,地面坡度1/5000-1/10000。

1.2 气候条件

河北平原区属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少雨。平原区多数降雨量为500-600mm,多年平均气温12℃-13.3℃,多年平均风速2-4m/s。

1.3 土壤与植被

褐土和潮土是省内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占平原土壤总面积的94%以上。褐土主要分布于山麓平原,土层较厚;潮土广泛分布在京广线以东,京山线以南的海、滦河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垦殖率已达85%以上;此外,冲积平原古河道两侧和平原洼地周边、河漫滩低地、滨海平原地带分布有风沙土、新积土、盐土、滨海盐土、碱土、沼泽土等。

平原原生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草甸,现为杨、柳、榆、槐、椿、苹果、梨、桃、杏等人工植被。古河道、滨海平原沙荒地、盐碱地生长有杂草和稀疏耐盐植被。

1.4 河流水系

全省河流长度在10km以上的就有300多条,其中流经河北平原的为海河、滦河水系,河流众多。海河水系平原段坡度平缓,河道善淤善徒,洪水含沙量大,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抬高,成为半地上河或地上悬河。滦河水系平原段为沙质河床,河床宽2000-3000m,平均年输沙量2010万m3。平原区湖泊洼地交互分布,面积万亩以上的有40多个,沿海分布许多湿地保护区。

2 平原区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危害

2.1 平原区水土流失危害

河北省平原区的水土流失情况与河北省坝上高原地区及山丘区相比较轻,但由于平原面积大,地貌类型多,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平原区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日渐严重。据统计,河北平原有风蚀沙化面积约100万hm2,主要分布在滦河、永定河、滹沱河水系下游,春季地表覆盖差,受风蚀危害,地力降低。此外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积、河岸坍塌,吞蚀农地,增加洪涝灾害隐患土壤中的养分流失造成下游水体污染或富营养化[2],导致水质变差等,这些危害直接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日趋恶化。如建国至1979年子牙河平均淤高了1.5m。近几年来,一些江河出现小洪水、高水位、多险情的局面,其主要根源就在于水土流失淤高河床所致。迁安滦河古河道存在大片流沙,春季风蚀扬沙、雨季暴雨冲刷都很严重,流沙淤积河道,常发生洪灾。

2.2 平原区水土流失成因[1]

2.2.1林木植被稀少,覆盖率低

河北平原是典型的温带温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降水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月-8月,降雨历时短,强度大,雨滴的冲击力造成溅蚀,使土壤颗粒解体、位移。根据林学理论,林木覆盖率达60%以上,且均匀分布,则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起到水土保护作用。而河北平原区森林覆盖率不足30%,林木植被少、防护效能低,雨期集中,降水强度大,已成为平原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2.2.2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

河北平原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建设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大量开发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水土保持意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修路、地基开挖、管理埋设、地面整平等,都极大地改变已处于平衡状态的原始地貌、水系和植被,产生大量的废弃土,造成大片裸露地。由于渣土未能及时有效的堆放和利用,而随地表径流进入排水系统,泥沙淤积城建排水管网,降低排水能力,形成城镇内涝,危害群众生产财产安全;同时由于城镇建设,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阻断了雨水直接补给地下水的途径,汇流加快,一遇暴雨城市就积水,到晴天时,地面又因干燥而尘土飞扬。地表径流携带城镇污染流入排放日后,直接进入河道和水体,从而污染河水、湖水,进而严重危害城镇水资源的安全[3]。

3 水土流失分区其防治措施

河北省平原不同的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特点不一样,其防治措施也不一样。按地貌类型,河北平原分为平原风沙区、平原水网区、城镇建设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原矿产资源开发区和土壤盐渍化区五个类型区。

3.1 平原风沙区

全省平原沙化土地面积近100万hm2,占平原土地面积的13%,涉及9市85个县区,主要分布在古黄河故道、漳河古道、滹沱河、唐河、南北沙河及永定河下游沙区,唐山、秦皇岛、沧州沿海地带(《河北省防沙治沙规划(2006年-2010年)》)。重点治理任务是增加植被、防风阻沙、改善地力。

3.1.1植物措施

采取带、网、片造林绿化模式,结合骨干河堤、沟渠和道路绿化,乔、灌结合,建立完整的沙地防护片林、绿化带、农田防护林网,阻风减沙。林网可以降低风速,有效遏止土地沙化。据内蒙古林学院观测研究,当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30%,可降低风速度40%以上。

