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自动化要闻>两会建言:因地制宜解决储能发展痛点!

两会建言:因地制宜解决储能发展痛点!

发布时间:2023-03-08 来源:中自网 类型:自动化要闻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两会上,代表们的提案覆盖储能全行业,包括促进我国新能源配储发展机制,建立完善新型储能装机经济效益,推进煤电由主力型电源向基础保障性、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等。  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装机量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大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加速,相应的,为解决新能源发电系统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等问题,新能源...,系统,新能源,电源,电力,新能源汽车,新能源

  两会上,代表们的提案覆盖储能全行业,包括促进我国新能源配储发展机制,建立完善新型储能装机经济效益,推进煤电由主力型电源向基础保障性、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等。

  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装机量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大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加速,相应的,为解决新能源发电系统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等问题,新能源配储也日渐加速。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截至2022年底,我国仅新型储能项目,已投运新型装机规模便达到了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

  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目标是3000万千瓦以上。

  2023年3月4日至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两会上,国网各区域公司、中国华能、宁德时代、通威集团、正泰集团、美的集团、海马集团等行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代表们的提案覆盖储能全行业,包括促进我国新能源配储发展机制,建立完善新型储能装机经济效益,推进煤电由主力型电源向基础保障性、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设计我国电池储能安全以及电池护照,进一步确立抽水蓄能地位,合理疏导新型储能成本,完善新型储能容量电费政策等。

  具体来看,维科网储能梳理了部分代表在“两会”上的储能建言如下。

  温枢刚: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委员表示,2022年,我国新增新能源装机1.25亿千瓦,连续3年破1亿千瓦。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温枢刚委员建议,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配储能,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积极发展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同时,要加快建立“新能源+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储能设施准入标准,确保安全可靠。要推动已出台的政策落地见效,明确储能市场定位,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宋海良:对企业探索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建议,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合理体现储能设施的装机经济效益。推动现货市场逐步放开市场价格上限约束,允许储能等高成本灵活性资源通过短时高电价盈利,明确电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准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各种类型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

  建议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探索新型储能在支撑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外送、缓解电力供应压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等应用场景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挖掘新型储能融合协同价值。对企业探索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做好储能参与各类市场的统筹设计,实现有效衔接,引导独立储能运营商形成多元化的成本疏导和盈利途径。

  赵亮:支持新型储能大规模应用 推进抽水蓄能和调峰气电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亮介绍,天津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力资源配置能力、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大幅提升,供电可靠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档升级。

  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动态演进过程,需要政企产学研各方通力合作、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同。赵亮认为,随着新能源逐步发展成为装机主体、电量主体,对于加强能源转型中的风险识别和管控,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需要加强研究、统筹谋划。

  他建议,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思路,促进各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发展;按照“全局统筹、量率一体”原则,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规划分解明确各省新能源装机规划目标和利用率指标,统筹安排项目建设规模和节奏,确保国家和地方规划上下衔接,各专项规划相互协调;各级主管部门在制定新能源规划时,同步开展配套电网规划研究,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赵亮还建议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从电源侧看,要适应新能源发展节奏,因地制宜新建清洁煤炭机组,加快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完善煤电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推动煤电由主力型电源向基础保障性、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从电网侧看,依托全国“大电网”,构建电力“大粮仓”,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立足京津唐受端电网特征,加快推进京津冀特高压环网规划建设,提高华北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与整体运行效率。从负荷侧看,要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及监督保障体系。从储能侧看,支持新型储能大规模应用,推进抽水蓄能和调峰气电建设,提升灵活调节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全社会节约用能、高效用能、绿色用能,完善绿电交易体系,积极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促进绿色低碳产品推广使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阮前途: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表示,随着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多种用能形式出现,电力电子设备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凸显,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加大,能源电力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阮前途建议,加强协同联动,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合力。建立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鼓励各省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项目纳入各省政府重点项目,并通过专班推进、挂牌督办等方式推进属地资源协调和重点项目实施。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分层级科学制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路线图和任务书,细化并明确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务期必成。

  阮前途提出,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的思路,推进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强大型风光基地、先进煤电、特高压通道等项目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确保同步投运。引导新能源有序发展,在国家层面明确分省新能源规划目标,实现国家和各省规划之间、各专项规划之间横向协同、上下衔接。加强电力系统灵活性建设,全面落实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推动现有核电基地扩大装机规模并列入国家规划,加强火电、核电深度调峰能力建设;积极开发大库容抽水蓄能电站,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深挖需求响应潜力,逐步建设虚拟电厂,构建可中断、可调节的大规模多元负荷资源库。

