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达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培育绿色智造储备人才。8月6至7日,“发现减碳高手”——第八届“台达杯”国际高校绿色智造大赛决赛于线上举办,来自海内外的107支高校参赛队(泰国高校队3支、印度高校队2支、越南高校队1支)进行最后的角逐阶段,争夺“减碳高手”的桂冠。经过激烈的拼搏,兰州理工大学驭梦队、泰国玛希敦大学(Mahidol University)生命之源队(Gaia)最终脱颖而出,获颁大赛特等奖。专家评审团认为,两支获得特等奖的参赛作品均紧扣减碳、绿色、智造的主题思想设计完成,创新性和实用性都有很高的水准。兰州理工大学驭梦队作品“双碳先锋——一种基于复合定位的多模互联可调色节能路灯”以台达PLC控制太阳能板的运行轨迹,确保太阳能板输出功率保持与光照的最大值对应,集绿色、智能于一体,对比高压钠灯节电比例高达60.9%,突显了节能减碳的设计主题。泰国玛希敦大学生命之源队作品“碳聚合系统”聚焦塑料生产减排,设计出一套利用细菌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生物降解塑料(PHB)的系统,每生产1千克PHB,约减少2.05千克二氧化碳,契合绿色减碳的理念。
台达-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怡中公布本届大赛的特等奖获奖团队,并表示:“台达杯”历时八届,不断成长进步,终秉承培育卓越工程师人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初衷;今年的“减碳”主题,切实响应了“30·60双碳”目标,用台达所擅长的经验和科技来帮助学生们以赛促学,最终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台达-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怡中表示:“台达杯”“减碳”主题,
切实响应了“30·60双碳”目标,用台达所擅长的经验和科技来帮助学生们以赛促学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李少远从产教融合的角度高度评价“台达杯”的价值:“‘台达杯’的举行与教育部推行的新工科建设紧密相连,看到越来越多学生在这里增强实践能力、增加阅历,获得成长,十分的欣慰。”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李少远肯定“台达杯”的价值
与新工科建设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
特等奖获奖队兰州理工大学驭梦队作品“双碳先锋——一种基于复合定位的多模互联可调色节能路灯”创意十足,基于北方农村道路浮尘多、路灯功能单一,亟待换代发展智慧路灯的市场前景,创新设计出集智能调色、一键报警、远程监控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路灯,可对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灯光随雾霾浓度智能调色,保障尘土天气及夜晚的行车安全;亦采用“超级电容器+太阳能板”的新型电池,应用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以台达PLC控制太阳能板的运行轨迹,确保太阳能板输出功率保持与光照的最大值对应,集绿色、智能于一体,对比高压钠灯节电比例高达60.9%,突显了同学们对生活细致观察、践于行动的好习惯。另一特等奖获奖队泰国玛希敦大学生命之源队作品“碳聚合系统”聚焦塑料生产减排,以模拟自然界中微生物自然光合作用过程的技术为基础,设计出一套利用细菌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生物降解塑料(PHB)的系统,可同步解决塑料垃圾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的问题,每生产1千克PHB,约减少2.05千克二氧化碳,契合绿色生态的理念;该系统智能化程度亦十分突出,运行时完全自动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完成生产物料抓取,利用SCADA设计出监控画面,让使用者对生产的全流程一目了然,表现出学生出色的设计水平。
台达-中达电通机电事业部总经理陈敏仁表示:“双碳”加速了企业对绿色智造人才的需求,“台达杯”恰逢其会,通过为高校学生提供动手设计、操作实践的平台,与绿色智造实现无缝连接。
台达-中达电通机电事业部总经理陈敏仁表示:以“减碳”为主题的“台达杯”加速了培育绿色智造人才的进程
台达机电事业群技术长连监棠作为大赛评委细致观察和点评了参赛作品:本届大赛作品质量突出,多数参赛学生都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好产品,设计出有绿色节能元素、有实际应用可能的作品来,与台达杯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初衷相符。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陈启军表示:作为践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典范平台,“台达杯”参赛作品的创意设计水平逐年提高,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发扬进取的精神,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第八届“台达杯”国际高校绿色智造大赛于线上举办,
评委嘉宾通过网络对作品进行点评,共107支高校队伍参加了最终决赛
“台达杯”国际高校绿色智造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台达集团承办,自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八届。主题先后从“发现能效高手”、“发现控制高手”、“发现智造高手”、“发现智联高手”到“发现减碳高手”,与“双碳”、“绿色智造”的制造产业发展充分结合。第八届“台达杯”参赛作品延续了“台达杯”多年来的高水平,既有加入了节能元素的生产设备控制方案作品,能够在设计中考虑到实际的生产应用场景;也有采用网络化、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技术构画的智能化作品,将高效率、低耗能的理念融入其中;还有作品结合了生活场景,构建出学生所向往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台达杯”推动实践锻炼,提升学生们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本届竞赛共有328所海内外高校、973支队伍报名,107支队伍进入决赛,均创历史新高。大赛在初赛阶段分为七个赛事大区,学生们通过网络考试、作品会评等方式,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风采。