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宣城10月28日消息(记者汪称通讯员林劲轩)近年来,安徽宣城宁国市聚焦工业互联网的数据要素汇聚与赋能作用,引导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筑势赋能,并跻身全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以政府引导为驱动,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
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跑道,构建数字经济系统核心架构。
出台《宁国市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方案(2021-2025)》、《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立足主导产业特色和转型升级需求,实施“建平台”和“用平台”双轮驱动,同时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网络基础建设。
出台《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生产线认定管理办法》、《宁国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举措》等,引导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已累计兑现各类奖扶资金1.2亿元。
推进5G网络和“双千兆”网络建设,制定《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规划》,与中国电信签订合作协议,加速推进5G产业发展,目前已实现全市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重点工业乡镇5G网络全覆盖。
以统筹推进为方向,在平台搭建上下功夫
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高水平建成“123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目前拥有安徽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智能工厂6个,数字化车间24个。
坚持企业、产业、园区和行业一体推进,推动各类企业互动融合,打造了1个覆盖全市的区域型工业互联网数据平台、2个特色鲜明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智慧园区平台和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全市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汇聚数字政府、数字产业、数字民生等核心内容。
按照梯度培育路径,实行一企一策,对基础较差的中小企业,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机器换人”,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对基础较好、投入能力较强的重点企业,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针对基础扎实、技术雄厚的优势企业,建设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核心竞争优势,中鼎密封件通过应用视觉检测,用人成本减少90%、不良品率下降80%,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司尔特以混合云技术为基础,依托“工农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量身定制上下功夫
借力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服务公司,解决应用生产中的难点痛点,开发企业急需的自动化生产装备,目前已有12家企业研制设备被省经信厅认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研力量、企业技术需求、各类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定期邀请赛宝研究院、SAP创智中心等服务机构来宁开展培训,促进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实现全市所有规上企业工业互联网培训全覆盖,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深度参与宁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
吸引互联网企业来宁合作,对接中控蓝卓等互联网企业,帮助本地企业开发适合自身需求的工业软件,推进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环节信息化改造。经开区与海尔卡奥斯开展合作,为精细化工园区量身定制打造应用平台;华为公司与中鼎集团合作,逐步推进CAE上云,SAP/ERP迁移上云,SAP/ERP云运维等“上云服务”。
抓好企业数字化诊断评估和改造,帮助企业降本增效,重点依托赛宝实验室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系统深入的现场个性化评估诊断及咨询服务,目前已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以赋能发展为目的,在平台应用上下功夫
加快推进5G场景应用试点示范建设,让工业企业的设备“连得上”,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开展5G场景应用推介、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探索推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其中,以江南化工为主体,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构建安全生产体系;建成中鼎密封件混炼胶智能化制造、詹氏食品生态坚果食品智能化制造等应用示范项目4个。
支持重点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深入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加强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目前全市80余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运用工业机器人达500余台,获得4个国家级项目和21个省级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省级项目扶持资金4950万元。
依托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汇集配套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促进企业内部流程再造,优化要素配置,实现降本增效。中鼎“鼎造智云”平台实现海外、国内公司平台应用全覆盖,配套企业51家,接入设备1202台;司尔特“工农云网”平台覆盖至下游皇华、梦牌等配套企业以及全国1525个营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