  阮前途建议,完善配套机制,更好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价格财税政策和市场机制,加快健全能源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和辅助服务成本疏导机制;建立支持性政策激励机制,聚焦储能发展、需求响应、电能替代、科技攻关等重点,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极端情况下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行业共担、社会参与的应急保供机制,动态修订涉电应急制度和标准,强化能源电力应急保供机制中各主体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和提高重要用户的应急电源配置标准。

  曾毓群:研究设计我国电池护照 参考核电建立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结合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专长提交两份提案,聚焦电池储能安全以及电池护照等热点话题。

  曾毓群建议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发挥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针对碳足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实际管理需求,研究设计我国电池护照,并将其作为我国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工具。

  近年来,国内电池储能产业快速增长,但产品良莠不齐,对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并网 运行带来新的安全可靠性挑战。

  曾毓群建议,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到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

  刘汉元:抽水蓄能有望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不稳定性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提供坚实保障,其中抽水蓄能有望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汉元表示,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抽水蓄能储能成本在0.21-0.25元/KWh,相较其他技术成本最低。离河抽水蓄能又是未来发展抽水蓄能的最主要方向。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目前已发现的全球离河抽水蓄能站点达61.6万个,仅需其中不到1%的站点,即可支撑全球10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

  据刘汉元介绍,对我国而言,占国土面积仅1%的浙江就有3200个潜在站点,具备1.1万GWh储能容量,足以支撑我国构建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我国有条件像兴建大型水利设施那样,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集中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率先构建起我国以抽水蓄能为主,电化学和其他储能方式为辅的储能系统,有力支撑我国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助力能源转型,同时拉动水泥、钢材、电气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

  南存辉:合理疏导储能成本 合理界定输配电服务对应的储能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结合行业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通过深入调研,围绕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户用光伏、新型储能、村级智能微电网、专利创新、国际投资保护协定等方面提交了多份提案,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南存辉认为,户用光伏具备安装便捷、场地限制小、环保无污染等优势,是“四更”能源的典型应用之一,对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共富模式探索意义重大,已成为推动我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新”兴力量,为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提供了“新”机遇。

  为了更好地把握户用光伏发展的机遇,南存辉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农网升级改造进程,在试点县(市、区)开展台区变压器扩容、增容、升压改造。呼吁不以开展整县试点为由暂停、暂缓户用光伏项目备案、电网接入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户用光伏的备案、并网流程及要求,明确户用光伏的各类业务模式均以自然人名义备案、并网。在户用行业发展过程中,鼓励国央企与民企强化深度合作,共同联合开发。同时建议出台户用光伏的准入门槛、建设标准、运营资质等规范要求,保障户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与光伏等配套的新型储能,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迎来发展契机。南存辉建议,合理疏导储能成本,合理界定输配电服务对应的储能成本,并将其纳入输配电定价成本构成范围,并推动发电侧储能的运行和价格政策制定。同时,建议加快新型储能数字化建设,合理制定新能源电源侧储能配置比例,出台政策鼓励在用户侧和电网侧配储。

  钟铮:完善新型储能容量电费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将提交6份建议,涉及数字化转型、新型储能、节能降碳等领域。

  新型储能方面,钟铮表示,在政策层面,建议完善新型储能容量电费政策,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的相关政策,解决储能产业链上锂资源“卡脖子”难题。

  企业层面,则要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储能专用电池、储能系统集成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循环寿命问题、储能电池状态监测问题和度电成本问题。

  张天任:多维度降本 提升新型储能项目收益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建立锂离子电池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推动锂离子电池应用最优化发展;从政策、舆论等各方面为各类技术路线创造平行发展的应用条件和氛围;鼓励发展安全性高、性能更好的新型动力电池,给予稳定的创新条件。

  关于推进氢能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加速实现全面市场化,张天任建议,落实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地方出台应用补贴,出台强有力的氢气补贴,建立人才培训和评价机制,建立加氢站安全运行管理体系,以及规范涉氢应急防范和处置流程。

  关于加快解决新型储能瓶颈问题,深化能源变革,张天任建议多目标平衡,完善新型储能政策机制;多维度降本,提升新型储能项目收益;多渠道保供,丰富新型储能技术路线。

  关于加强新能源“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保障能源安全,张天任建议政府加大对科技领军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联合体;创新换道超车思路,加速培育自主路线的产业生态;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基础原材料的探矿和开采储备;搭建新能源产业引才平台,落实人才政策,建设结构更加合理的人才队伍。

  关于加大对新能源“链主”企业培育,形成并放大新能源标志性产业链辐射效应,张天任建议围绕“链主”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增强“链主”企业生态辐射能力;完善“链主”企业体系及要素保障。