3.1.2农业措施

对现有农业用地,采取调整种植结构、林粮间作、土壤改良(掺加黏土、增施有机肥、种植豆科植物)以及轮耕、冬季作物留茬等措施,延长地表覆盖时间,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3.1.3工程措施

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行节水措施,提高风沙区的灌水效率。

3.1.4预防保护

加强沙荒地地表植被保护,防止无序开垦,减轻土地沙化。

3.2 平原水网区

平原地区河、渠、湖、库、淀、坑塘等纵横交错,相互连通,构成了平原水网体系。防治区域包括河流两岸以及水库、湖泊、洼淀等水利工程周边。重点任务是水系综合治理,减淤防污。治理技术路线是以汇水区域为单元,点(岸坡堤防局部侵蚀)、线(河流两岸)、面(河流及湖库淀等周边区域)结合,工程、植物、农业、预防保护措施综合配置,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3.2.1工程措施

河流两岸以及堤防采取防洪排水、护岸(坡)拦沙工程,防治沟蚀,减少泥沙淤积。

3.2.2植物措施

沿河流两岸以及湖泊水库周边造林绿化、植物防坡、固土减淤,同时配套建设植物过滤带,利用生物的分解功能过滤和防治水污染。

3.2.3农业措施

对河流两岸、湖泊、洼淀周边的农耕地,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合理确定灌溉制度和灌水定额,减少渗漏损失,减轻土壤和水质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

3.2.4预防保护

河流两岸以及湖泊水库周边,城市水源地,划定植物保护带,落实管护责任、禁止开垦、开发。加强取土、挖沙管理,严禁向河道、水库和湖泊内倾倒废弃物和建设妨害行洪、蓄水、造成污染的工程项目。

3.3 城镇建设与经济技术开发区

主要任务是减少管网淤积、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3.3.1工程措施

统一规划和实施给排水工程与雨水集蓄工程,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建立和完善防洪排水体系和污水处理工程,营造良好的水环境。

3.3.2植物措施

增加绿地面积,采用植草砖等透水材料,减少地表硬化,增加雨水下渗,减缓地表汇流速度,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

3.3.3预防保护

监督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强化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减少水土流失淤积排水管网。

3.4 平原矿产资源开发区

主要任务是保护利用水资源,恢复土地生产力,重建矿区生态系统。

3.4.1植被恢复与重建措施

在松散物堆垫场地、塌陷地及工程建设场地、矿区边缘和农田道路周围,植树造林,即能防治风蚀,又能减轻粉尘危害,净化空气。

3.4.2土地与排灌系统整治工程

对堆垫地、塌陷地等回填、整形、加固、改造利用,对地表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和改善土地利用条件。结合道路、农田整治灌排水系统,充分改善土壤植被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

3.4.3预防保护

监督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强化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减轻矿区水土流失危害。

3.5 土壤盐渍化区

滨海地区、黑龙港低平原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盐碱地和中低产田,土质粘重,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达10-50g/L,农业开发难度较大。主要治理任务是排涝治碱、提高地力。依据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和水盐运动规律来制定土壤改良措施[4]。包括:控制盐源,控制盐分进入土壤的上层;消减盐量,通过冲洗、排水、覆盖、客土等措施消减土壤中过多的盐量,达到改良目的;调控盐度,采用适宜的滴灌、喷灌技术,或者采用生物排水、水旱轮作、平整土地、深翻晒垄、培肥改土技术,控制盐分浓度、减少盐分积累;适应性种植措施,利用盐生植物、耐盐植物,控制地面蒸发,减少积盐过程。

4 结语

《水土保持法》将平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纳入了规划范畴。我省平原面积大、分布广、水土流失形式多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河湖水库工程淤积、水体污染、城镇内涝、土地沙化、生态恶化等水土流失危害日益突出。治理平原水土流失,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水损失与面源污染是平原水土流失的主要特征。人为不合理的活动是加剧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典型因素。除了传统的土壤侵蚀治理措施外,还应该包括防止水损失和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按照水土流失类型、成因和危害,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区施治,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和工程、植物、农业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关君蔚.水土保持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 郭怀成,陆根法.环境科学基础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46-162.

[3] 薛丽芳,谭海樵.城市化进程中的洪涝灾害与雨水水文循环修复[J].安徽农业科学,2009,(23):236-239.

[4] 孙保平.荒漠化防治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00:72-74,75-78.

本文地址:本文地址: http://www.ca800.com/apply/d_1nrutga2l2bbn_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每小时1吨工业超纯水设备技术方案

下一篇:冲击压实技术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