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导 读:
央广网天津11月27日消息(记者张强)日前,“宇宙蛋”——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程作品展在棉3创意街区开幕。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的结课作品展览,1000多名天美学子利用人工智能生产工具协助产出的图片、影像、剧本、装置、交互、MR等500多件创意作品精彩亮相,为大众呈现了一场“艺术+科技”的视觉盛宴...,装置,人工智能,智能,智能,人工智能
央广网天津11月27日消息(记者张强)日前,“宇宙蛋”——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程作品展在棉3创意街区开幕。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的结课作品展览,1000多名天美学子利用人工智能生产工具协助产出的图片、影像、剧本、装置、交互、MR等500多件创意作品精彩亮相,为大众呈现了一场“艺术+科技”的视觉盛宴。
展览现场(央广网发天津美术学院供图)
为积极培育打造“新艺科”,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具备人工智能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24年10月,由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亲自策划并领衔主讲为期三周的面向2024级全体新生的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程正式开讲。除本校教师外,天津美术学院还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授课。新生们通过三周理论和实践教学,产生了一大批优质结课作业,成功孵化出了500多枚人工智能“宇宙蛋”。
邱志杰在本次展览的致辞中指出,“宇宙蛋”是本次课程的创作主题,它象征着新生,象征着万物起源,在人工智能语境下,它更是一个独特的创作起点。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或者结合传统艺术创作手法,去孵化“宇宙蛋”,让它在艺术的星空中绽放出独特光彩。人工智能是用来帮助艺术家进化的工具,它可以替代艺术家做一些低端工作,这就促使艺术家去做更高端的创作。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新技术与学习传统、打好基础并不冲突,新技术会让学生对传统的理解更深刻。“在此课程基础上,我们正在筹建人工智能艺术学院,这些都是我们学校积极培育打造‘新艺科’,搭建‘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平台,让艺术融入城市、走进生活,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邱志杰说道。
展览现场(央广网发天津美术学院供图)
“作为天津美术学院本科大一新生,在我的作品当中主要以自述形式表达我作为美术生对于AI的看法。”汤佳妮同学在发言中说,AI就像队友一样,是很好的创作伙伴,将她带到了新的世界,那是未知的、浪漫的,在尝试AI生成技术的过程中,很多偶然巧遇打破了原本创作方法中的必然性,为创作带来了新奇憧憬。“对艺术的思考,是一个从懵懂到成熟的过程。在我们努力下,艺术正在向人工智能伸出双手,这种拥抱显然是温暖的。如果说AI是工具,绘画是思想表达,那么,纯净的心灵才是艺术创作的基石。”
据了解,在“新艺科”建设大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高等美术教育的主基调,艺术与科技历来是紧密关联的,“科艺融合”的发展趋势也必将引领着美术学科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此次展览在棉3创意街区展出,不仅是学校积极培育打造“新艺科”实际举措,更是学院落实以文润城和社会美育职责,让更多大众感受到艺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产出的强大影响力。
未来,天津美术学院将通过搭建科技创新、产业焕新、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个平台构建学校和城市互动发展的行星齿轮结构,外向辐射的学科建设布局和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天津美术学院“新艺科”建设总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育打造“新艺科”贡献天美智慧,打造天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