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伺服系统在雕铣机上面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1-01-25 14:40 类型:
应用案例 人浏览
一. 前言
大连安迪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是由留日海归博士和国内自动化学者共同投资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大连市高新园区海外学子创业园。是一家专门从事于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和交流异步伺服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自动化控制企业。公司可为客户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档手表、精美的钻戒已不再是奢侈品,各种精美的家具也走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数控雕铣机因其可以切割、镂铣,并具有加工精度高,效率高等特点成为高精密加工的能手。数控雕铣机属于模具加工行业的主要设备,一般分为模具加工和手板加工两种。因为加工材料和要求不同,前一种精度要求较高,后一种相对较低,与数控雕刻机精度相似。模具加工用数控雕铣机,定位精度为2丝以内,重复定位精度5μm之内(轴窜动,径向跳动),电机加工精度最高为2μm,轴承室的加工精度最高,一般需要3-5台伺服系统用在进给轴,是伺服产品应用的重点领域。因此安迪数控有限公司对ADSD-S伺服系统在数控雕铣机的应用制作了方案。
二、雕铣机的结构
雕铣机一般由数控系统、主轴系统和进给轴系统组成。主轴系统一般采用变频器进行驱动电主轴,最高速度为2-5万转/分,一般加工速度为1-2万转/分。进给轴系统一般分为X轴、Y轴和Z轴,分别由3台同步伺服驱动器和同步永磁电机组成。按照机台可分为两种,600-850机台,使用安川ΣII或者ΣV的850W,或者山洋1KW伺服,目前这两个品牌的伺服为雕铣机行业使用的主流产品;500机台一般使用安川750W,台达750W等系列伺服。模具加工用雕铣机,一般使用安川和三洋为主;手板加工用雕铣机会使用台达750W等。国产伺服目前没有市场占有率。使用安迪伺服,主要分为两种:替换安川850W,5.34NM伺服,使用安迪ADSD-S23-1.5K + ADSM-S130-060M25DK 1.5KW,Z轴控制主轴上下运动,需使用抱闸电机,抱闸由伺服驱动器输出控制;替换台达750W伺服,可用ADSD-S23-0.75K + ADSM –S80-024M30DKM 2.4NM,Z轴控制主轴上下运动,需使用抱闸电机,抱闸由伺服驱动器输出控制。
高性能的数控雕铣机要求伺服系统有较高的响应频宽、系统刚性,以及良好的低速特性。这就要求可移动部分在保证灵活运动的同时,有良好的刚性,这样能减小机械传动的惯量,从而得到较高的响应频率。
三、雕铣机控制方案
控制方案:
数控系统主轴采用变频控制,进给轴有3个伺服输出端口。
大连安迪数控同步伺服驱动器具体根据负载情况选择驱动器及同步伺服电机。采用外部位置控制方式,由数控系统发AB相脉冲信号,电子齿轮比为1:1。
数控系统与伺服及电机等接线图纸如下:
四、驱动器调试
通过安迪伺服驱动器上位机软件或键盘,可以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修改,在定位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响应频率,需在保持电机不振动的情况下,调节基本参数B36速度比例增益尽量大,B37速度积分时间常数尽量小;再看电机定位是否准确,若定位有过冲则稍调小B10位置比例增益。
大连安迪交流同步伺服选型和相关参数设置
轴 X Y Z
伺服驱动器 ADSD-S23-1.5K ADSD-S23-1.5K ADSD-S23-1.5K
伺服永磁电机 ADSM-S130-060M25 ADSM-S130-060M25 ADSM-S130-060M25DZ
B00 2 2 2
B01 2 2 2
B10 60 60 60
B20 1 1 1
B36 300 300 260
B37 28 28 28
Y13 906 906 906
Y18 65413 65413 65413
实际调试需注意事项:
上述为使用安迪伺服的雕铣机加工的球面,调试中需注意:
1.如球面出现麻点,说明机床刚性过高,尤其是Z轴,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震动,需拉低电流环和速度环增益;
2.如出现拉刀痕迹,说明位置环刚性偏低,加工中位置跟踪误差大,需调整位置环增益,雕铣机系统对位置响应要求较高,需拉高位置环增益;
3.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速度换积分时间常数;
4.Z轴速度环不宜调整过高,容易在上升停止后产生振荡;
5.三轴位置环增益需要保持一致,保证位置跟踪误差一致,才能保证加工圆周和圆球时,尺寸没问题;
五、总结
通过实际加工对比发现,使用安迪伺服的雕铣机加工的模具,基本可达到模具,尺寸完全合格,手感良好,粗糙度(光洁度)良好,在光线下曲面光泽细腻程度略逊于使用安川ΣII雕铣机加工的模具。对于加工手板雕铣机功能足够满足要求,对于模具加工雕铣机可以达到要求。
通过实际加工观察,安迪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达到要求响应速度和精度,并具有更优良的性价比,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apply/d_1nrutga2l1rko_1.html
拷贝地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