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导 读: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前景已初露端倪。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为教育带来了创新与改进的良机。不仅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全量培养提供了支撑,也使个性化的教与学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需要和学校的管理需求,提供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典型的案例分析,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提升学校治理...,分析,人工智能,智能,智能,冗余,人工智能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前景已初露端倪。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为教育带来了创新与改进的良机。不仅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全量培养提供了支撑,也使个性化的教与学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需要和学校的管理需求,提供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典型的案例分析,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提升学校治理效率与治理水平。虽然人工智能技术的互动性、情境性、即时性使教育更加高效、有趣,但是,也可能引发隐私泄露、数据滥用、深度造假、数字鸿沟等新的问题与争议。人工智能技术在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教师的观念、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势必成为应对挑战与机遇的关键。
概而言之,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首先,要熟悉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教师对数字贫困、未经同意擅自使用的内容、冗余污染的互联网内容、深度伪造的信息等,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便能够安全、有道德和有意义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确保对师生无伤害与偏见,确保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
要掌握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性质和工作原理。它的基本性质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通过学习大规模数据生成新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机器学习(ML)、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深度学习技术。教师只有掌握了有关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才能更好认识和运用人工智能。
要具备人工智能思维能力。人工智能思维主要包括计算思维、数据思维、批判思维和设计思维等核心要素。教师有了这些思维能力,才可能洞悉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掌握人工智能运行规律,从而驾驭技术为教育做好服务。
要懂得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类型繁多、发展迅速,教师了解了基本的人工智能模型、应用领域,熟悉基本的人工智能技术操作方法,才能更好地深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参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实现人机良性互动,防范人工智能风险。
教师熟悉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掌握人工智能知识、具备人工智能思维、懂得人工智能技术,才有可能应对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带来的结构性变革与挑战。
如何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政策引导是关键。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通过政府来进行人工智能法规的设计、协调和实施。尽管中国制定了全球首部生成式AI行政法规,但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年龄门槛、潜在风险评估、国家数据所有权、供应商、机构用户及个体用户责任等方面还亟须制定专门教育规定予以规范。据此,要建立针对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引领政策性文件,以保障教师能够合法及时地获得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权利,引导教师快速形成人工智能素养。
课程培训是核心。课程是知识转化能力的重要载体。国家要制定人工智能素养培训课程,编制人工智能课程培训方案,将人工智能素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轮训学时,并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构建精准培训体系来确保人工智能课程培训效果,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场景应用是重点。一是要加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人工智能新基建建设,构筑智慧教育环境,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供前提条件。二是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变革实践,探讨智能教学模式与研修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数据进行分析,生成精准、高效的课堂师生行为AI报告,解决传统教研模式组织难、协作难和研修数据采集难等问题,从而让教师在人工智能实践中形成人工智能素养。(孙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