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与研究 第二届世界法学家论坛在京举办

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与研究 第二届世界法学家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央广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记者王进文)5月16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世界法学家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与研究”为主题,分为主论坛和6个平行论坛,邀请包括来自世界知名大学校长、法学院院长、知名学者和国际组织知名专家等60位中外发言人在内的120位代表,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交流。活动现场...,分析,人工智能,智能,智能,智能化,人工智能

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记者王进文)5月16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世界法学家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与研究”为主题,分为主论坛和6个平行论坛,邀请包括来自世界知名大学校长、法学院院长、知名学者和国际组织知名专家等60位中外发言人在内的120位代表,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交流。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王进文摄)

“世界法学家论坛”是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全球法学教育品牌双年盛会,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法学家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推动法学教育前沿理论的创新,共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学术力量。

开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教育学习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对于全球法律界而言,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学工作者使命在肩,责无旁贷。他结合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教学实际与各位法学家进行了交流。

主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日本10国的13位嘉宾,就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发表演讲。

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从法学教育的传统和现实出发,立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认为应从推进法学教育智能化、法律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的制度化、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实施四个方面着手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进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首任主席、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全球事务杰出教授詹姆斯·巴克斯(JamesBacchus)认为,人工智能如被少数人所垄断,则蕴含巨大风险,需要通过起自地方、并逐步融入全球治理结构的形式重塑和振兴全球人类合作,跨越地缘政治鸿沟,通过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的全面繁荣。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丹妮尔·布尔西尔(DanièleBourcier)将2005年至今命名为“算法人工智能”时期,而此前的25年则被定义为“认知人工智能”时期,她阐述了两个时期的法律技术及相关研究,并通过法国和欧洲层面的研究,揭示算法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安德列阿·卡里奇(AndreaCarinci)提出了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作方式的突破对每个个体的影响。尤其是“数字律师”群体在技术变革的视野下放弃了传统身份,收获新的技能,因此需要重新思考律师教育的路径。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德法律合作项目主任汉马可(MarcoHaase)以“法典化与法律体系构成”为题,对法律作为规则体系的概念、前提、后果和挑战作相关阐释。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伍人英(MarkWu)在讲座中讨论了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治理,以及法学教育在未来10年如何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院教授哈米什·斯图尔德(HamishStewart)列举了多伦多大学不同学者的学术观点,以教学者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人工智能与法学教育。

巴西FGV基金里约热内卢法学院副院长蒂亚戈·伯蒂诺(ThiagoBottino)阐释了法律领域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应用,并以巴西联邦最高法院适用的VICTOR人工智能计划为例,分析了人工智能为法学教育带来的改变。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学院院长西蒙·布朗尼特(SimonBronitt)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在保持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道德判断时,人工智能的使用在常规法律任务自动化和监管合规性方面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和风险。增强型人工智能素养应融入法律课程和继续教育计划中,以培养和支持律师在“智能工作场所”获得成功。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詹姆斯·斯贝达(JamesSpeta)分析了传统民事责任体系随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影响加深而不断调整的趋势,认为在监管愈发落后的情况下,民事责任规则至少需要增加技术复杂性的合理判断及扩大责任义务,因此,法学教育要不断延伸其使命,律师要拓展法律分析之外的能力,并深入理解责任机制背后的目标和价值。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高见泽磨(TAKAMIZAWAOsamu)认为,随着法学教育大众化,学术研究中人工智能翻译得到广泛应用,多语种能力不再被看重,但参考自动驾驶的分级,对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检查、筛选仍有待掌握外语的人来完成,目前语言能力仍是学术研究者所必须具备的。

英国杜伦大学法学院院长沃克尔·罗本(VolkerRoeben)从法学教育的根本问题——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切入,从国际法的视角,对人工智能对法学高等教育的深度影响娓娓道来。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律师行业和法学教育为主题,讲述了新形势下法学教育的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与机器互补的队友,从而参与甚至主导低成本、高产出的法律服务“人机团队”。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使命和愿景都不应改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法学教育与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法学界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此外,6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与法学理论更新、法律实践和法学教育与研究、国际秩序构建和法学教育与研究、刑事司法改革的全球视野、中华法律文明和法学教育与研究、法学教育的挑战、革新与未来等主题展开研讨。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5n0ibs9gom1.html

拷贝地址

下一篇:北京发布19款已备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名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