  杨洪明:强化市场管理,加大“新能源+储能”模式推广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提交提案,以“新能源+储能”模式为抓手,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她提出,先进储能材料是实现新能源转化和利用、发展新能源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洪明介绍,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国家密集出台支持政策,规划到2025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同时,已经推出“新能源+储能”模式,逐步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杨洪明说,在能源保障供应、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仍然问题凸显。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凸显,电力负荷逐年攀升,迎峰度冬保供电形势严峻;成熟商业模式有待培育,市场秩序亟需规范;迫切要求健全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新型储能建设落地。

  因此,杨洪明建议,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优势,坚持以“新能源+储能”为主要应用方向,统筹政策和市场,统筹安全和效益,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路径,加快推动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要强化市场管理,加大“新能源+储能”模式推广力度;夯实安全基础,加快健全储能安全及消防管理机制;坚持创新引领,推动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协同并进。

  景柱:建设储能储氢削峰填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能源中心”

  新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提交了关于在海南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议案。

  在景柱看来,海南四面环海,已建成岛内完整的封闭交通体系,这为全岛布局自成一体的新能源网络提供了难得的先天良机。同时,海南具备全国最大的海域面积和国内Ⅲ类光照条件,发展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潜力巨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但由于风光发电的不稳定性,对海南原有的能源消纳体系带来了极大挑战。

  相对风光发电的不稳定性,景柱认为氢能能量密度高,应用场景广泛,适合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储能介质。用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制氢储氢,既能解决风光电的消纳问题,又能落实中央经济工作要求,带动海南自贸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上中下三游打造出海南自贸港独家拥有、别地无法复制的千亿级“零碳汽车生态体”。

  为此,景柱建议从三方面在海南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一是建议将海南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海南既具岛屿特点,又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具有推广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地理优势和目标人群,十分适合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开展推广。”景柱认为。

  其次是在海南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参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全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由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制造及应用推广前期投入巨大,景柱建议从研发端、制造端、上游氢能供给端以及下游应用端政府提供相应财政补贴。如在研发端,对企业投入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研发费用,按一定比例进行补贴;对上游氢能供给端的环岛加氢站建设投资按照加氢能力标准给予相应补贴,加氢站对外销售氢气给予价格补贴等。

  第三则是建议由政府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在海南东、西、南、北、中率先建成五个大型“绿色能源中心”,集谷电绿电充电换电、谷电绿电制氢加氢、谷电绿电储能储氢削峰填谷等多功能于一体,每座“绿色能源中心”占地约200亩,可满足1万台新能源汽车需求,以环岛旅游公路驿站为依托,在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业态。

  吴代赦:做好储能、电网接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同步投产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委、萍乡学院副院长吴代赦表示,江西省新能源资源禀赋较弱,其中风能资源方面属国家最弱的四类地区,光伏资源方面属国家较弱的三类地区。然而,近年来江西省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深挖省内资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江西省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800万千瓦,成为省内第二大电源。

  吴代赦说,如今走进工业园区、乡村等地,经常能看到成片的光伏发电板,这样的景象过去是没有的。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为节能减排、保障电力供应等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要认识到与常规电源相比,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征明显,主要“靠天吃饭”。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高比例接入,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

  吴代赦认为,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地统筹保供和转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协同发力,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统筹协调,实现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

  吴代赦建议,要立足电力保供和促进能源转型,持续优化江西省能源结构,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江西电网与省外大电网的连接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大清洁电力引入力度,持续提升跨省跨区的能源互济能力;另一方面,要科学布局省内新能源发展,做好储能、电网接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确保新能源高水平消纳。

  吴代赦表示,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政府、企业、学校等要带头养成节能降耗的好习惯,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家园。

  李明:以举国体制推进钒钛战略资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明说,钒和钛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家、省大力支持下,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系列“卡脖子”技术迟迟没有取得突破。究其原因,目前还存在技术攻关难度大、创新资源分布散、科技成果转化难等短板和瓶颈。

  为此,李明建议,应参照四川绵阳科技城管理体制,提升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管理能级,在国家层面成立由国务院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钒钛战略资源顶层设计,凝聚国内外力量,分解任务联合攻关,实现钒钛资源深度开发破题,在国家层面推动建立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技术奖励、应用技术推广统筹机制。在国家层面统筹布局科技创新力量,支持探索建立钒钛领域国家实验室、优化重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重大基础前沿研究提供支撑;支持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牵头,联合相关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成立国家钒钛研究院,推动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水平研究大学加强钒钛领域关键核心的研究。采用部省联动方式在“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加大钒钛“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力度。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8002/news/d_1o4q15fctsb14.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进程

下一篇: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求是》撰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